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魔教卖甜饼(230)+番外

作者: 乃兮/奶酪西瓜 阅读记录

她失笑看向萧子鸿:“你可要尝尝?”

“嗯。”萧子鸿凑近了一点,“你喂我。”

他垂下眼,看着那蛋糕。

这张脸在烛火下,有明有暗。

有的人是得到了上天的眷宠,年纪渐长,却只会增加成熟韵味。眉眼清晰,深邃,俊美,让人一看就心中微动。

舒浅拿起勺子喂了口萧子鸿。

萧子鸿张嘴,咬下。

唇舌轻动。

唇上沾染了一点细碎的屑,又被他轻易用舌头舔去。

人比蛋糕看起来好吃。

舒浅心想自己是完蛋了。

唯一残存的一点怒火,对着这张脸,也一下子就消散了。谁能舍得对着萧子鸿这张脸生气呢?尤其是刚才他还认了错,这会儿又如此听话的模样。

舒浅忍不住又喂了一口萧子鸿。

萧子鸿吃下,微微抬眼看向舒浅,眼里带着疑惑:“你吃够了?不好吃么?”

那眼里有烛火,有星河,还有舒浅自己。

舒浅默不作声吃下了剩下所有的蛋糕,随后将盘子放到了边上搁置。

她寻了水喝了一口,算是漱口了,这才重新回到床上,半坐在那边,微微挑眉:“没吃饱,现在想要加点餐。”

被子被踢在了一旁,半点没有睡觉的想法。

萧子鸿哪能不知道舒浅的意思。

他轻笑一声,来到舒浅的身旁,吻了下去。

这吻里带着水的微凉,带着刚吃过蛋糕的微甜,还带着一丝情丨欲。

既然是爱人要加餐,那还是这种餐比较妥当。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菊花啾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隔壁村的猫、小一 30瓶;勤奋又上进 28瓶;www孤独的芋头 22瓶;闹酱、关于否、悠闲的米虫 10瓶;加加加加Plus 8瓶;安静吃瓜 5瓶;nutcracker、华彩合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64章 番外二

姚华走到哪里都是风光十足的。

这天下才子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姚华。

六元及第, 甚至可以说是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郎。

不考童子举,就是为了拿下六个第一。

寻常人拿一个第一都值得吹一生了, 他拿了六个。

有人开玩笑表示,别说姚华能吹一生,别人就是和姚华说上了两句话,那都能吹个三天。

这人不太爱出门, 也不是很爱参加那些个诗词歌会。

拜帖太多, 他也不是全然都拒,但接的很少,简直可谓是精挑细选, 堪比相亲一样。

出去参与的宴会也不多, 一样精挑细选, 人们一年到头一算, 哟呵, 每一场宴会都是能拿得出名头的。

比如说某位重臣的六十大宴, 请了他, 他就去了。

某些臣子随便寻个理由的踏青,请了他, 他就不去。

听说姚华这么挑剔的, 心里头觉得他有才华才挑, 可以理解, 但又时常会觉得这家伙未免有点太傲。不过凡是见过姚华的人,没有一个人会说他傲的。

姚华很会说话。

他年纪小,却意外很会说话, 做事还挺周圈。

学识并不代表一切,尤其是在朝堂之上。

世人常说忠言逆耳却利于行,放在姚华那儿私下里不过会嗤笑一声:“不会说话罢了,还要寻个由头褒赞一下,也不觉得丢人。”

他也不是溜须拍马的那种说好话。

只是说得巧妙。

这一点就连他的先生,当初同样状元出身的段九渊都很诧异。

段九渊有一回问他,姚华就说是自家爹和教主一块儿教的。这同一个意思,能有千万种表达方式,为何就不能选择一种别人听得开心,自己讲得开心,最后又起效果的呢?

段九渊心想,可不是嘛?

能好好讲,为什么非要讲成别人不喜欢听的样子。

有一回地方官员为了一点小事情,不好处理,干脆死拖,拖到后来不小心就成了一州几个县城的对峙,还有斗殴事件,险些闹成了民变。

小皇帝大怒,下令彻查并且处理好这事。

本来一连串的官员不仅要被骂,还要被记上一笔。

结果那时候姚华正好在和夏煜的伴读凑在一块儿,听了这事,又碰见了皇帝。

皇帝气恼多说了两句,姚华就点头帮着他批评那群官员。

姚华就是批评的时候顺带把众人为什么要隐瞒,为什么要死拖,百姓为什么会抗议,理由都给讲出来了。随后就是肯定皇帝话,这群官员就是欠骂。

事情小的时候解决了,哪有后面那么多事。

这群人脑子不灵清,太笨了。

结果这个“不灵清”、“太笨了”,愣是把夏煜逗笑了。

夏煜心想情有可原,处理的时候就将这事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最后告诫了众臣一番,事情处理是越小越早处理越好,万不可拖成大事。

这事传出去,不少人还算欠了姚华人情。

有机灵点的送礼过来,姚华大多拒了。

除非送土特产的,真不值钱的,他顺手就收了,还回了点土特产,特别客气。

最可怕的是,姚华不仅会念书,会还很会酿酒。

他的酒就算放到酒肆里卖,那都是好档次出来的,绝对是按杯来卖的那种价。

姚华酿好了酒,也不卖。

他就送人。

心情好送,心情不好也送。看得喜欢的人送,看得不喜欢的……当然不送!

段九渊觉得酒就那样呗,平日里心情上来了喝两口就成了,能差别多大呢?他每年都能收到姚华的酒,就这么见证着酒香越来越浓,味道越来越醇。

等回过神,他喝完了一坛,还忍不住去问姚华再讨要一坛。

实在是羞愧,丢了为人师长的脸。

连段九渊都这样,更别提那些个爱酒人士了。

就连夏煜每年都会问姚华要两坛酒。

众人还心想状元郎这般已很了不起了,可他们还是低估了姚华。

翰林院也会考试,每三年一考。

考过了就能留在翰林院,升官,考不过或者有适合别的官的,就送出去当京官,或者当外官。

姚华必然能留在翰林,结果留了一回,第二回还没考,愣是被夏煜挂着翰林的名头,给送去了户部。

一人两个官位。

就在夏煜忍不住给姚华升官后,朝中有个户部的臣子,平日和姚华接触不多,但是想着今后要一起做事了,就给姚华交了拜帖。

他想要上门和姚华说点今后户部要做的事。

姚华年纪太小了,他不放心。

这官员和段九渊也不熟,对姚华原先也就是知道一点,知道这青年风头很大,具体的真了解不深。

姚华知道是正经拜帖,当然是应了的。

结果那臣子一到姚华那儿,待了一天,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姚华晋升那么快,而小皇帝以及皇帝伴读都特别看好姚华。

天底下聪明人其实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