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64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比起敢于舍弃下家族中的安稳生活,选择前来投奔乔琰的姐妹俩,乔真时常觉得自己只是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在乔琰发出这句选择的问询之前,她甚至觉得自己可能要被赶回兖州去。

可如果要离开这里,回到原本的兖州故土,她真的舍得吗?

大概不舍得。

在乐平书院里,不会有人对她的称呼是乔瑁之女,不会有人告诉她她需要学好琴棋书画,以便在一个需要她展示的环节能拿出趁手的才艺,同样不会有人觉得她去接触什么药物炮制是什么违背常理的事情。

她性子有些温吞,在此地倒也敢朗声说笑,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而这在兖州是绝不可能出现的。

乔真回道:“我父亲已死于讨董之战,我母亲早在数年前就过世了,我兄长与我之前的关系并不亲厚,我唯独记得的也只是他早早学会了汲汲钻营,故而回去那个家对我来说的意义不大。”

“君侯能对我有此问我已觉得很是意外而惊喜,只望君侯不要嫌弃我资质平庸就好。”

乔琰笑了笑:“这世上有多少普通人呢?起码另外的一个普通人并不叫做乔真,这就是一个特殊之处了。”

乔真确实不像是她所接触过的大多数下属一样,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连她坐在面前的时候,笑容也温柔和煦得像是一抹不留痕迹的水波。

但她在做出决定的时候,眸光中透露出的鲜活之色,让人可以将其看得分明。

对乔琰来说,这就是她创立乐平书院的意义之一了。

乔真这边做出了选择,乔岚和乔亭这边就更不用说了。

兖州乔氏对她们来说并不是一条退路,甚至有可能是一个火坑,她们也早已经答应了乔琰要参与进情报工作之中,对于迁宗入乐平乔氏自然无有不可。

只不过因为她们对兖州乔氏来说其实是失踪、甚至有可能已经死亡的状态,乔琰也不太希望因为现在这个迁宗的大张旗鼓而让人留意到这姐妹二人,所以做出的决定是,等到两姐妹功成身退后再进行这个动作。

“这样一来,现在还活着的乐平乔氏就有四个人了。”乔亭跟着李儒往益州跑了一趟,大概是因为出门长了见识的缘故,看起来越发外向了,她掰着手指算道:“那我可得活着替君侯完成任务,不能让这四个变成三个。”

“少在这里说丧气话,是让你们去管理信报的,又不是让你们去拿命冒险的。”乔琰摇头笑道。

她又转而问起了另一个问题:“你们跟文和先生与文优先生学得如何了?”

若严格算起来的话,从乔氏姐妹跟随贾诩和李儒学习到如今,一晃而过都已快有半年了。

这半年该当叫做小班式的精英教育,在培养人才上的效果毋庸置疑。

贾诩和李儒两人虽然不像是身在长安的那几位一样在工作上打鸡血,起码也没在带徒弟上摆出随便教教的态度。

李儒往益州方向出使的时候还没忘记带上乔亭同往,以示言传身教之意,可见是真将这个教学给放在心上了。

乔亭回问道:“君侯听着我们两现在是什么口音?”

乔岚和乔亭原本的口音自然是兖州的,但现在由乔琰听来倒是有几分像蜀地的。

见她已露出几分恍然之色,乔亭便解释道:“因益州方向流入关中的人手里,也有不少被通过直道送往了上郡,文和先生便从中挑选出来了几位与我们每日交流,此外才是正式的课程。”

口音的变化能让她们在暴露身份的可能性上更小,这也确实是个必行之策。

乔岚在旁开口道:“因在抹掉口音特质上多花了些时日,故而按照两位先生的说法,起码还需三个月我们才能独立在外行动。”

“那就再多给你们一些时间吧,”乔琰对她们二人循序渐进的提升,心中不无满意,说道:“我听说文和先生给你们安排了个出师的考核,等到秋收之后,就让我看看成效好了。”

半年的时间而已,对乔琰来说等得起。

这也并不只是她对两姐妹的安排,也是她对全局攻守的考量。

贾诩在听闻她这个安排后,并未觉得意外。

“停一停脚步也好,君侯已经进得太快了,不如静观其变一阵,稳固三州并三郡的局势。关中也还需要一场丰收来确立对君侯的信心。”

他说到信心,又忽然觉得这话可能并不需要由他来提醒,乔琰自己就是深谙此道的。

在她以并州牧的身份发起对董卓的讨伐之前,她就已经实现了并州境内的增产。

出兵凉州也是有了前一年收成的铺垫。

自高平进军陇西以及金城,也是在高平军屯卓有成效之前。

攻入长安虽是在秋收之前,但金城和武威两地的秋收成果也已经不难看到了。这场发兵的提前也是因为李傕先动了手,可不能怪乔琰选错了时间。

她虽有兵戈锋利覆压天下的甲士,却也从未忘记一个事实——

吃得饱饭的队伍才有足够的士气可言。

乔琰一边看着贾诩这茶桌上的桌布分神,一边回道:“但今年无论是地盘还是人口都扩张了太多,民众对我们的寄望也从原本对州牧父母官,转为了对一方汉室王朝的期待,以先生觉得,光是丰收真的足够吗?”

乐平的教育不足以覆盖到所有人,在绝大多数民众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情况下,识字学书只能是愿景而不是现实的安全感。

棉花的种植需要一步步扩张,所以去年只能拿出约莫六万件棉衣的数额,到了今年才能进一步扩张。

还需要考虑到其中一部分棉花要用于棉线纺织和棉被。

所以这也不足以支撑起民心所向。

水渠的开凿和对洪灾旱灾的防治,在接下来尚算风调雨顺的年节并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

纺织业更是在今年才得到了从刘焉这里抢来的人手,加上新的纺织材料出现,勉强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要在今年内做出什么跳跃式的发展,就难度来说也有一点大。

贾诩听出乔琰的意思了——

她还需要一点别的噱头,来作为这建安元年的标杆。

因民众大多不能知晓三州全貌,这个标杆确实是有其存在必要性的。

虽然说他现在并无职位在身,但并不妨碍他在听到乔琰这话后,已经下意识地动起了脑筋。

他思忖了片刻后,回道:“奇观如何?”

乔琰差点在下意识之间脱口而出一句奇观误国,但想到贾诩这又不是在给董卓提建议,应当不会是在挖坑给她跳,便听着他说了下去。

“我不是说像是长城和子午岭直道又或者是哪处宫阙楼阁这样的东西,”贾诩解释道:“我是在想,君侯早先将您折腾出的水泥用在乐平书院、固阳道、乐平山中坞堡和肥料发酵槽这些地方,有没有可能在长安城中起一处特别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