关灯
护眼
字体:

作精夫人她超有钱(43)+番外

就在苏玉音黑着脸,继续走,突然“哎呀”一声!

苏玉音脚步打滑,还好明珠眼疾手快扶住了她,不然,只怕整个人都要扑到泥水里了。

苏玉音有些崩溃:“还有多远啊!她们到底在哪儿啊?”

可谁也答不上来。

就在这时,旁边的民房,忽然打开了门。

一个圆脸的中年妇人,探出头来:“你们……找谁呀?”

翠珍忙道:“这位夫人,听闻长水街有不少绣娘,我们是来找她们的,您可知她们在哪儿?”

那妇人爽朗一笑:“原来是这样啊,聚头的时间还没到呢!一会儿我也要过去,你们随我一起便是!”

苏玉音一听,心情好了不少:“那好,多谢。”

妇人听到声音,抬眸看向苏玉音,惊叹一声:“咋还有这么俊的人呢!?别在外面吹着风了,进来坐坐吧!”

苏玉音恰好鞋袜湿了,不想再走,便点了头,和众人一起挤进了妇人的家。

这圆脸的妇人,夫家姓王,人称王大嫂,是长水街出了名的热心人。

王大嫂一见苏玉音一行人,便知道非富即贵,不少来找他们干活的东家,差不多也是这样。

王大嫂热情地将众人迎进屋,又为他们上了些热水,有些不好意思道:“夫人莫怪,奴家家中没有茶叶,只有清水。”

苏玉音笑了声:“无妨,有劳王大嫂。”

这么冷的天,有热水喝,总比没有强。

翠珍低声道:“小姐,您的鞋袜湿了,冷不冷?要不奴婢去帮您买双鞋吧?”

王大嫂一听,忙道:“鞋袜湿了?别急,我这儿有。”

说罢,她便吭哧吭哧跑进了屋,拿了一双绣鞋,和一双罗袜出来。

这绣鞋的料子算不上很好,但上面的刺绣十分精致,乍一看,倒让人有几分惊喜。

苏玉音问:“这是王大嫂自己绣的?”

王大嫂道:“是啊……这批货原本是做给江州那边的,东家提了货,样鞋就不要了……但这鞋没穿过,是崭新的,奴家是个粗人,穿不了这么好的鞋子,若夫人不嫌弃,就送您吧。”

王大嫂笑得真诚,圆圆的脸上,十分和蔼。

苏玉音一听就明白了。

江州绣坊和成衣坊都不少,但当地招绣娘太贵,所以那些人便也和自己一样,来周边县城找廉价劳动力。

而王大嫂口中“东家”只怕是个抠鬼,连样鞋的成本,都要绣娘自己倒贴。

苏玉音笑了笑,道:“翠珍——”

翠珍立即会意,掏出一锭银子,递给王大嫂。

王大嫂愣了愣,忙道:“不用的!这鞋我本来也用不上,放在这儿可惜了,能物尽其用也是好事呢!”

几番拉扯之下,翠珍终于败下阵来。

苏玉音道:“那便多谢王大嫂了。”

苏玉音换了鞋袜,舒服了不少,问道:“王大嫂也是绣娘吗?”

王大嫂嘿嘿笑道:“算不上,都是自己瞎琢磨的。”

苏玉音盯着自己鞋上的图案看了一会儿,道:“若是自学能到这个功夫,也算是不错了。”

王大嫂听了,黝黑的脸颊红了红,道:“夫人谬赞了!我不过是因为男人不在家,自己要看顾老人和孩子,无法出去务工,便做些针线活儿,补贴家用。”

“娘……”小小的一声呼唤,从王大嫂身后响起,苏玉音抬眸一看,是个玉雪可爱的小姑娘,约莫五六岁,她揉着眼睛,似乎刚刚睡醒。

王大嫂一把搂过她,笑道:“宝儿醒了呀?”

宝儿神情有些委屈,可怜巴巴道:“我梦到爹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

王大嫂摸了摸她的小脸蛋,安慰道:“你爹在江州帮人造房子呢!等造好了房子,领了工钱,回来给宝儿买新衣裳,好不好啊?”

宝儿乖乖点头:“好。”

王大嫂对苏玉音道:“孩子惦记她爹,让夫人见笑了。”

苏玉音倒觉得宝儿很可爱,比江州街上那些熊孩子乖巧多了,她道:“他们父女俩,多久能见一次?”

王大嫂想了想,道:“要看活儿忙不忙,若是得空,约莫两三个月吧回一次吧。”

苏玉音有些奇怪,道:“江州离这儿不远,若有休沐,半日可到,为何这么久才回来一次?”

王大嫂默默叹了口气,答道:“夫人有所不知,我男人在江州,和他兄弟们一起,做的也是零工,往往是一票活儿还没干完,就要早些找到下家,不然就断粮了呀!所以活儿自然安排得紧,不怎么有空的……况且,一来一回也要花不少银子,他也舍不得,总说不如留着给孩子买肉吃了。”

苏玉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她觉得王大嫂亲切,于是又聊了几句。

这才知道,原来长水街的大部分男人,都去了外面。

这倒是有些像现代的打工潮,一旦村子里有人出去,尝到了甜头,便会将相熟的男人都带出去,一起谋生。

这些人大多都去了江州、广安等地,毕竟江州富饶,同样的活儿,在那边能赚更多银子。

时辰差不多了,王大嫂便带着苏玉音一行人离开了家。

苏玉音走的时候,宝儿躲在角落里,怯生生地看着她。

宝儿心里想,这位姐姐好漂亮啊,像仙女一样呢,她都不敢靠近。

苏玉音顺手摸了摸她的小脑袋,又随手帮她拉了拉破旧的棉衣,这才离开了。

王大嫂带着苏玉音一行人,到了巷子口的凉亭处。

对于这些留守在家的女人们来说,在巷子口生上一堆火,一边刺绣、做衣裳,一边拉拉家常,就算是每日最好的消遣了。

待她们到达之时,已经有不少女人在了,众人见到王大嫂,都冲她打起了招呼。

王大嫂介绍道:“这位是顾夫人,今日是来找绣娘的,姐妹们若有什么本事,可别藏着掖着!”

苏玉音目光轻扫,在场女子,大多是嫁了人的,还有少数几个,看发式应该还未出阁。

苏玉音自袖袋之中,掏出一方手帕,道:“这是我的样品,若谁能绣出一模一样的,有赏。”

王大嫂听了,好奇的接过一看,诧异道:“呀,这是双面绣!”

这手帕上,绣着一朵并蒂莲,正面针脚平整,配色优雅,而反面也没有一点多余的线头,匀称顺滑,堪称完美。

女人们都忍不住围了过来,一面赞叹这刺绣的精美,一面又嘟囔着工艺的难度。

其中一位蓝衣妇人道:“顾夫人,您要的双面绣可不容易……虽然图案不大,但若真要绣起来,只怕得花上好几日的功夫呢。”

说罢,她又冲其他女人挤眉弄眼,果然,又有一灰衣妇人开了口:“既然要绣,便不能白忙活,夫人要不开个价吧?咱们姐妹也好心里有个数。”

此言一出,不少人都嚷嚷着要银子。

平日里,若是老主顾来,直接扔个图,她们也会屁颠屁颠地接了活儿,如今,她们便是看苏玉音面生,又年轻,所以想拿捏拿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