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71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他为何非要转而支持张懿这个——曾经被人赶下台的败者呢?

这在情理上来说是说不通的。

麋竺作为一个商人,还是麋氏如今的领袖,论起利益权衡,远比大多数人要在行。

这个问题在他们找上门前,也被张懿朝着周瑜问询了出来。

周瑜回道:“把盐渎的一部分权柄让给他。”

张懿听周瑜如此回应,险些惊得跳起来。

盐渎是什么地方?

作为广陵郡治下的一县,此地盛产海盐,又因产盐之中对铁官的需求,元狩四年,孝武皇帝在大汉境内设立铁官的时候,盐渎就位列其中。

在全国也不到五十处的铁官中,它就是其一。

所以,这里也是广陵的盐铁中心!

把这个地方给麋竺,相当于将一部分官府的权柄给了商人。

但张懿沉下心来去想,又觉得周瑜此言有理。

对一个已经将家产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商人来说,只有那些原本是他接触不到的权利,对他来说才有着更加直接的吸引力。

张懿叹了口气,“都说有舍才有得,但世人听到这个舍的时候还是难免犹豫,不过再想想,要是连这个舍都不肯做,那还谈什么得呢?”

周瑜接话道:“张太守看得明白。”

张懿肯同意照做,让周瑜可以少费不少口舌。

让麋竺占据一部分盐渎的盐铁份额对他来说只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对张懿来说却是实打实地割肉,哪怕他成功上位,这出让利也是对他州牧权威的削弱。

这也正是周瑜想要看到的情况。

至于让麋竺占领着盐渎,将家族产业陆续转移过来,对扬州这边会不会有利益影响,起码在眼前还是看不到的。

倒是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灵帝的熹平元年,孙策的父亲孙坚因为平定会稽许昌的谋反立功,被任命为盐渎丞,在他于此地治理的四年多时间里,在此地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孙策也是在此地出生的。

这里若能与扬州的地盘联结在一起,也未尝不是一件佳话。

张懿并不知道周瑜在此时还做出了这样的一番思考,只是回道:“这哪里是什么看得明白,我以前自视甚高,现在则是站在一个正常的视角看问题罢了。”

他起身,又道:“我去拜访麋子仲,此事宜早不宜迟。”

那笮融要在北上进攻的局面中抢占优势,进军的速度再怎么被南方的水网给拖慢,也必定会尽量图快。

倘若真让他掌握了舆论,并先打出了一场胜利,招募到太多的人手,那么就算他们可以利用张懿在广陵的残存影响募招兵员,又在扬州的协助下从背后发动进攻,对笮融能起到的威胁也有限。

难保不会被笮融先掉头给侵吞掉。

对于张懿这种效率,周瑜还是很满意的,他道:“那好,我同你一起走一趟。”

虽说这是暴露了他在徐州境内,可为了和东海麋氏牵线搭桥,眼下的暴露算不上什么问题。

和麋竺这等聪明人往来,也不必搞出什么藏着掖着的戏码。

还不如将事情都摊牌在他面前说,以显示出他们的诚意。

同时,周瑜的介入无疑也是在告知于麋竺,哪怕张懿会在随后成为名义上的徐州牧,在其中真正占据主导权的还是江东,莫要将这一点给看错了。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坦诚,也或许是因为给予商人一部分盐铁权力对于东海麋氏来说也有着吸引力,在张懿的这次登门拜访之中,麋竺虽然没有直接给出一个肯定的回复,却也露出了几分意动。

在离开前周瑜说:“子仲先生用来迟疑的时间可能并不太多了。”

这绝非是一件危言耸听之事。

笮融对着北面发难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徐州士人所能想象。

陶谦之死又确实没有在第一时间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就连陶谦的两个儿子也没有及时站出来支撑局面,以至于他甩在陈珪陈登父子身上的黑锅还真被一部分徐州人当做了事实。

承蒙陶谦恩惠的徐州人不乏投向他的,又有祖郎和严白虎旧部身处其中,于是当笮融的先遣部队越过淮河与东海郡的守军交手之时,还真占据了上风。

赵昱仓促北上,前往徐州的琅琊郡寻找臧霸等人出兵。

王朗领兵南下,意图拔除掉笮融渡河的这枚钉子。

这场快速爆发的交锋中,已让人清楚地看到了徐州方面文武分家的弊病。

倘若淮河以北的阵营不能尽快得到足够的武力支援,势必要在笮融这种不讲道理的宗教队伍面前吃瘪。

麋竺或许可以说,他还能选择在此时回返东海郡,用东海麋氏的势力对淮北阵营做出支持。

因这是一出实实在在的雪中送炭,或许还能给他谋求到不少好处。

但按照周瑜的说法是,就算麋竺这样做了,最后上位的徐州牧是谁,麋竺在他的麾下,地位能越得过陈登鲁肃等人吗?

如果不能的话,他为什么不选择更缺人的张懿呢?

反正,这也是一出雪中送炭。

不过,大概让周瑜也未曾料到的是,在此时的淮北,情况还要比他想的复杂。

在赵昱北上、王朗南下、鲁肃坐镇郯县、陈珪回返下邳镇守的同时,因陶商陶应二人还是不愿意出任徐州牧的位置,陈登说服了其他人,带着一队随从径直朝着西面而去。

他这出星夜兼程的赶路,正是为了前去沛国,请刘备领兵入驻徐州,接掌徐州牧的位置!

他们已没有犹豫的余地了。

就算是从外头请来一个徐州牧,也必定要比被笮融侵占徐州全境,给徐州士族带来灭顶之灾要好上太多!

“刘备倒是好运气。”因徐州方交锋势力所造成的局面变化,乔琰这两日收到的徐州信件不在少数。

就算乔岚和乔亭都在徐州,为了减少跨越淮河所花费的时间,她们的情报还是单独汇总过来的。

要不是乔琰上一次给徐州下达指令的时候,让信使又往徐州多带上了一部分养在关中的信鸽,估计现在都要处在信鸽不够用的地步了。

此刻被她拿在手中的这一条消息,就是陈登朝着豫州而去。

想到历史上同样是由陈登力主支持刘备成为徐州牧,他现在是去做什么的已不必多说。

对于刘备会不会应允入徐州这件事,结果不必怀疑。

他或许会出于资历、礼法这样的理由拒绝进入徐州,以这等趁人之危的方式登上徐州牧的位置,但他不会因为这个事实拒绝陈登的建议——

让笮融这样的人主宰徐州,对大部分的徐州民众来说,几乎是致命的祸事。

说陈登是道德绑架也好,说刘备是时运到来也罢,总之这趟徐州他是不去也得去。

袁绍或许会不满于刘备撤出豫州的战局,但他更怕的是连徐州也将不再挂着邺城朝廷的名头,所以必定会让刘辩下旨,册封刘备为徐州刺史或者徐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