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712)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陶谦这一死,徐州也就从原本的暗流涌动,变成了现在的浑水一潭。

一方面,徐州的士族有自己的立场。

另一方面,北边的袁绍就算面对着乔琰那边的威胁,因青州和徐州接壤的缘故,也必然要从中分一杯羹。

所以他们扬州是不是也能从中介入呢?

豫章郡和会稽郡还未能正式落入孙策的手中,这意味着他们能增派出来的兵力有限,但若是错失这个机会,周瑜回到扬州都不会甘心的。

要是他们能将防备北方的战线往北推移,一路推到徐州中部的淮河界限上,江东在发展中所面对的束缚必然会大幅减少。

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周瑜来冒一次险!

他不再只局限于要将张懿推到广陵太守的位置上,还该当尝试徐州牧的位置。

偏偏,眼下还真是有这个条件的。

张懿被陶谦给弄下台,是因为他的资质平庸,放在特定的场合之下就是无能,那如果他现在有一个机会可以改变他的形象呢?

比如说,他要是能够揭穿笮融当日所制造的神佛现世情景的真相,也能将陶谦的死因扣在笮融的身上,并在扬州的协助下从后方发起对笮融的致命一击,起码淮河以南的广陵郡就有了这个重新回到他治下的机会。

周瑜想着自己拿到手的那盏飞灯不由庆幸,当日他当机立断从高邮城中追出,实在是他做出的一个最正确的选择。

这是张懿能够上位的内部条件之一。

而在徐州之外同样有有利的条件。

周瑜先是朝着张懿说道:“为何不可呢?倘若我是张太守的话,我必定不愿眼看着笮融借着陶恭祖之死而发兵北上,要将整个徐州都变成他的传教之地,届时,民生多艰必是常态,张太守自己也要难保了。”

这还真不是他在危言耸听,以笮融在高邮传教时候表现出的状态,他可一点都不像是知道何为手下留情的人。

见张懿对此露出了几分深思之色,周瑜继续说道:“何况,张太守若愿和扬州达成合作,守望相助,扬州愿意上书长安朝廷,为张太守表奏。”

一听是向长安朝廷表奏,张懿的脸色顿时有点发青。

可不等他开口,周瑜已接了下去,“张太守莫要觉得,您与大司马有昔年旧怨会影响到此事。徐州之争,也是长安朝廷和邺城朝廷之间争夺一州之地的归属权,以大司马的眼力见地,绝不会在此事上沉湎于旧事。恰恰相反,她必定会对您做出支持,以示其胸襟开阔。”

原本的徐州牧是邺城朝廷敕封的,若是新的徐州牧是由长安朝廷册立的,又确实能够在徐州站定脚跟,乔琰难道会放弃这个名分吗?

周瑜觉得,不会!

这对乔琰来说,是一笔实在划算的买卖。

而张懿呢?他明知道周瑜所说的这种“守望相助”,必定是利用他的成分居多,还是忍不住为这种职位光复,甚至升迁的前景而听得心中一动。

即便这趟升迁若真能做成,也意味着他会面对远比现在危险的处境,张懿心中纷杂的思绪也只变成了一句话,“我现在需要怎么做?”

他不可能毫无行动,就能直接从长安朝廷那里得到一个委任。

在此之前他是需要给出一些实绩的。

周瑜闻言一笑。

张懿这话,便是他做出抉择了。

他回道:“召集部从的事情都可以先不急,请张太守先去拜访一个人吧。”

一个似乎并不打算和笮融合作,也没站在陈登鲁肃等人那边的徐州人。

东海麋氏的麋竺。

很巧的是,他就在此地。

第280章 盐渎海陵

拜访麋竺这个选择,从周瑜的口中提出来,让张懿既觉得意外,又觉得尚在情理之中。

他会对周瑜那条夺徐州牧之位的建议表现出意动,并不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对他来说有利可图的决定,还是因为,这是一项对扬州来说有足够的利益为之冒险的事情。

将战线北推到淮河一线,正是守江必守淮的布防准则。

当然,此时还没有这种说法。

现下徐州身为要害,乃是因为在孝明皇帝时期,王景负责修黄河,限制了黄河南侵后,又于汴水修建堤坝,让汴水与泗水在徐州的地界上安然交汇,形成了其“北国锁钥”“南国重镇”的重要地位。

简单的说,倘若孙策他们能协助张懿在徐州位处淮河以南的位置站稳脚跟,这对扬州方向的军队北上进攻中原,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

既然扬州不是如此大发善心,让他一个赋闲在家的老臣可以得到再次上岗的机会,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那这个合作就显得真实且可靠得多了。

让他去找麋竺谈谈,同样是这个逻辑。

麋竺作为徐州首屈一指的巨富,和天下各方都有着贸易往来,尤其是和长安朝廷之间有着相当友好的关系,又是徐州本地的地头蛇,收容着一批各有其才的门客。

若是能让他站在张懿的这一边,对于张懿在此地发展大有裨益。

此外,这同样是对扬州来说的有利之事。

孙策在扬州的根基还是太浅了,他要行兵力扩张之事还需要看扬州世家的脸色,尤其是吴郡的那些,没少因为他年轻而给他扯后腿。

在这种情况下,用财力来打开征兵的门户,就成为了对扬州来说的破局之路。

麋竺和长安朝廷的交好,并不影响他作为徐州人士,要在徐州也寻到对应的支持,才能确保他在此地的根基。

如果他看不上陶谦,有没有可能成为孙策的助力呢?

即便不对着孙策做出倾力相助的支持,只需要让麋竺在这场徐州的变故中获取到更大的利益,让他因此而做出一番回馈,对扬州来说就是稳赚不赔的利益交换。

周瑜并未想到麋竺身为徐州人士,却已经早早摒弃了地域之分,将自己的筹码正式押注在了乔琰的身上。

就像,他也并未想到,麋竺会出现在张懿所在的射阳,并不是为了躲避笮融,并观望眼下开战的局势,而是因为乔岚做出的安排。

他到底还是有些年轻,又面对着这样一块对扬州来说肥美的诱饵,于是在选择张懿合作这件事上投入了理智后,就难免觉得,无论是陶谦忽然丧命于笮融之手,还是麋竺作为一方重要的力量出现在此地,实在是他在冒险亲自前来徐州后的好运表现。

他必须成功唆使张懿达成此事!

张懿也清楚地看到了这种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所以在又思忖了片刻后,同意了周瑜的这个建议。

不过要如何说服麋竺为他们所用,无疑也是个大问题。

麋氏的基业中心在东海郡,从东海的渔港到矿产,他们麾下所拥有的都不在少数。

虽然因为徐州的州府也处在东海,麋竺必须在陶谦的眼皮子底下发展,多少会受到一点限制,但这些限制实在是很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