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930)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卫仲道自己都提出来了可以入赘,又不影响昭姬的女官生涯,无疑也是个好消息。

乔琰虽并不打算强求下属都不能是嫁人,就比如刚在益州立下战功的王异便是赵昂的妻子,但有人做出些改变,给出个范例来,实是让人能有另外的一种选择。

见卫觊还愣神在原地,乔琰抬眸问道:“愣着做什么,他难道还指望我去替他求亲不成?”

“当然不是!”卫觊连忙回道,“无论能否求亲成功,我都先替仲道多谢君侯成全。”

都说长兄如父,他这个兄长做得可着实不大容易。

但当行出乔琰书房的时候,卫觊又忍不住露出了个笑容。

若非当年他决定前来见一见乔琰,只怕仲道的病症拖延到最后,只能落个病故的结局,也无法遇到对他而言的良偶佳配,河东卫氏,也无法有今日这个发展局面。

他实是在彼时做出了一个最为正确的决定。

等将消息告知于仲道后,他便启程前往洛阳去!

“洛阳?”

汉中的一处平屋内,面上有一道划痕的少年忽然闻听这个决定,愕然抬头朝着坐在他对面的夫妻看去。

自光熹三年的八月里他从刘协变成王安,从汉室的傀儡天子变成一个樵夫之子,他所过的日子纵然清贫,却不知要比他在早年间过的提心吊胆生活舒坦上多少倍。

对刘协来说,在长安为董卓所挟持的日子都已经是对他而言有些遥远的回忆了,更何况是中平六年之前的洛阳记忆。

可此时,这个地名重新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以一种格外猝不及防的姿态。

听到养父说起有意搬迁到洛阳去,他甚至在心中涌起了一股恐惧的情绪,夹杂其中的则是对洛阳已生出的陌生。

他强装镇定地维持着夹菜的动作,朝着养父问道:“为何有搬迁到洛阳去的决定?”

他们在汉中不是好好的吗?

汉中的那个造船厂虽因将大多数人员都转去了海陵,变得不如原先人多,但他们的木柴和山珍随着汉中的发展也不愁卖不出去。

生活在山中的情况,让刘协少有接触到山外的群众,就算有的话,也绝不会将他这个面有伤疤的年轻人和曾经的长安天子联系在一起。

可到了洛阳就不同了!

洛阳民众数十万之众,就算他们可能湮没在人群中显得极不起眼,也难保不会遇上故人,将他的身份给辨认出来。

而刘协一点都不想面对这样的结果。

这何止是意味着他此刻所能享受到的平静生活将会被顷刻间打破,也意味着……

意味着在他看来坐在皇位上极为称职的刘虞,也会面对起两难的处境。

不,应该说,他若回去,无论是对他还是对刘虞,甚至是对扶持刘虞登上皇位的乔琰,都不会是个好消息!

到时候将要由谁来坐在天子位上呢?

刘协并不觉得自己非要做这个天子。

这数年间从他的养父那里透露出的消息,和他在汉中亲眼见到的景象,都在对着他传递着一个信号——

现在的天子很好,扶持着天子的那位大司马也很好!

并不需要他的存在来给这些人造成麻烦。

可他的养父因不知道他的身份,大概也难以理解他此刻混乱的心绪。

他好像只当养子这问题是在问他们的计划,便回道:“我们这几年间趁着汉中建设赚了点余钱,大司马又将书籍印刷的成本给降了下来,我琢磨着也够让你进学的。不过这进学之事,总还是去长安或者洛阳的好,再不然便去并州。但你早前说不喜欢长安,并州又着实太远了些,这么一看,倒不如去洛阳。”

“我本打算再多攒些开销经费再说,可洛阳那头有消息传出,因天灾承载能力的缘故,流入洛阳的民众会有限额地接收,难保我们再过些日子才去,便不能留在那里了。”

养父话音刚落,刘协便看到养母朝着屋中四处打量了一番后接话道:“我们的家私原本就不多,若真是决定了要去,那趁早动身也容易。要真是按你说的,后抵达的要被迁移到别处去,我们是该早早出发才是。”

下一刻,这两人的目光都投在了刘协的身上。

明明他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此刻朝着他看过来,无外乎便是在传递一个信息,既然是要给他谋求进学的机会,总还是要由他自己来做出决定的,可面对着这样的目光,刘协只觉自己握着碗筷的手都在此刻开始发凉。

养父母给出的理由无比的充分,尤其是这个因为洛阳限制人数的缘由才要尽快前去的情况,从他们的口中说出,简直字字句句中都透着对他的关切之心。

然而也正是这样的一份关切,当真是沉重到了让他恐慌。

“小安……”养母留意到了他脸上一瞬的神情变化,温和地问道:“你是不想去洛阳吗?”:,n,

第362章 刘表亲征

他当然不想去洛阳!

起码在还有人会将他给认出来的情况下绝不能!

可刘协并不能将这个理由对着自己的养父养母说出来。

他也显然不能说,他不想去洛阳只是因为他对那里存在什么畏惧的情绪。

倘若因为这份恐惧让他们去寻人求证,以对他做出什么庇护,那反而才麻烦了。

他持着筷子拨弄了两下饭碗,极力做出并不那么在意的样子,回道:“我只是有些担心司隶的旱灾。汉中的灾情到底没有那么严重,到了洛阳却得直面北方旱灾了,要真是旱蝗同起的情况,我们现在积攒了多少钱粮都是不够的。”

“眼下洛阳是以收容复归和避祸的民众为主,秩序从紊乱到重建,也大概不会有额外建立就学之处的机会。就算真要去的话,不如迟一些再说,起码也得在我们能在此地寻求到一条谋生路子的时候。”

“阿父说洛阳要限制民众的流入,这才着急让我们尽快前去,我看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连那位大司马都不确定能让过多增长的人口在洛阳地界上各司其职,我们若去,岂不是在给他们增添麻烦?”

刘协一番陈说完毕,这才小心地打量了一眼养父的神情。

见他的脸上果真流露出了几分若有所思之色,心中的紧张情绪缓解了不少。

他连忙趁热打铁地又说道:“河南尹地界何其宽广,就算洛阳当真限制民众入内,我们也能在临近之地寻到落脚处,实在不必急于一时。倒不如等到秋收之后再行观望,也或许再等上两年,并州的乐平书院能再扩招一二,我直接上并州求学去。”

这话说得还挺真情实感的,尤其是那句上并州求学去。

刘协自己都得承认,倘若将他所敬佩之人排个序,乔琰必定在首位。

这绝不只是因为当年董卓之乱中乔琰当先杀入洛阳前来救驾,更不只是因为在他被董卓带到了长安后,真正愿意引兵来驰援的也只有她而已,还因为她治下的百姓正在过着实打实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