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日月重光(我在大明做卷王)(63)+番外

幸好这些年王府和官府自有默契,也都不是奸佞之辈,很快也便达成共识——死守衡州。

朱厚炜又出了千两银子招募民夫,官府也出了不少衙役帮助修筑壕沟,此外,开始派人往西筹措粮草,预防敌军围城,粮食吃紧。农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试着拿起刀枪棍棒,武器不够的,还有镰刀锄头,农妇们纷纷挑起家中的重担下地干活,不让田园荒废。

朱厚炜几乎日日都在工事那边把关,有时觉得进度慢了,还会叫上内侍们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不过七八日功夫,这壕沟已经修得有模有样,只是工期太紧,宽度高度不如预期。

崔骥征则带着锦衣卫打探军情,联系各方,也是忙得脚不沾地,二人只有晚上就寝时才能碰个头,说不上几句体己话便沉沉睡去。

朱厚炜却觉得分外满足,自己不仅能以有用之身做一些有用之事,还能每日见到天各一方的心上人,其间快乐无与伦比,就连周边的属僚能轻易发觉。

比如靳贵某一日就对孙清叹道:“不道参差菜,谁论窈窕淑。愿言捧绣被,来就越人宿。”

耿直的孙清当时就吓傻了,“戒庵公这是何意?难道你是指殿下如同鄂君,崔二公子如同越人?”

靳贵摇头,“恐怕得反过来,我看崔小公子并无此意。”

孙清沉默半晌,看着远方嘴角含笑的朱厚炜,幽幽道:“比起求而不得做个圣人,我倒宁愿咱们殿下做个离经叛道的快活人。”

靳贵也跟着看过去,闷咳道:“若是殿下当真不能得偿所愿,也不能忘情,断雁孤鸿、孤形吊影,该有多苦……”

孙清扶住他,“故而咱们才要善加保重,撑着这把老骨头陪着他,时间更长一些……”

且不论两位长史如何像老父亲一般为蔚王忧愁,蔚王自己想的却很通透——感情不能强求,他会尽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去争取去示好,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这段时间于他,也是珍贵而难忘的回忆。

七月初九那夜,朱厚炜难得失眠,看着崔骥征熟睡的侧颜出神,当他伸手想去触碰崔骥征的睫毛时,却听闻急促的钟鼓之声。

三短一长,有敌来犯。

崔骥征陡然睁开眼,朱厚炜虚虚一握,只抓住一手月光。

第七章

先前得到的线报显然有问题,向衡州攻来的偏师足有两万五千,虽不如北进雄师,却也是宁王十年磨砺出的精锐。

对比起来,衡州城仓促建成的壕沟、匆匆召集的守军、不甚精良的兵器,看着实在没有什么胜算。

“不少百姓已经扶老携幼向西逃了。”计宗道苦着脸禀报,先前他与三使均苦劝蔚王离去,可这位祖宗不知是否和他亲哥乃至曾祖父一般,对沙场有无限热情,竟是铁了心要留下和衡州城共存亡,留下也罢了,人家名义上是衡州之主,又出力又出银子,如今也只能由着他。

“走了也好,若是能将消息递到西边去,兴许能求来援兵也说不定。”朱厚炜话虽如此说,心里却知没有朝廷明旨和兵符,各地根本不会出兵。

靳贵忧虑道:“叛军何时能到?若是他们围城,城里的粮食能撑多久?”

计宗道苦笑:“估摸着叛军已在十里之外,也就是这两日了。至于粮草,这些年就算朝廷不增加税赋,助朝廷平寇剿匪,也需咱们出粮,再加上给京官们太监们的孝敬……先前听了殿下的吩咐买了些粮食,可要供全城十万百姓,最多也就半个月吧。”

朱厚炜在现代分管过发改,自然也管过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粮食以及其他战略物资、防灾减灾救灾物资等储备都有些心得,以他的眼光再来看数百年前的大明的物资储备能力,直想叹气,只恨自己没重生成一个大明知府,好真真切切地做一番事业。

此时他们正站在城楼之上,看着民夫们挥汗如雨,朱厚炜点了点最后的一小块缺角,“就剩这一块就可完工,只希望这壕沟能抵挡叛军多一会。”

“南岳道士们捐出了些火药,百姓们还捐出不少油,到时候也可以充作武器。”计宗道忧心忡忡地看着山下,“若是叛军有火器,那就真的凶多吉少了。”

朱厚炜心道后来日军的装备更为精良,还不是栽在衡阳的壕沟上?所以说不要小瞧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但如今身为封建藩王,他也只能念了声佛号,“只求南岳山神护佑。”

远远地,一骑极快地由北门而来,马上兵卒连滚带爬地跑到计宗道跟前,奉上一封蜡封的邸报,计宗道打开一看,瞬间脸色煞白,嘴唇颤抖道:“宁王叛军已顺江而上,到了江宁。”

“那便是南京的外郭了,还未进城。”朱厚炜蹙眉,“按制南京应有十二万守军,恐怕尚能抵挡一阵。”

“殿下谬矣。”崔骥征不知何时爬上城墙,正蹙眉看着一民夫往壕沟里扔荆棘,“应天承平日久,既不靠海无倭寇之忧,又不靠北无边患之虑,据我了解大小教场营加上神机营、游巡营、新江口营兵,加起来也就不到三万。更何况应天有十三道城门,还得分散兵力把守,但凡宁王集中一门进攻……”

朱厚炜瞬间想起后世传为笑话的一桩事——嘉靖三十四年,一股百人的倭寇由浙江登陆,经由安徽杀到了南京城下,杀得明朝守军大败,差点打入南京城,杀了数名高级军官,倭寇无一人伤亡,甚至继续南下,一直到了苏州才被彻底歼灭。

“这可如何是好!”计宗道听闻此言,几乎快要哭出声来。

朱厚炜沉吟道:“王巡抚可有什么章程?他可曾向你透露一二?”

如今王守仁想和宁王在鄱阳湖上决战已是不能,除非他能想出办法将宁王主力引回南昌,可如今宁王都已经兵临南京城下,哪里可能放弃得之不易的战果?

一城之主和一州知府一沉思一哀愁,崔骥征满脸无趣地站着,忽然几个跃身翻下城楼,耳朵贴在地面上细细聆听,抬起头看着朱厚炜,“我若是殿下,就莫操他人心,先担心担心自己吧。”

朱厚炜蹙眉,看着崔骥征伸出两个手指,“最近的先头部队,距此处恐怕也就两里不到了。”

事到临头,非常奇异地,不管是朱厚炜还是计宗道都再无半点忧虑彷徨,几乎是立时开始行动起来——撤回民夫、排兵布阵、警示百姓……

不顾计宗道等人的劝阻,朱厚炜亲自带着数百名王府卫兵守在城门之上以安民众之心,不知是蔚王坚守给了百姓信心,还是故土难离亦或是自觉出逃无望,原先源源不断出城的百姓显著减少,更多的百姓自发留下,誓要和这座古城共存亡。

崔骥征站在朱厚炜的身侧,半边身子挡在他前面,低声道:“留在城中已是冒险,为何还要亲守城门?殿下千金之躯,为何要如此轻率?”

朱厚炜低头看着远处飞扬的尘土,平静地可怕,“敌众我寡,若想不败,士气至关重要。我在衡州十年,不少士卒百姓都认识我,见我仍在,总不至于不战而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