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37)

“以后说不定考个功名回来,咱永河村就不怕对面大丰村了,不就是出了个举人吗?得意个什么劲儿。”

人群外,燕先梅也目光灼灼地看着顾璋,见他在众人的注视下,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算着。

姜武自认跟了燕老这么些年,算学学的不错,但是现下没有纸笔,只让他空算,他都不小心算错了一个,“老爷,这小子果真聪慧,这样的算学不用纸笔都游刃有余。”

燕先梅深邃的眸子里染上些明晃晃的欣赏。

“走吧,去他家,要不等会儿该挤不进去了。”燕老率先转身往回走。

顾方正总算算完了:

“一共六斗二升,交过就可以把剩下的搬回家去了。”

六斗二升的细粮,差不多够一个成年人吃四个月。如果换成粗粮的话,足足够三个成年人四个月的口粮了。

任谁听了都心疼!

顾璋还好,他参与过战斗,自然知道这些粮食补给对前线的士兵有多重要。

若是没有前线的将士作战,别说这几斗,说不定根本没法安生种田,只能四处逃避战乱。

“走吧,咱们把剩下的粮食运回家。”

手推车上堆满了粮食,一群人热情的围上来:“三树叔,你歇着,我来帮你推。”

顾璋看着他爹和爷爷被献殷勤的人挤出来,差点直接笑出了声。

等到了家,顾家人看到燕先梅,“您怎么来了?快请进,进来坐。”

秋娘打开门,一群人呼啦啦的就挤进顾家的院子。

一进门,便都忍不住了。

争先恐后的开口道:

“大根,我们多少年的兄弟了,这好种可要给我留一份,我把新收的,最好的粮食换给你。”

“三树叔,我们可是表亲,你可不能把我忘了,我家可有十亩地等着。您这些日子辛苦了吧?我让人回家给你捉只鸡来补补。”

“我带了银子,粮食也在门口了,秋娘,你看看是要粮食还是要银子。”

顾大根和顾老爷子,原本骄傲的表情、得意挺起的胸膛,这会儿都被吓没了。

这架势,也太吓人了!

谁遭得住这个架势啊?

顾璋知道自己这小身板,赶紧退回自己屋里,他从门缝望着外面的情况,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

“人激动起来,竟然比丧尸还凶。”

燕老也被秋娘保护性的送进了这间屋里,以免这个有钱的小老头出啥事。

屋子不大,摆了一张床,一个木质衣柜,窗户旁边还有一张书桌和椅子。

燕老坐在椅子上,笑着瞧窗户外面的热闹,余光看见了纸笔,还有顾璋抄写的《大学》

燕老笑容顿时变成诧异和惊喜。

这不是他苦苦寻找的知己吗?

他指着那叠纸,大喜过望地问道:“小石头,这是你夫子的手稿吗?”

顾璋:哈?

第20章 粮税

赵夫子确实借书给他抄写了。

不过在卖掉龙骨车图纸赚到100两后, 他们就买了四书五经中除了《大学》之外的所有印刷本。

难道是还书的时候,不小心还错了?

顾璋疑惑,他从房门口走到窗边的书桌前:“你说哪个?我看看。”

他的书是新的, 而赵夫子的书里面确实有一些笔记和批注。

燕老指了指那一叠纸:“就是这个!”

顾璋打眼一看。

那分明是他抄写的《大学》,不是什么赵夫子的手稿。

他正要说。

院子里嘈杂喧嚣中,突然出现一道高亢急切地呼喊求助:“小石头,你赶紧过来。”

“快来帮爹算算!”

顾大根这一声,就像是石头打进了湖水里,顿时激起千层涟漪。

挤满院子的汉子们, 都跟着喊道:

“对对对,小石头算的快。”

“小石头来帮叔算算, 等会儿叔给你买糖吃。”

亢奋中带着焦急,飞快的语速恨不得就像是落水之人拉住了救命稻草。

秋娘也来敲门:“小石头你赶紧来帮忙, 弄错了不管亏了咱家还是别家的粮食都不好。”

顾璋应道:“好嘞, 马上来。”

说完就往外跑, 还对燕老道:“您就在屋子里歇歇,喝点水,没什么要注意的东西, 您自便。”

“等等……”燕先梅伸手挽留,手还没伸到一半, 顾璋就已经飞快跑到外面去了。

燕先梅扼腕,不过看到桌上的那份手稿, 还是忍不住面露欢喜:“找了这么些天,总算要找到了!”

他重新坐了下来,小心的拿起那一叠手稿, 仔细端详,“姜武, 你说写这个的人会是谁?”

姜武想了想:“应该不是这孩子的夫子,赵夫子我们见过了,只是个普通童生,对农事和气象知之甚少,还不如村中那几位老农。”

燕先梅也想到这一点,“确实不是赵夫子,不过这人恐怕和顾家颇有渊源。”

他那日只看到几个字,根本找不到有用的信息,如果不是姜武注意到永河村,怕是只能去找那混账吴县令开口了。

姜武道:“老爷您别急,我已经打听到,那日我们撞到之人丈母娘家出了大事,回去帮忙收割了,就算小石头这里问不到,咱们也能找到的。”

燕老伸手将窗户推开了点,看着外面热闹不已的场景道:“咱们这次应该是找对人了,这样的收成,说不定就是那位大才指点的。”

他将窗户支起来固定,坐下来边喝水边看院子里的顾璋,“咱们等会儿,不急于一时。”

***

顾璋才跑出来,就被热情的村人包围。

他刚刚在晒谷场算的时候,被大家伙都看在眼里,这会儿都信他,要他帮忙算算家里的地,最少多少才够。

顾璋听到还有些疑惑:“都种了这么多年了,家里的地该留多少麦种应该有定数。”

有村人立马解释:“原来大家伙都是估摸着留,怕不够,还尽量留多一点,但是你家这些不够分啊!”

顾璋看了看搬回家里的粮食。

好像确实不够,他原来种过的小麦,一亩地需要20斤麦种。

按照当下的产量和永河村种植的小麦品种来算,一亩地最少也需要10斤左右的麦种。

他们家交了粮税后,还要给自家地里留种,即使剩下的全部都换出去,也顾不了全村的地。

难怪刚刚抢得那么激烈,他爹和爷爷被人群埋住,连个头都露不出来。

“爹,娘?”顾璋回头,“那要怎么个分法?”

他这话才问出口,还没等到回答,院子里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情绪,又烈火般烧起来。

“顾老,三树,你还记得不,那年抢收最后两天下雨,你收不完麦,我去帮你收的。”

“大根……”

这可是足足几斗粮食差别,谁家都放不下,拼了命也要争取。

毕竟来年就算拼了命的伺候,也不可能增产这么多。

顾璋揉揉耳朵,一个个嗓门太大了,他耳膜都有些嗡嗡的。

秋娘见他揉耳朵,走过来用手帮忙捂住他的耳朵,她皱着眉头喊道:“都别吵,每个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