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68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君侯这话说得可真有够损的。

在青州研究造船之术,不就是在说——让袁绍考虑一下出海遁逃这个选择吗?

但或许郭嘉所笑的并不只是因为这出调侃,还因为从乔琰话中透露出的自信底气。

她还正在风华正茂之时,也自有一派能让麾下人事日新月异的气魄,所以在这时局变迁中,她已不再惧怕有人会学走什么东西。

因为她还在往前,直到领先在所有人前面,让人没有这个学习她种种举措的可能。

也正是在袁熙回返邺城的这一日,在长安投稿评选结果公开于此地的同时,长安绘画院的建造计划与招募人手之事也公布了出来。

绘画?

长安的民众刚经历了一番十岁孩童驳斥种种质疑,并当场画出了长安街头一隅景象以表自证之事,就看到了这样的新消息。

在现如今的条件下,大多数人的童年是没有什么玩具的,所以不少人都曾经折了树枝在沙地泥地上涂涂抹抹,以打发时间。

就像早期的甲骨文比起文字更像是画画一样,这是一种很容易传递出他们情绪的方式。

但这也在他们的认知之中要比识文断字低了一个层次。

所以当这样的消息传出的时候,这些人都不由有些疑惑,为何要以一个正式部门的方式来组成绘画院。

他们循着这条通告看下去,而后,就算是不识字的人也看明白了这个绘画院的意义。

这张通告上画着四张图。

第一张是今年的渭水新开水渠标注,意在告知民众,可以在水渠所能浇灌到的范围内开拓荒地。

第二张是氾胜之书上的区田法示意,意在以最简明扼要的方式让人看清种田的标准操作。

第三张是一幅被蛇咬伤之后的救急示意。

第四张则是一副图与字的对应,意在解释此图在识字上的妙用。

这绘画院的存在绝不是什么士人的消遣,恰恰相反,这是为了更多不识字的人拿出的东西!

所以当他们被告知,此地唯独需要的是绘画天赋而不要求识字后,长安街头的话题顿时再一次被引爆。

这对想要改换门庭,改变原本只能从事耕作之事的人来说,好像是另外的一条路。

“绘画院的院长是赵歧,你们认得此人吗?”人群中有人问道。

赵歧的年龄太大,放在有些事情上可能不是好事,但在这里绝对可以算。

从他出生的公元108年到如今的192年,他留下了太多可以让人说起是事情。

他早年间因得罪宦官被迫逃亡北海卖饼,被仰慕他高义的人所救。

他曾经担任过并州刺史,算起来还跟乐平侯有那么点缘分,却因为党锢之祸而遭到禁锢十多年,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孟子章句》的撰写。

他也曾经被调往敦煌做太守,可惜遇到了边章作乱,差点被作为人质劫持,依靠着辩才逃回来。

这是一个做官的运气不怎么好,有点接地气,又算是清流士人代表的人物。

由这样的人担任绘画院的院长,在长安民众看来是很合适的。

在十余日后停驻在这公告下的那人,则第一眼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张救急示意图上,眼中露出了几分惊喜之色。

刚接到乔琰亲笔来信邀约的时候,张仲景还有些犹豫是否前来,还是因为那高度酒的存在,才让他决定先往长安来看看。

现在看到了这幅画,他忽然直观地意识到,乔琰在推行医术上的种种举措虽让人意外,可每一项都是在做实事。

也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支持他完成那些伤寒病症的整合工作!

他并没有做错抉择!

现在是该当去见见乔琰的时候了。

当然,现在也是袁熙要见到袁绍的时候了。

这骡子确实是吃苦耐劳还擅走长途,袁熙在这一路中简直深有体会,以至于在将近邺城的时候,他恨不得直接飞到父亲的面前,告知他这一趟的收获。

然而在城门口的时候,他先被人给拦截了下来。

因这一两个月里在外奔走的缘故,他原本白皙的面容被晒黑了不少。

这也就算了。

他还骑着一头又像驴子又像马的坐骑,挎着个古怪的大包,穿着一身缝补手艺拙劣的衣服。

张郃盯着他好半晌,才迟疑着开口:“二……二公子?”

第267章 收获无用

袁熙这造型可真是太过别致了!

连张郃这种与他还算有过几次交流的,都差点没能将他给认出来。

要知道,这位袁氏二公子虽说不如他的兄长和弟弟受到关注,被夹在中间,处在不尴不尬的状态,但起码在他和沮授高干二人离开邺城的时候,纵然在衣着上为了掩饰身份趋于简朴,就气质上来说还是很有贵胄公子模样的。

但现在……就算去掉了风尘仆仆赶路的情况,也多少有点像是从乡下上邺城来赶集的。

这其中的对比反差着实是大。

可若要袁熙自己说来,他这气质的改变也是不得已之举。

为了防止再被人以所谓的大才定义,他当然只能以这种样子出现在人前,否则“元西”就要被识破是袁熙,被扣押在长安了。

再说这骡子和棉布包……

怎么说呢,别管样子是不是长得丑,只有合用才是硬道理。

袁熙往长安一行,已经无师自通了这个道理。

“儁乂何必用这样的眼光看我,我也没换了一张脸吧?”

袁熙一边说一边摸了摸自己的脸,自觉自己也没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其他人的视角看来,他的脸倒是没有换一张,就是乍看起来还真让人有点发懵,以为他吃错了药。

好在张郃给他所看到的景象找了个合理的解释,觉得这也得算袁熙往长安一行吃了苦头的表现,连忙挥退了不明就里朝着此地看来的侍卫,领着袁熙去见袁绍去了。

但张郃这个武将,顶多就是因这种形象和袁熙早前的模样对比,稍微有点惊愕,对袁绍这个做父亲的来说,这就得是个惊吓了。

他看着那头因为有张郃带路才顺利出现在他面前的骡子,然后慢慢地把目光挪移到了袁熙的脸和着装上,唇角微不可见地动了动,“你……这是逃难回来的?”

司隶竟然是这等龙潭虎穴吗?

袁绍不由陷入了沉思,考虑起了将这个儿子送到司隶去,是不是他做过最错的决定。

这去了短短一趟,竟让他连精神都不正常了起来!

只是眼见袁熙面带喜色,似乎真是在那头有所收获的样子,这才让他暂时打消了请个医者来给袁熙看看的打算。

他先挥了挥手让张郃退了下去,并让他留心一下,切莫让人对袁熙的特殊表现做出议论,这才又派了人去将自己手下的谋士给请过来。

在安抚儿子和咨询情况之间,袁绍果断选择了后者。

而既然要汇报此番长安之行的情况,那就所有人都来听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