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咸鱼小炮灰被世子爷盯上了(417)+番外

长公主和杜潜却反应平平。

倒是杜潜敷衍地问:“是吃的吗?哪儿来的?”

“从御膳房大师傅手里抢来的。”杜婉得瑟得不行。

长公主和杜潜顿时默了。

为了一口气,欺负人家大师傅,真是长进了,呵。

特别是长公主心情复杂极了,女儿今天送进宫的五车东西,都可以让她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还能吃一辈子。

杜婉再激动,再嘴馋,还是等杜驸马回府。

一家子齐齐整整的,再打开瓦罐中的佛跳墙。

香味霎时就散开,闻着就令人口水直流。

最后杜婉成功吃撑了,一边走一边摸着肚子回玉灵苑。

回去的时候,恰好听到书香和画意在聊八卦,“谢七公子捐了一副亲手画的山水图,今日拍出了全场最高价,一万一千两,好厉害。”

“听说是一个姓宋的姑娘买下了?”

“好像不是京城人氏。”

“……”

杜婉想到谢璋是男主,迷妹不少。

他的东西就算画得一般般,也多得是姑娘想收藏,何况谢璋能身为男主,画技定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杜婉踏进去,“怎么回事?哪里拍卖的?”

“回郡主,是义善堂。”书香低眉顺目地回答。

“义善堂呀,拍卖三四天了吧。”

杜婉这些天都在整理家中的东西,还没去过一次。

如今京城大出风头的就是秦鱼鱼和谢璋,倒是未来的汤驸马,当日宴会上选择了入朝为官,此次出城蝗灾赈灾去了,还没有回来。

杜婉又想到了裴灏,没有关于他的传闻,“裴世子捐了何物?”

书香又道:“裴世子正在城外赈灾,都是裴夫人捐的。”

在外赈灾的人,没有捐项不会有人说什么。

书香又飞快瞥了杜婉一眼,“只是,郡主,外面有个传言……”

说了一半,又没继续说下去。

杜婉回头皱眉问:“有话直说,干啥吞吞吐吐?”

“是您没有捐,有人说得不太好听……”书香硬着头皮道。

“……”杜婉想到这时才忆起。

光整理私库,还真没捐钱去义善堂,倒是长公主捐了一些东西过去。

杜婉没怎么在意,“书香,画意,你们两个通知府里的下人,谁家里有穿不着的旧衣物,打着补丁的也没什么,都拿出来一起去捐了。”

两个丫鬟应了声,正在离开。

杜婉又提醒道:“注意了,不要勉强,都要大家自愿的。”

“是,郡主。”

有杜婉身边两个大丫鬟出面,公主府的下人都行动起来,几乎都把箱底里几年没穿的旧衣打包出来。府中一年四季,每季都会发两套衣服,下人不愁没衣服穿。

所以,当见到一大堆旧衣物。

杜婉很是意外,命人搬上车。

另外,杜婉又对凝琴道:“凝琴,本郡主还有多少私房?”

“还剩下一万八千五百三十二两。”凝琴平时里负责管杜婉的账目,杜婉大部分的私房投去了农场。

杜婉道:“去将所有的私房钱拿出来。”

凝琴照办,很快取出一叠银票。

杜婉招来了柴卫,将银票给他,“拿去捐了,以我的名义。”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的,她不会在这事上糊弄。

柴卫恭敬问:“郡主,捐去义善堂,官府设立的捐赠点?”

“这批旧衣只能送去官方的捐赠点吧,就连这些银子一起。”外面的人说她抠门,至今没去义善堂捐东西,她就是不去了,咋地?

哼!

这小心眼又犯了。

第458章 欲盖弥彰的说词

杜婉没有去掺和义善堂的事,相当于不去给秦鱼鱼添堵。

募捐的事情事关重大,杜婉不想闹出幺蛾子,谁让朝中是哪哪都要钱。

当中杜婉去了一趟郊外农庄。

地里如今蝗虫没了,庄丛让人重新翻地,再赶一群大鸭子到地里觅食,其实就是为了让鸭子吃掉虫卵。

“郡主,您来了。”庄丛正穿着一身打着补丁旧衣,腰间还围着一块布。

杜婉新奇地打量着他,“你这一身,干啥呢?”

庄丛笑道,“属下刚才在五号仓库那边忙着。”

“辛苦了。”杜婉看着他衣服上的脏污,“给你每月再加三成工资。”

“谢过郡主。”庄丛面露喜色,“郡主要去仓库那边看一看吗?”

“填满到五号了?”

“是的。”庄丛又补充道,“五号仓库也快要满了。”

若没有切身体验过蝗灾的恐怖,庄丛还没能太过清晰感受到这个农村的重要性,郡主的高瞻远瞩,令他十分佩服。

杜婉跟着庄丛过去仓库那边。

这里的仓库大小,跟官府的粮仓差不多。庄丛能在不足一年的时间,存下五个仓库,着实是费了不少心思,当然,那银子也花得很美丽。不然,杜婉先前赚过几笔横财,不会只剩下一万八千两银子。

作坊里正在忙活着,杜婉路过的时候,奇怪的看到一些妇人在弄竹笋。

杜婉意外,“这竹笋哪来的?”

“郡主,山头有一片竹林,我隔一段时间就会让人去挖。您说过只要是粮食,是能吃的,不管是地里的还是山上的,能收就收起来。”庄丛是严格执行杜婉的旨意。

杜婉赞赏道:“不错,不错。”

曾经的她在赤岩县挨过饿的,只要能入口的东西,都不会嫌弃,尤其是知道未来各种天灾的情况下。

再去仓库看了一遍,她满意地离开。

途中杜婉还看到几处工事,是封地修筑的城墙。

这工事比她料想得来得快,最近来找工作的百姓越发多,更多是附近的灾民。杜婉已经知道杜潜只是名面上负责工事的,背地里早将此事交给了杜氏族里来做,那绵绵不断的钱粮,都是族中来负责的。

来找活干的百姓,工钱一如以前。

如今真是灾期,不缺灾民,工地完全可以招收廉价的工人,只要负责一日三餐都有人愿意干活。杜氏族里的人没有这样做,这种做法落在生意人眼里,就跟散财童子或是傻子差不多。

杜婉不一样,反而挺佩服。

利益这么大,还能稳得住,不愧是传承无数年的世家大族。

“郡主?”一个中年人惊诧道。

杜婉朝那个声音看去,“姑父。”

杜姑父上前来行礼,杜婉跟着寒暄几句,问问家中的情况如何,“姑爷,你在这里……”

“我是这片的监工。”

“哦。”杜婉没有详细问。

跟着杜姑父在工地里混了大半个时辰,他挺忙碌的,时不时就会有人来找寻他,问这个问那个。杜婉索性让他去忙碌,不需要陪着她,她就是随便逛逛而已,等看完就回去。

杜婉近距离看着在工地里干活的人,心里滋味不太好。

个个都是精瘦壮劳力,衣服就没有好的。倒是没有想象中拿着鞭子抽人的恶奴,或许是这些人不需要催促,干活都是很卖力的。是这一片的工作,不缺找干活的人,尤其是待遇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