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曲待谁欤(121)

施淳嗫嚅道:“臣……也是听命于国公行事……国公早年从戎,熟知兵家忌讳,而大战之前又曾亲临蜀地,更对浚王的一众属将了如指掌,故而留书于我,命我传授于秦范二位将军……”

“只是……这样?”杞昭一刹跌倒在地,失望地阖起眼睛,口中凄切自语,“朕还以为……朕以为是他……”眼眸稍一抬侧,眼前男子目中的迟疑闪躲之色映入眼底,猝尔又抓住他的手臂道,“施爱卿……施爱卿!朕不治你欺瞒之罪,只消你告诉朕,他在哪里?你定是知道他在哪里的……你莫不是要朕三跪九叩,才肯开口?!”

“陛、陛下!臣受不起,臣受不得!”施淳仍推说不知,却见晋汝双膝一屈地跪在地上,砰砰作响地连连叩头,放声哭道:“若大人当真晓得,还请怜惜怜惜皇上这一日憔瘦过一日的相思之情,就说了罢!”

小太监泪水鼻水流了满脸,额前磕出惊心的血来。一旁的秦范二人虽不知其中真假,却也就势跪了下,同声呼道:“求施大人怜惜陛下,就说了罢!”

施淳捶胸顿足摇头喟叹半晌,终是拗不过这一掬涕泪、一腔思情,闭眸叹息道:“臣确实不知国公人在何处……只不过国公曾言,若朝中生出何等难决的大事,臣可渡江南去,于白岭城外的山下等他。”

少年羲宗没有等到日出金銮即仓猝出行,一袭简素白袍的少年振臂扬鞭,袂带随风飘舞。骏马之上的孤单身影一刻不怠地穿过花萎香瘗已大半的阆苑,筝柱之音凄哀弥漫的亭阁,只由宫人晋汝留给满殿空候的文武一句话:朕不想负人负己,抱憾终身。

“你们可曾见过这样一人?他年过不惑两鬓皆白,可看来却是清癯俊美,至多而立年纪。你们可曾见过?”

“你们可曾见过这样一人?他病容瘦悴裘氅加身,可看来却是举动儒雅,风采不似尘凡。你们可曾见过?”

“你们可曾见过这样一人……”

白岭小城地处孤寡,城里的百姓只知这锵锵一队人马自京师而来,不知看见的就是九五之尊,还以为是朝中某个大官的公子与其侍从。对侍从们的一再询问,他们罢手摇头,操一口硬笃笃的方音一一作答,心头却甚为不解:为何这少年公子每日天还未亮就背山而立于江边,与那一江浮动着湿湿雾幔的浑水彼此凝视,直到日傍西山,才在左右一众的劝说下暂且离了去,翌日又是如此往复。

他的神态似悲似喜,驻望江边的时间越来越长。他像是在寻人,等人。寻一个寻不着的人,等一个等不来的人。

江边飒飒风吹,吹过这张眉目俊秀的少年脸庞,也掀动了他的鬓边发丝。倘使细心之人凝神一瞧,这鬓边乌发之中竟已驳杂了些许细细的银丝,雪白如苎,宛然分明,全不与其年岁相符。

这尘情世间,原来“等”这一字最是催人憔悴,直把红颜婉娈抛作了沧桑期颐。

一连数日寻找未果,少年天子身后的一双少年不禁交头低语,“若要这般寻下去,不若请人画张国公的像来?”范炎青还未开口相答,始终背身而立的杞昭倒摇了摇头,“哪里用得?”语声悠柔温和,还夹着笑音,“那可是人间无二的温郎啊!只要见过他的人,便不会忘。”

“皇上,您已经在这儿等了七天了,若真如施大人所言,义父他早该出来相见才是……怕是义父他已不在……”话音戛然而止,生生将“人世”二字吞回喉中,这莽撞少年暗怪自己不小心,只道,“这个地方山灵水秀,四季若春,倒是极能养人的。想来义父他养好了身子,便不再逗留此地,又游往别处去了罢……”

“你看这山和这水,”杞昭不接其话,兀自抬手指了指屹立江边的峦山,又笑道,“他们这般两两相依,难分难弃;又是这般殷殷相望,各自寂寞,老天何不成全了他们?”

江涛经年累月地扑打水岸,已将平滩冲刷出一道斜坡。这道斜坡止步于山麓处,隔着仅仅一线距离,偏生就难与之相接。

正说话间,一队兵卒两两齐对,口中呼号地跑了来。也不知如何得悉了风声,这白岭城上属的州城官吏及此地的县令都衣着隆重地赶赴而来,一见白袍少年便跪叩在地,山呼万岁。

为首的州官直起身子道:“微臣听闻陛下亲临,诚惶诚恐,不胜荣耀。倘使陛下所寻之人确在城内,微臣倒有一法子,将城中男女老幼不遗一人地派兵寻来江边,届时陛下即可亲自检视……”

侵扰百姓至此,秦范二人皆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然还未开口相劝,杞昭已颌首应允。

城中百姓系数被官兵强行押至江边,不知自己罪犯何条,各个吓得面色如土,两股颤颤。整座孤城一时寂无人声。

“全在这里?”

“回禀陛下,全在这里。”

黝黑丁壮,白首妪妇,手抱婴孩的羸弱母亲,身形如弓的庞眉翁叟……少年天子不置一言地步入人群,面上的失望之色随其每迈出一步,便加深一笔。还未检视完所有噤若寒蝉的百姓,他已跌坐在地,闭眸摇头地露出一笑,“你们说,当时他为何要走,而今又为何不来见朕……莫不是因为朕不是一个好皇帝……”

秦范二人也两膝一弯地跪倒在地,哽咽着直呼,“皇上,国公(义父)定然不在此地,您还是回京罢!”

朱衣紫绶的前程近在眼前,州县的官吏竭以所能地谄媚进言,唯恐不顺少年天子之意。一人道:“若陛下所寻之人不在这些百姓之中,许是僻居荒山陋室,不若陛下准许微臣封山搜人——”另一人则赶忙接口:“山中诸多难料凶险,荒塚累累,狼畜遍野,平日里百姓都是不敢去的。依微臣之见,不若纵火焚山,将那人逼出——”

话音甫落,一个村妇怀中的婴孩突地大声嚎啕起来。一如雷奔雨号于这四下静谧之中,骇得那村妇登时跪倒在地,抱着怀中婴孩连连叩首,“皇上恕罪,这娃儿还小……皇上恕罪……”

岂知不待州县官吏向这妇人发难,那婴孩的哭声尤甚星火溅落干禾,江边上的稚子婴孩皆循声哭起。霎时间狂风骤起,惊得山林之中的鸟兽一并呼噪啸叫,浑似神明慨然动怒,要将这一方天地颠来倒之。

众人正为此情境幡然色变,彼此惊恐相觑,倒是久久瞠目出神的少年天子慢慢仰首环视左右,忽起一笑,“这孩子哭得好……他这惊天动地的一哭,倒把朕唤醒了……”

旋即自地上站起了身,他背对众人踱出几步,转而拱手向天,“列祖在上,不肖子孙简杞昭耽溺一己情私,诸行昏暴不端,致使失职于天地,百姓困苦不堪,不单愧对简氏列祖,更应为世人耻笑。待不肖子孙回京之后,自当从此抛忘情私,清醒理政。拟旨阐发新政,匡济臣民。”言罢又恭敬作下一个大礼,适才回头挥手,令州官将江边百姓全数散去。

上一篇:无情物(原版) 下一篇:追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