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西方名著同人)小奥斯汀小姐(42)+番外

汤姆·勒弗罗伊的导师也是伦敦最高法院的法官,他认为打字机适用于记录法律文件,标准化字体适合将文件长期保存,但怀疑字迹能不能保存个几十年不会褪色——目前法律文件除非是法律条文条款能够印刷出版以供学习和检索,案件卷宗都只是手写文档,年代久远墨水褪色字迹模糊,需要用到的时候往往已经不能辨认。

针对这个问题,爱丽丝准备让亨利带上他们的化学工程师现场演示给法官看,打字机打出来的字迹经过水泡之后的墨水固色程度。

黑斯汀斯先生回信,大赞打字机好用,他现在正在准备写回忆录,一般就是口述,然后由秘书记录下来,但秘书写字没那么快,这个时代也没有发展出系统好用的速记方法,所以效率很低,到现在也没写几页,秘书正在努力练习打字,将之前的一些零散文件全都用打字机打出来,装订成册,这样也方便保存和查找,等秘书练好打字,他就能尽快开始回忆录的工作啦。又问她,还需要钱吗,什么时候可以正式生产,产量如何,等明年春天,他作为大股东,要去工厂参观视察一下。

爱丽丝回信说,先生你会不会是大股东还不好说呢,等过了新年,她要先去戴尔斯福特一趟,确定一下各位大股东的股份份额。

目前的投资人分别是:黑斯汀斯先生,500镑;亨利与伊丽莎,150镑,各种杂费150镑;卫斯理,1000镑。

爱丽丝没有直接把她50镑的私房钱投进去,而是给自己算了“技术入股”。

各人的具体股份,目前是分成10股,卫斯理3股,黑斯汀斯先生2股,亨利与伊丽莎3股,爱丽丝2股。她要等将打字机的各个部件拆分出去到外面的铸造工厂批量制作后,核算成本,计算需要多少本金,看两位出资的大股东是否能承担全部资金,再决定还需不需要增加大股东——不行伊丽莎也还有1万镑呢,但她肯定不会把所有的钱都投资进来,就算她能出5000镑到7000镑好了。

乔治牧师知道亨利夫妻俩在捣鼓着打字机公司,只是还不知道爱丽丝也有份,更不知道卫斯理也有份投资。

他对新技术接受的很快,已经在用打字机打信件和一些布道演讲词了,还很快写信反馈给亨利,又写信告诉肯特郡的爱德华,说亨利在制造打字机,你看这个怎么样,有没有商业前景。

爱德华很快回信,说他觉得打字机不错,请亨利下次派人送给他一台,他可以在肯特郡帮他广而告之一番。

亨利也很快给爱德华写信,说他正准备将打字机批量化生产,每一台的售价多少,前期肯定只有贵族和富人们才能买得起,希望他能多向肯特郡的有钱人家推销。又说已经在伦敦注册了打字机公司,以后公司生意做得好了,“奥斯汀”的名字将家喻户晓。

这在现在看来当然有点夸大其词,但有什么不好呢?爱德华也愿意亨利和家里能更有钱,这样父母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倒不是他小气,不愿意接济父母,但乔治牧师认为爱德华已经过继出去了,只要他和妻子孩子好好生活就行了,不用担心家里。乔治牧师觉得抚养子女是父母的责任,不能让孩子负担起兄弟姐妹。再说,实际上现在家里需要负担的,只有3个女儿和乔治,已经比以前最多有8个孩子的时候好多了。

再算一算,因为爱丽丝现在一年只回家两个月,吃饭零花钱甚至最大的开销衣服都不用家里花钱,她的开销约等于无,实际就又减掉一个孩子的花费。

而且实际上,爱德华是支持了家里的。迪恩教区是当年奈特骑士在世的时候就给了乔治牧师的,后来又把斯蒂文顿教区给了他,这两处村子的教堂都有田产,租给村民耕种,教区的收入就是田地的租金,牧师的津贴就是这么来的。奈特骑士过世后,爱德华继承了遗产,当然也不可能把教区收回来,仍然由父亲担任教职。

乔治牧师在两处教区年收入200英镑,将迪恩教区给了长子詹姆斯后,收入减少了100镑,但200镑的年收入养育一家6口人也足够了,从没想过需要儿子们的经济援助。

爱德华的财产都是田地和庄园、房屋,现金主要是靠地产和租金收入,又接连不断的生孩子,说实话,可动用的闲钱也不多,亨利要是生意做得好,就能在经济上支持一下妹妹们了。凯茜的遭遇,哥哥们都很痛心;简现在又是因为经济问题,不得不跟未婚夫相距一个海峡,简的婚事不能再遭遇什么波折了。

而且,等到爱丽丝长大后,有钱的她绝对不会再遇到姐姐们这种窘迫境地,可以随便挑选未婚夫。

爱德华实际对两个汤姆都不满意:福尔是个笨蛋,明明直接找克雷文要教区就好了,偏偏蠢到非要跟去南美洲,结果把命都丢了;勒弗罗伊虽然人很聪明,但穷就是原罪,没有钱求什么婚啊!

他暗自下定决定,第一,要支持亨利的事业;第二,一定要抽空跟父亲说,要好好选择爱丽丝的求婚者。

在伦敦的爱丽丝莫名其妙的就多了一道有关婚姻大事的可能的障碍。

*

到了这一年的圣诞节,爱丽丝·奥斯汀年满9岁了。

她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少女,脸庞还是圆鼓鼓的,个子已经拔高了不少,穿着伦敦最新样式的新裙子,笑容是经过练习的优雅,仪态是经过训练的端庄,两年的时间,就让她脱去了那种乡村女孩的乡野气息,你就是说她是哪位公爵家的Lady,也绝对会有人相信。

卫斯理说不上这算不算是一件好事。

他很喜欢7岁的爱丽丝,觉得她就像是春天田野里开得最茂盛的那簇野花,蓬勃,充满阳光与朝气。但现在的爱丽丝也没什么不好,他就有点纠结了,弄不懂他到底想要爱丽丝怎么样。

格莱谢姆夫人倒没有他这种纠结,反而盛赞爱丽丝去伦敦跟有教养的夫人学习,大有裨益,但又表示,乔治牧师说不定是害了小女儿。

卫斯理不懂,“为什么这么说?”

“瞧!爱丽丝是牧师的女儿,以后最大的可能就是像凯茜那样,跟一个年轻的牧师结婚,这是符合她目前身份地位的婚姻,门当户对。可她现在接受的是更好的教育,将来很可能会接触到比她社会地位更高的青年,她的教养是没问题了,但她没有相应的财产,很可能没法找到合适的丈夫。”

卫斯理想了一下就明白了。

门当户对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男方可以允许寻找社会地位稍低的妻子,但也不能差距太远,比如要是简是农夫的女儿,就是长得赛过小仙女,格莱谢姆夫人也绝对不会同意他的爱慕和追求,会宁愿立即把他送得远远的,或者立即逼他跟门当户对的哪家小姐订婚。

爱丽丝也是同理,他如果等爱丽丝长大,向她求婚,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如果是威廉想要跟爱丽丝结婚,除非奥斯汀家能拿出上万英镑的嫁妆,否则都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