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都市的人生(90)

诗行令部分。在美国有些人一听见《海上花》是一八九四年出版的,都一怔,说:“这么

晚……差不多是新文艺了嘛!”也像买古董一样讲究年份。《海上花》其实是旧小说发展到

极端,最典型的一部。作者最自负的结构,倒是与西方小说共同的。特点是极度经济,读着

像剧本,只有对白与少量动作。暗写、白描,又都轻描淡写不落痕迹,织成一般人的生活的

质地,粗疏、灰扑扑的,许多事“当时浑不觉”。所以题材虽然是八十年前的上海妓家,并

无艳异之感,在我所有看过的书里最有日常生活的况味。

胡适先生的考证指出这本书的毛病在中段名士、美人大会一笠园。我想作者不光是为了

插入他自己得意的诗文酒令,也是表示他也会写大观园似的气象。凡是好的社会小说家——

社会小说后来沦为黑幕小说,也许应当照novalofman-ners评为“生活方式

小说”——能体会到各阶层的口吻行事微妙的差别,是对这些地方特别敏感,所以有时候阶

级观念特深,也就是有点势利。作者对财势滔天的齐韵叟与齐府的清官另眼看待,写得他们

处处高人一等,而失了真。

管事的小赞这人物,除了为了插入一首菊花诗,也是像“诗婢”,间接写他家的富贵风

流。此外只有第五十三回齐韵叟撞见小赞在园中与人私会,没看清楚是谁。回目上点明是一

对情侣,而从此没有下文,只在跋上提起将来“小赞小青挟资远遁”,才知道是齐韵叟所眷

妓女苏冠香的婢女小青。丫头跟来跟去,不过是个名字而已,未免写得太不够。作者用藏闪

法,屡次借回目点醒,含蓄都有分寸,扣得极准,这是唯一的失败的例子。我的译本删去几

回,这一节也在内,都仍旧照原来的纹路补缀起来。

像赵二宝那样的女孩子太多了,为了贪玩、好胜而堕落。而她仍旧成为一个高级悲剧人

物。窝囊的王莲生受尽沈小红的气,终于为了她姘戏子而断了,又不争气,有一个时期还是

回到她那里。而最后飘逸的一笔,还是把这回事提高到恋梦破灭的境界。作者尽管世俗,这

种地方他的观点在时代与民族之外,完全是现代的,世界性的,这在旧小说里实在难得。

但是就连自古以来崇尚简略的中国,也还没有像他这样简无可简,跟西方小说的传统刚

巧背道而驰。他们向来是解释不厌其详的,《海上花》许多人整天荡来荡去,面目模糊,名

字译成英文后,连性别都看不出,才摸熟了倒又换了一批人。我们“三字经”式的名字他们

连看几个立刻头晕眼花起来,不比我们自己看着,文字本身在视觉上有色彩。他们又没看惯

夹缝文章,有时候简直需要个金圣叹逐句夹评夹注。

中国读者已经摒弃过两次的东西,他们能接受?这件工作我一面做着,不免面对着这些

问题,也老是感觉着,适之先生不在了。

编后记

张爱玲(1920-),出身于上海,名门闺秀。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

美国。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四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主要

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

城之恋》、《秧歌》、《赤地之恋》。晚年从事中国文这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张爱玲的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几乎都是以上海、香港等大都市作为背景的。她

特别敏感都市生活的大雅大俗,一份独特的见解,一种越轨的笔致,十分耐人玩味。《都市

的人生》林林总总五十篇什,大多选自《流言》、《张看》等集子,此外还收集了一些散落

在书刊中的单篇,计三十万言,包纳了张爱玲各个时期的散文力作。

在本书编选过程中,株汴日报社聂鑫森先生、王元长先生、张萍女士给予了热情的帮

助,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选编者

1992年11月9日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上一篇:北雁南飞 下一篇:风雪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