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824)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在张辽以虽不算热情却处处周到的方式接待了他后,田丰更是觉得,自己想要说出话的喉咙有些发堵。

更让他料想不到的是,张辽居然说,他早前得到了乔琰的嘱托,要将田丰带去涿郡走一趟。

至于这是为何,倒是也不难解释。

因益州那边的情况她遭到了王允的质问,虽说当时她将王允痛斥了一顿,但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既然大家是同朝为官,给出一定安全感还是要有的。

那么何不让田丰这位前来幽州宣旨的人好好看看此地的战线布置,让长安朝廷知晓,幽州这边的安排绝无可能让袁绍有可乘之机。

田丰:“……”

对手居然要把自己的边境防御布置展现给自己看怎么办?在他有限的人生经历中还从未出现过如此之离谱的情况。

偏偏张辽好像并不知道他怀揣着的是何种意图,早已将除却吕布、甘宁和司马懿这些驻扎在涿郡的,与陆议、郭淮这两个留守辽东之外的其他人,都给召集到了渔阳,方便田丰完成对他们官职的委任,随后再带着他前往涿郡。

田丰一边恍惚地想着自己是不是不该在这等大争之世有这样高的道德标准,该当先考虑冀州的局势才对,一边宣读起了给众人的敕封。

此番进攻公孙瓒,实际上的首功还是张辽。

别看辽东的这一路先是说降了公孙度,又是将蹋顿等反叛的乌桓势力进行了斩首,从本质上来说,这些都是剪除公孙瓒的东面助力,并不能算是正面战场的交锋。

田丰在尚书台提出这种功勋判定标准的时候,其实也是有一番合理说辞的。

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是要压掉诸葛亮、吕令雎等人的战功,而是既要合乎规则地将适合坐镇一方的张辽往上提拔,也要对公孙度这个投诚之人的地位做出适当的压制。

公孙度和一般的太守不大一样。

他是一度在辽东有着割地称王野心的。

不对他此前在辽东的一些僭越举动做出追责,都得算是朝廷对他这次站对了立场的嘉奖,所以绝不可能再因为他做出的增兵援助举动而给他提升官职。

所以这样一来,东路这边的情况就是——

公孙度保持原本的辽东太守之位,增赋其督查高句丽与扶余的边境安定之职,责令其协助陆议与郭淮等人往东收复乐浪郡。

吕令雎担任护乌桓校尉之职,由阎柔作为其副手属官。

诸葛亮担任幽州治中从事。

司马懿担任涿郡丞。

甘宁担任楼船校尉,如能在对冀州的战况中再度取胜,最高可成为楼船将军。

陆议担任辽东郡丞。

郭淮担任辽东郡兵曹掾。

太史慈担任幽州武猛从事。

“护乌桓校尉?”吕令雎讶然出声。

在田丰到来之前,她对于自己逐渐建立战功升迁之事是有充分准备的。

考虑到她的年纪确实有点小,加上她这回的出兵还是因为乐平书院的学院考核才能得到的机会,能从这趟辽东之战中得到一个普通的校尉或者从事的位置,她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谁知道居然会是护乌桓校尉!

“大司马见到了你等在送到司隶的信,在信中你们力主推荐阎柔接任护乌桓校尉,但最终商讨的结果是——”

“那乌桓在幽州内外分散居住,单于之下的三王各自独立成聚落,养成了其贪狡反复的脾性,虽有陛下尚为幽州牧之时的种种施恩,仍令其为求利益与公孙瓒联手,此番了断公孙瓒夺回幽州之中所立战功也是为时局所迫,不如先行震慑之举。”

“前乌桓单于蹋顿死于你手,幽州境内乌桓也多见你出兵之威风,若为护乌桓校尉,必定令人不敢擅动,再有副手协助,另行怀柔安抚之策便是。”

听了田丰的这番解释,吕令雎觉得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

当日乌桓之战,她率军冲杀在前,斩下了蹋顿的头颅,经由此番变故却并未丧命的乌桓民众必定会将她当日的骁勇战绩给告知于众人,正可以在这一传十十传百中令人对她尤存几分恐惧。

或许对她来说唯一的挑战也就是,她要如何镇压住阎柔这个头脑好用,且在乌桓之中颇得其中信任的存在了!

这个职位的获得,或许也考虑到了她对击杀公孙瓒有几分贡献。

不过总之,君侯从不亏待有实际战功之人这话,说得着实没错。

至于她的几个小伙伴,职位其实也并不算低。

陆议和郭淮的位置其实是为了节制公孙度这个降臣。

但不知道是不是吕令雎的错觉,她好像隐约看到陆议将一张纸塞进了自己的佩囊之中,或许是此番宣旨的人中还有人给他带来了君侯的密令。可惜那小子好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让人根本无法从他的表现中看出什么端倪。

司马懿的涿郡丞,其实是为了方便他协助于贴邻冀州的战线。

诸葛亮的幽州治中从事,得算是幽州的三把手,对他的这个年龄来说已经是实打实的高升。

有意思的是,幽州的二把手,也就是幽州别驾的位置,由即将从长安出发前来幽州协战的荀攸担任。

这么一算,诸葛亮得算是荀彧的半个徒弟,荀攸是荀彧的侄子,这两人还算有那么点关系,想来在配合上该当不难。

当然,按照田丰在宣读旨意的时候所说,诸葛亮需要负责的主要工作是协助张辽完成对幽州内政的管理,而非是对南边战线的配合行动,后者是荀攸的工作。

这么看来的话,这两人的职权中重合的内容并不多。

有了以上安排,西面战线人手的敕封情况也就清楚了。

在张辽麾下担任武将的麴演和于夫罗,各领了一幽州都尉之职。

吕布的平北中郎将再往上加虎牙将军号。

“这跟门牙将军谁大谁小啊?”吕令雎忍不住小声朝着诸葛亮问道。

跟父亲争功归争功,要是这个给出的职位不太行,吕令雎觉得,还是要给父亲争上一争的。

这一个门牙一个虎牙的,好像还是门牙更气派一点。

“典将军是牙门将军,不是门牙将军。”诸葛亮无奈地扶了扶额,又给吕令雎解释道:“杂号将军除了常用的几个名号外,大多数时候都是额外创建的,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希望得到此封号之人能向着上一个得到此封号的人学习。”

“上一个被敕封为虎牙将军号的,是光武皇帝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盖延盖巨卿,此人出自渔阳郡,为边地武夫,身高八尺,能拉三石弓,协助平定羌族之乱,封万户侯,最终卒于任上,对将领而言可算是善终的。”

“在将军号中,这得算是个贵职了。”

吕令雎听到“身高八尺,能拉三石弓”的时候眼睛就亮了,再听到后头的“善终”,也就更觉得自己不必去比较什么虎牙和门牙的高下。

这个杂号将军的委任也很有门道,大概吕布听到这个敕封也会很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