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家[民国](57)

看着他的眉眼深重, 层层的悲意在上面弥漫, 带着一股子倔强,不由得多说一句,“您这脾气, 改改——”

以后外面行走,跟家里不是一个样儿了, 别待人那么严苛,那么不留情面。

话在心里滚一边已经酸涩, 他已经这样了, 又何必去给他添堵呢, 大概一辈子不见了,莫若留点儿好印象,扶桑打起来笑脸撑着,“改改门庭,我这里祝您前途似锦,富贵无忧了!”

长鞠一躬。

鱼承恩看了看日头,挥鞭再起,双马蹄声如雷,再也听不见扶桑才起身。

流窜三日,先奔天津,上火车南下直走上海。

是日宋府满门,囚车过玄武门,宋遵理于午时押解斩首,大太太在祁,宋遵理又为保她写下和离书断绝关系,大太太这人百般的不好,万般的小心眼,可是跟宋遵理是真心实意过日子的。

她是真的相中这个爷们儿了,对自己是真的好,此前她举着和离书,哭的跟个泪人一样,“你走了,我怎么办?你对着我这样好,你知道我刻薄你三个侄子,也从来不说我。”

“我先前错了,老爷啊,我给您赔个不是,府里给我管的乌烟瘴气,我卖大烟开馆子,您这样正直的人,从不说我辱没家风。临了我还卖了旸谷,那个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宋遵理心意已全,宋旸谷走了他就再无遗憾了,家族传承大过天,如今看大太太也是不忍责怪,老夫少妻,从来是别人看不透的事儿。

给大太太擦擦眼泪,“荔英,别哭了,家里我存了钱,你留着以后用,嫁人也好,自己过也好,要是旸谷还活着,他们兄弟三人还能回来,你不愿意嫁人老了就找他给你养老,就说是我说的,他们不敢不伺候你,给你善终。”

“一会儿马上,你去钱庄里面拿我的私印去取,回娘家去吧,你拿好我的印,以后我不照看着你,就别出门做买卖去了,钱节用一些,莫给人骗了。”他语重心长的嘱咐大太太,就跟寻常时候一样,样样也不放心。

最后一次扶着太太起来,他自上囚车,大太太追着车跑,被哥哥翁佐领从后面抱住,“你疯了!他现在是什么人,你还敢凑上去,能来见最后一面已经知足了。”

上下打点疏通,搭上多少人情,家里花了多少钱,大太太嚣张跋扈惯了,扭头就去抓翁佐领的脸,“平日里你仗着他的势,敛多少好处,如今我送他一程怎么了。”

指着翁佐领骂,“滚,滚!”

自己还往前跑去,跌跌撞撞都看不清路,看一眼少一眼,此生再不见了。

胳膊被人一把稳稳地架起来,“太太,我扶着您去。”

大太太看她一眼,俩人搀扶着跟着囚车一路过玄武,这是大太太走过最长的路,她的花盆地儿从没有走过这样长的路。

紧紧地拽着扶桑的手,挥刀那一刻,扶桑捂住了她的眼,荣师傅塞了钱,刽子手好刀口儿,他自去跟小荣一起收敛了尸骨,没法子运山东老家去,家里已无男丁扶灵。

便在京郊立冢。

京城曾煊赫一时的宋家,也在这一刻落寞。

宋遵理临刑前,故交旧友都来了,他神色自如无憾,抱拳四方谢过,坦然俯首。

他自己拥护着的制度,最后用自己的血祭奠了。

他是个古板的人,留学回来还拥戴那一套陈旧的规矩制度,在老的制度里面办新事儿,在老的框架里面想着生出来新的东西,却都是烟云浮华。

可是他又有一些新的萌动,对新事物好的东西隐隐接受,去办学校开银行,去拥护立宪,宋眺谷在南方一同起事儿,跟他打对立,从一开始他就有预感,也从不过问,没怪过他。

他这一辈子,充满了矛盾,在新旧之间拉锯横跳,在极力表白朝廷的时候又充满了困惑,在充满困惑之中又坚定地爱着朝廷。

朝廷的立场却不等于爱国,因此他备受折磨。

大太太从此以后回了娘家,少有交际。

宋映谷无官在身,受牵连发配远东极寒,关外与披甲人为奴!

流亡在外的宋眺谷、宋旸谷兄弟二人,各处追捕文书,当斩。

时代进步的洪流,势不可挡的袭来。

扶桑夜里的时候总睡不着,她人生变故之中最安稳的三年,是在宋府度过的,夜以继日的学艺,在围房小小的天地里面拨算盘习字,心无旁骛地都学进去了。

总是夜里仰着脸流泪,总是想起来宋旸谷走的那一次,想起来大太太追着囚车跑的样子。

这是失落还是惧怕,她说不清楚,她病了。

病的像是缺失了很多说不清的东西。

她觉得自己得慢慢养病,慢一点恢复,成长之后的伤口,总是一次比一次更疼。

六岁家道中落,后入宋府,学徒两年,后拜荣师傅学艺又三年,如今回首,也想慢点儿歇歇。

沉沉睡去,身轻飘然。

帐子外人语窃窃,家里太太压低了声音,跟姑奶奶闲话儿,“瞧瞧,回来的时候,没个人样儿,在山里迷路找了两天才家里来,摸滚打爬的这个孩子忒能吃苦。”

在脸上比划了一下,“瞧见了没有,这边脸那么大的擦伤,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血呼啦刺的。”

不像是个女孩子,当男孩养大的,就是不大一样。

姑奶奶还记得早前荣师傅的话儿呢,“如今我心里算踏实下来了,先前我去找她师傅拿主意,那人您没见过,是有见识的人,听我说这事儿只叫别声张,他自己安排人去庄子附近找的,那么大年纪了自己去指挥着人搜山,不然她还得在山里迷糊着呢。”

“要我说啊,这人太重情义也不是好事儿,好歹跑了一个,不然要是都去极寒之地与披甲人为奴,这府里怕是一个都活不了了,不枉费她跑这一趟儿。”

正说着呢,翁佐领家里来人,是翁荔英身边的人,“她病了,从法场回来就病了,这样的事儿,好人也得病,听说您家里二小子烧几天了,叫我来看看。”

原先府里的人,死的人,走的走,各自奔东西了,想来她有些念旧了,跟早些时候不一样,先前撵荣师傅走都不带眨眼的。

送了许多药来,下人匆匆就走了。

姑奶奶不懂什么情爱,不理解她的心思,只纳闷儿,“到底是二十出头的姑娘,嫁人又和离了,念着先前府里的好呢,瞧瞧,这也是苦命人。”

太太如今给扶然相看呢,到了儿子成亲当婆婆的年纪了,外面人也都尊称一声太太了,看着家里这位姑奶奶,比人家翁家新和离的姑奶奶还要大几分。

抿着唇笑了笑,“要不您去一趟黄桃斜街,先前您说那边儿有家唱戏的,姓柳不是,您既然有看中的人,我便托人打听去。”

姑奶奶一把捂住她的嘴,“您千万别再开口了,人家是角儿,大小是个角儿,能登台子撑场面的人,我这样的人啊,跟人家不般配,人家是穿着戏服唱春秋的人,不搭噶。”

上一篇:东宫四莳锦 下一篇:佛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