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87)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但她在此时说这样的话,纵然上抵天听,也绝不会有人说这是什么僭越之举,反而会对她多有嘉奖。

因为她在一个最恰当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

倘若日食都不算是因为天子失德而引发的天怒,那么旱灾呢?蝗灾呢?大疫呢?

张让听得眼中异彩连连,恨不得拿出笔来将乔琰所说的话都给记录下来。

枉他自以为自己善于揣度圣意,但他经营地位数十年,只怕都比不上乔琰此话传入宫中。

他此前的猜测果然不错,就算她错过了那封侯的封赏,刘宏也绝不会亏待这位大功臣。

谁让乔琰这话,无疑是给了他一个解释天下灾厄的理由。

张让会想到这一点,张角又如何会想不到。

他的脸色一变再变,最后挤出了一句话,“日月之行非我等凡人可知,一时之例不能尽信。”

这的确是个理由。

日月神秘,人间一时不符也不能作数。

更何况人并非何时都知,但大凡是辩论,猜猜对方会怎么说总是要做到的,乔琰又如何会不曾料到张角会这样回。

她笑了笑说道:“也是,你们素来喜欢自相矛盾,用那些个春秋笔法,我所言不过得到不能尽信四字的评价又算什么。”

张角的“放肆”二字还未出口,乔琰已经飞快地说了下去,“且莫说我在此胡诌!太平经卷六十七中言及,此诸贤异士,本皆无知,但由力学而致也。到了八十八卷又说,夫人天性自知之,其上也;不能自知之,力问,亦其次也。敢问阁下,既太平道为纲领,那么料来也是要尽数遵从的——”

“足下是生而知之,还是生而不知?”

张角噎住了。

不是,你是不是对太平经太熟悉了一点?这种错都抓得出来?

曹操在台下毫不给张角面子地笑了出来,“我这世侄女可真是个促狭鬼,我说她为何要找这太平经中前后矛盾之处,原是用在这里。”

倒是台上的乔琰在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神来一笔后,并未展现出任何的进攻性,反而摆了摆手说道:“不过想来太平经集多人之智慧而成,个中有些矛盾之处也大有可能,倘若足下只有这一句辩驳的话,倒也无妨,我们便先不论天时,而论人事,辩这第二场就是。”

她这话说的……可要比乘胜追击还要扎心得多。

“太平经集多人

智慧而成”说的挺轻巧,却等同于是在对大贤良师这位置唯一性的质疑。

你们不是集合多人智慧吗?那怎么领头的不是你,就是你那没本事的兄弟?

张角心头憋闷,觉得喉头甚至有了几分血气,却还得强撑着这种压抑回问道:“何为人事?”

乔琰一字一顿地说道:“医术。”

她这次不是以第一场无形胜利的姿态朝着张角再走出一步,而是负手朝着那高台的外侧走出了两步,正朝向了台下其中一侧的黄巾士卒。

“我知诸位之中多有仰赖大贤良师符水方才得生者,太平经中有言,天医自下,百病悉除,因得老寿,不知可是如此?”

底下响起了一片应和之声。

张角强打起了几分精神。

从这应和之声中他并不难听出,固然先前因为乔琰的字字珠玑驳斥,让他损失了一部分声望,更让他自己也在心中对太平道生出了几分怀疑,却还没到他要弃子认输的时候。

乔琰也在此时转向了他,问道:“足下是如何医治他们的?”

他徐徐开口回道:“太平要义中有言,欲除疾病而大开道者,取诀于丹书吞字也。正为符咒添祝,合水而下,有天医临上,云中赐福。”

这也的确是张角三兄弟一贯以来的做法。

乔琰拍了拍手,“好啊,丹书吞字。”

“王师攻破广宗之时,从足下屋舍之中翻出了大量的丹书神符,劳孟德叔多劳,也将其带来了此地。”

在她的击掌声刚起的时候,典韦就已经一大袋的“神符”给扛了上来。

张角既然要广施恩德,自然得常备大量的符咒,也便成了个在台下诸人看来无比庞大的数量。

而随即被扛上来的还有些别的东西。

张角粗粗扫去,便见其中还有他早前让人炮制好的朱砂,数节竹筒,一个金属网架,一座炉子……

他还来不及思考乔琰到底要做些什么,已经听到她问道:“敢问足下,丹书吞字可有医学典籍上的理论依据?”

这还真是个张角回答得上来的问题,他笃定答道:“神农百草经的玉石部中有言,朱砂可治身体五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久服甚至可通神明不老,我太平道之法以朱砂着于符中所用,更助长通神明之能。此为正道。”

台下诸人互相对视,也觉诚如张角所说——

若非是这符水有通神之能,他们也难以从疫症之中存活下来。

纵然先前的天文星象之说,好像的确是张角败下阵来,可对这些连吃饱饭都不容易的百姓来说,救命之恩可说是大过于天的存在。

这才更是他们会跟随于张角的缘由。

但……看乔琰以此为引,莫非竟是要驳斥此说不成?

这些黄巾士卒都不由迷茫了起来。

然而乔琰的回答却是:“不错,朱砂的确是个好东西。不过……”

在她这话音的停顿中,张角忽然发觉,那搬运火炉竹筒丹砂以及神符的人大多是下了台,却偏偏还留了个在台上的。

这老者精神矍铄,一见便不像是个常人。

甚至,或许也不该用老者来称呼,毕竟他也只是在眼神中显出几分饱经沧桑之感,头发却还是黑的,在裸露在外的脸与手上,更显示出了保养得宜的样子。

乔琰拱了拱手朝着对方问道:“敢问元化先生,朱砂真正的功效在何处?”

张角话中提到的神农百草经,在东汉末年之前的确是医者的典籍标杆,但其成书时间毕竟在秦汉之间,又实则是一本由多人合作而成的医术,有些过时了。

光和年间的医术发展,以及因为近年来大疫而促成的医学变革,都

让诸多记载于神农百草经的药草功效,在行医实践中得到了补充说明。

被乔琰请来的华佗便是修补草药功效,完善其说明的个中翘楚。

张角听到这个名字已然又是一惊。

华佗治病救人之名同样遍布天下,若非对方跟他走的不是一个路子,也并未有将人聚拢在一处的意思,只怕这大医的名头还得安在他的身上才对。

现在眼见乔琰在请来了郑玄之后又请来了华佗,他心中越发有了不妙的预感。

华佗并未注意到张角此刻因为他的到来而再度生变的脸色,而是顺着乔琰的问题回道:“数月前我遇到了一病患正好需要朱砂来医治,在他的背上生出了一个无名的肿毒,若不速行医治,便有性命之虞,我给他开出的药方里便包括朱砂。”

“朱砂此物,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之功效,在热症中实是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