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90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袁绍没有将手中的杯子摔出去,也没有将桌子给掀出去,他只是觉得自己面前的纸张上每一个字他都认得,但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他感到无比陌生的样子。

比如说他完全无法理解,为何乔琰像是能算准刘备的逃亡路线一般,在海上将其截获,比如说长期处在琅琊郡的臧霸孙观等人为何会在突然之间被乔琰说动,朝着她倒戈而去,比如说,为何明明是求情逼迫的局面居然会在突然之间变成顺应民意、徐州归附!

“好毒的心思!”先前还成竹在胸的许攸都在此时让脸色沉了下去,“她这分明是在用刘玄德在徐州的名声成全自己。”

在信上原原本本记载的求情之事,让许攸就算没有亲眼见到彼时的场面,都敢做出这样的断言——

乔琰但凡在那民众求情之前有杀刘备的真切意愿,他许攸现在就把自己的脑袋往徐州寄过去!

绝没有!

这出一个要杀,一群要救的戏码,分明就是拿出来表演给外人看的,又哪里是什么真被规劝回来的感人画面。

有此一遭,什么徐州民众听闻有人要为刘使君报仇便开城迎接,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刘备身在长安,做那长安朝廷大汉宗室可担任的闲职,已算是落败者最好的下场了,若是徐州再生变故还是因他而起,那么别管他有多么贤德,都绝不可能再有活命的机会。

这些深受他恩德的百姓不会冒着坑害他的风险做出这样的举动。

而扬州那边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倘若徐州那边的求情是假,扬州那边由蔡邕发起的对于吴郡四姓的求情,难道就是真的吗?

这个求情所引发的结果,依然在朝着最有利于乔琰而最不利于袁绍的方向发展了!

吴郡四姓被人连根拔起地朝着海外丢出去,远比乔琰将其尽数诛杀,在扬州地界上所引发的反响好得多,倘若她再在此时重用周瑜等扬州其他各家的人才,甚至将其提拔到有些不按资历便抵达的位置上,极有可能还能给她拉到一批扬州势力的支持。

什么扬州局势不稳,根本就是他们先前做出的无端臆测。

而她既已对刘备和吴郡世家的处置考虑到了这等缜密无暇的地步,她又当真会对孙策的旧部和亲属无所考虑吗?

袁绍和许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答案。

绝无可能!

“不好!”许攸惊呼出声,“郭公则若是抵达扬州才知道此事,岂不麻烦?”

辛评那边的情况还好,一旦收到刘备未死的消息,以辛评的眼力必然知道,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机会,会暂时收手,等待袁绍这边的下一步消息,但郭图那边呢?

万一他在抵达扬州后未曾意识到扬州的局势没有他们想象的动荡,直接找上了孙暠等人,极有可能会直接被上报到乔琰那里,到时候就真要重走辛毗或者田丰的老路了!

袁绍连忙喝道:“尽快让人南下快马追击郭公则,务必将其给我拦截回来。”

不能让他去扬州了,无论是落到乔琰的手上还是因劝说无用直接被诛杀,到时候他袁绍的脸面往哪里搁!

可若是让乔琰知道袁绍此刻的心理反应,她大概会觉得,袁本初他实在不需要抱有这样的担忧。

郭图和田丰可不一样。

后者是人才,前者却是披着个人才皮囊的蠢材。

乔琰一不图郭图家传的律法典籍,不图他那一门七廷尉的家世背景——反正长安那边的制定律法团队已经完善到了让袁绍这边无法想象的地步。

她二不图对方这等逢迎拍马的本事——毕竟那山河录中实实在在记载的战绩,已经随着这本书的印刷被送到了五湖四海之地,可要比郭图那张嘴有用得多。

虽然和郭嘉一样都姓郭,但此郭和彼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想到郭图那些在袁绍阵营中宛如敌方卧底一样的表现,她可能都不打算像是交还辛毗高览一样让袁绍出出血。

直接将人丢回去,可能还能给她带来更大的利益。

这么一看,袁绍实在不用担心郭图安危,最多需要担心一下,郭图在带着扬州地界上的稳定现状回返邺城后,会不会对袁绍再做出更多的刺激。

让乔琰更为在意的,还是长安那边的反应。

以防徐、扬二州之地还会出现变故,加上她需要在长安那头的敕封指令抵达后再做出一番布局调整,她没打算直接返回长安一趟,而是在孙策的葬礼之后,先将要前往乐平书院的那一批人送上了路,而后将回返长安的队伍给谋划了起来。

陈登要前往洛阳,必然是要去回长安的队伍同行一段的。

即将回长安述职的前徐州牧张懿得带上。

自称自己很适合在长安这个富贵之地居住的虞翻被捎带在了其中。

刘备这个至关重要的俘虏,在先被她带来了扬州后,也应当要送往长安去了。

但为防关羽、关平等人在侧,可能会在半道上搞出什么千里走单骑的奇迹,乔琰决定先将这二人留在身边关押,等将刘备安全送到长安之后再安排这两人的去留。

随后乔琰将周泰和典韦塞进了队伍中充当护卫,这才觉得安心了几分。

而既然是回长安,走的便是她来时的那条路,也就是要从荆州过境,乔琰想了想,又让张允所统领的荆州水师和文聘的荆州陆军都一道启程回返,只将荆州的船只又给扣押下来了几条,用作徐州和扬州之间的往来。

至于刘表在收到了二州战报和被乔琰遣退回来的队伍,是会让这两路“保镖”赶紧重新回到她的手下办事,还是自己在那里胡思乱想,对乔琰来说都无所谓。

随后,她又将被她革职查办的庐江太守陆康从不日启程出海的队伍中摘了出来,也塞进了这个队伍之中。

陆康得陆绩这个儿子的时候都已经算是老来得子了,现在又是数年过去,他的年龄也就更大了,要是在出海航行遇上风浪颠簸,上了夷洲岛遇上灾病,大概率是撑不过去的。

到时候她没法和陆家那几个交代。

反正将他送往长安也有理由好说。他这个庐江太守到底是大汉的委任,若是被乔琰随随便便地发配到夷洲去了,在律法上也说不动。

她这位大司马的权柄还没到这个地步,故而要先将这“罪人”送到长安去,由刘虞来决定他的去留。

周瑜眼睁睁地看到乔琰一边写信一边说道,若是要将陆康派遣戍边,就近派往凉州就是,如今凉州无有羌人之乱,不必担心流放犯人会同羌人勾结。

周瑜:“……”

把陆康流放到凉州,到底和送他去父女团圆有什么区别?

能将这等差别对待说到这等若无其事的地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乔琰的境界也是独一份的了。

而后他就见乔琰将这封信折叠了起来交到了典韦的手中。

“这批犯人务必给我平安送达长安,不容有失。这位刘使君承载着徐州民望,倘若出了什么事,公瑾在徐州的治理就多有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