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608)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报信人又提到,他之所以告知此事,乃是因为他与任岐这位前犍为太守是故交,不忿于刘焉对其苛待,将其逼反后杀害。

齐周看着这封密信,和李儒嘀咕道:“算起来任岐这件事也确实挺蹊跷的。昔年益州逆贼马相攻杀益州刺史郄俭,甚至在蜀中自立为天子,还是被那任岐给击败的,这才将刘益州成功迎入蜀地为主,可也没过两年任岐又自称将军,朝着刘益州发起了进攻……”

真是古怪得很。

或许是因为任岐不满于刘焉对益州人的待遇吧。

那么有人来替任岐申报不满,也情有可原。

只是这也难免是有人对刘焉有栽赃之言。

他叫来了昨夜参与救火的下属,问起了是否有何种异常。

这一问还真问出了点端倪。

有人说他本可以去协助灭火,却被刘焉的侍从给阻拦了下来,只让他去打水。

有人说在往复奔走的人群中,听到不知什么人在小声议论“可惜了那些乘舆车驾”。

有人在说“恐怕是真犯了忌讳”。

这么一听,那昨夜大火中被烧毁的东西,很有可能确实没有这么简单。

想到刘焉在益州的治所是从绵竹搬迁到成都的,在这封告密信上又提到了另一个和绵竹相关的消息,齐周当即和李儒商定,在他们和刘焉告辞离开之后,顺路经过绵竹,再小心地探查确认一番。

这个离开稍显仓促了些,让做出了火焚州牧府库举动的赵韪心中大定。

若不是因为这一把火,只怕他们离开的时候就会带上人质了。

现在则要先迟疑一番。

可惜赵韪并没有真要背叛刘焉的意思,他们往绵竹的这一行绝不可能拿到实质的证据。

在齐周和李儒等人途径绵竹董扶故里的时候,他们便发觉,此地也在前日起了火,将其中的一应手稿文书都给烧了个干净。

这也正是赵韪的目的。

没有了印证的途径,反而恰恰证明了其中有不妥之处。

董扶是跟随刘焉入蜀的重要臣子之一,和刘焉在提出重启州牧制度后选择益州这个地方,必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在占卜之上的本事在绵竹也有些名头。

将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来考虑……

齐周心中大惊。

这么一看,那刘焉恐怕并不只是想要做个益州牧而已!

而倘若他还心有大志,仅是在想到了北面的威胁之下,才将相关的线索都给销毁藏匿起来,其本质上来说依然是一个莫大的威胁。

再想想益州的资源与特殊的地形条件,那刘益州若是想要在乔侯对峙于袁绍的时候捅长安一刀,好像并不是什么难事!

若是他们早一些知道这个消息就好了。

现在大将军的敕封宣读完毕,已没有了后悔的余地。

在此时做什么反复的举动,反倒是要让长安朝廷显得何其可笑。

“早一点知道也没有用,”李儒在旁泼冷水说道,“你若是早些知道了,这个圣旨难道就能不宣读?”

“以蜀地的地形,我等若是想要中止宣诏,直接返回长安去,恐怕在半道上就被刘焉给拦下来了。能不能阻止圣旨到手不好说,我们的小命却要丢在这里。”

齐周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李儒回他:“别犹豫了,我们得在刘焉发现我们将这两把火联系在一起、得知了他的企图之前,尽快回返长安,将消息告知于陛下。”

齐周觉得李儒这人也是个人才,能将赶快跑路这种话说得这般冠冕堂皇理直气壮。

可眼下这个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这好像还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他连忙摆出了一副在绵竹采购了几样东西后,就马不停蹄赶回长安的样子。

在刘焉终于收到董扶故里被烧的消息,直觉其中太过凑巧的时候,齐周早已经带人进入巴郡了。

他这时候再要追,去确认一些东西,也已经不可能追得上。

齐周更是在汉中境内让人加快了脚步,直到穿过斜谷道,见到了接应他们的队伍,他才终于觉得自己松了一口气。

身在此地,那种随时有人要从后面追击上来的状态,终于在此时消失了。

但现在还不是他可以休息的时候。

他人还没到长安,已让人先一步朝着天子送去了求见的急函。

这让他可以前脚踩进长安城,后脚就收到刘虞批准他觐见的消息。

刘虞还有些不明就里,便见宣称有要事禀告的齐周在殿中跪了下来。

他惊了一跳,连忙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只见齐周面露急色,回道:“陛下!那刘焉他有不臣之心啊,这大将军的位置实不该给他!”

第235章 会猎汉中

不臣之心?

刘虞对齐周这个下属还算了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是不会做出一个轻易论断的。

此番将他派遣往益州,也是考虑到他做事稳妥的个性。

但现在他竟说刘焉有不臣之心……

这好像是一句实打实的重话!

齐周又补充了一句,“准确的说,他是有觊觎天子之位的想法。”

刘虞面容顿时一肃,“你知道你说出这话要担负起的责任吗?”

齐周颔首:“知道,但这是我此番往益州一行的亲眼所见。”

他在从绵竹到汉中,又从汉中到长安的这一路上,都在反复斟酌着他的所见所闻。

被乔琰委派来协助他行动的李蒙此人,并未表现出任何的不对劲之处,就像是个才能平平,但未曾拖后腿的普通队友,所以绝没有什么乔并州后悔将大将军位置让给刘焉,因此对其有所针对的说法。

那两把火虽然都很意外,但也都解释得通。

前一把火的出现,乃是任岐旧识想要为其讨要一个公道,放火点燃了益州州府的府库,试图让他们这些使者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刘焉所打造的违制乘舆之上。

可惜那起火现场严禁他们靠近,齐周也并未在一开始就意识到这把火背后的隐情。

对方在迫于无奈之下,不得不对他们给出了更加直白的提示——

他们收到的那封信。

同时对他们告知了另外的一个消息。

昔年跟随刘焉入蜀地的董扶,预言了“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的说法,这才让刘焉弃交州牧而取益州牧。

这意味着刘焉想要成为汉家天子的想法,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有了。

但或许是因为第一把火已经引发了刘焉的警觉,让他在那些车驾被烧毁后,为了防止其他的秘密被发现,选择将董扶的故居也给烧了。

以至于当他们赶到绵竹的时候,原本有可能有所发现的地方,已经彻底变成了一片废墟。

若要齐周看来,这个举动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可刘焉会做出这种仓促烧毁房屋的举动,又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他既迷信神鬼之说,大概也就会想,董扶这位大占卜师在死前,极有可能将刘焉在他面前所表现出的把柄,记录在一个让人无法发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