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549)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那么他先前的话,竟像是想用这样的一笔数目来抹平袁绍逾期一年才偿还的巨额债务。

这话说出来,又哪里还是什么示好,分明是个霸道之举!

更让眼前情景变得有些难堪的是,许攸他这一趟前来只带来了这句还债意愿的说辞,而并未真的将粮食带来。

也就意味着,一旦条件并未谈拢,外人未必就会觉得,这是袁绍想要直接将粮食送到并州去,而是他根本就没有这个还债的诚意!

即便是知道了这种规则背后在钻空子挖坑的意味又如何?

袁绍只要在去年将粮食还上,不仅不会让他遭到任何的损失,反而有概率维系住一个盟友关系。

当时提出这规则的乔琰只有十六岁,在忽然被盟军索要这样一笔粮食的时候,会想出一点无伤大雅的损招,完全可以让人理解。

更何况,袁绍他是扶持天子的重臣,又还领着青州牧的职位,这样的一个身份,就算不能像乔琰一般先破凉州,后进关中,在征战上表现出顶尖的水准,起码也必须时刻对外保持着英明睿智的形象。

乔并州挖了个坑,你袁青州也不算算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往下跳了下去,这岂不是在说,你袁绍不是个聪明人?

别人能不能在第一时间门绕明白这个问题不要紧,你袁绍不能绕不明白。

许攸一点也不奇怪,会在这一瞬间门看到乔琰的面色沉了下去,“许子远啊许子远,我看你们袁青州根本就没有诚心合作的意图,何必还派你走一趟。”

没等许攸将那句双方同迎邺城天子的话说出口,乔琰便已经抬手一指,“把他给我请出去!既无还债诚心,何须白白往此地跑一趟,是来探查军情还是看我等的笑话,何不直言来说,拐弯抹角的算什么东西!”

许攸真是要给自己叫个冤枉了!

在沮授做出了这种判断后,冀州方面最理智的选择就是跟她合作,抓住这个最好的时机,绝无可能是来看笑话的。

可他开口说错了话,乔琰也根本没打算让他做出补救。

在董卓身亡李傕外逃之后,长安几乎都是乔琰的部将,她这一声令下,许攸直接就被当做什么有害的东西一般被拖了出去。

这些侍从甚至一路将他送到了潼关之外,愣是送出了目前被乔琰所掌控的三辅地界。

许攸的脸白了又绿,绿了又红。

此等情形之下,除了打道返回冀州之外,根本没有第一条路可以走。

他也已经从乔琰的态度中看出了一个信号,他就算再寻了个什么办法回返长安,绝不可能解释清楚这个规则,而只有可能是自取其辱。

她不可能与袁绍会盟,支持那位在她看来既无能力又无正统之名的邺城天子,去实现袁绍的那种朝堂秩序。

这才是这出发难背后的本质。

只是袁绍巧之又巧地还有一个欠债的把柄在她的手中,才让这出遣返举动显得何其行云流水。

而在之后,她要么继续尝试找回刘协,要么就如沮授所说的那样,她会尝试再迎立另外的一位天子!

这个言外之意,让许攸为自己这趟出使失败感慨万千之余,也选择尽快赶回邺城,将消息告知于袁绍。

只是……当他站在邺城中袁绍的议事厅,看着周围这些等他给出回复的谋士,又将目光落回到袁绍脸上的时候,他的神情还是不免有一瞬的恍惚。

听到袁绍发问乔琰如何说的时候,许攸下意识地开口问道:“明公,期年后还债,拖延一日加一粒麦子,拖延一日加两粒麦子,三日加四粒,四日加八粒,以此类推,每日都增加前一天的两倍,拖欠到今天又是一年有余,到底是多少粒麦子?”

听许攸重复了一遍当时的话,袁绍皱了皱眉头,“你问此事作甚?那五万石竟还不够填补这些利息,是乔烨舒非要我亲自去数不成?”

她还没这个资格!

但乔琰需不需要让他亲自去数不好说,他这句话说出后,堂上有了一刹的沉寂。

那几个精通些民生庶务的,想想都知道许攸不会平白无故说出这样的话来,当即在心中算了起来,心算算不明白的,便直接以手指蘸着茶水在桌案上比划。

“不对啊主公!”沮授惊呼出声,“这……这是您当年答应乔并州的还债条例?”

这是一笔天债!

见袁绍并未反驳,沮授猜到只怕还真是这么回事。

他的表情当即跟许攸变成了一个状态。

他也骤然理解了对方为什么在出使长安回返后,会是这么一个表现。

袁绍再如何带着先入为主,或者说是不以为意的想法,在两个下属都做出了这般表现后,也总该意识到不对了。

他当即让粮官前来,又让人带来了术算的算筹2。

在粮官汇报了邺城这头麦子的千粒重后,便有人开始了精确的计算。

好一会儿的功夫,袁绍才听到计算的人汇报道:“回禀府君,这到第一年开始计划利息后,过了一个月零四天的时候,利息就已经超过五万石了。”

袁绍眼前一黑。

也就是说,再过两天,就不是十万石能兜得住的数额了!

这是什么见了鬼的欠债方式!

袁绍看着地上散落的算筹和下属看向自己的各异目光。

即使这些人都不可能直接开口言明,却也怎么看都让袁绍觉得,他们的目光中还有一种潜台词——

他到底是出于何种想法才会同意那个规则,又是怎么想的,才会丝毫没计算过具体的数额,就让许攸带着双倍偿还这句话前往长安的?

偏偏在已经丢了一次脸的情况下,他绝对不能丢另外一次脸。

他强忍住了想要一脚将面前的桌案给踹出去的冲动,也按捺住了想要怒喝一句“乔琰害我”这样的话,最后只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话,“她是如何说的?”

这笔天价债务他反正是还不起的,如若乔琰来催债,他便是拼了自己的脸面不要,也要将“乔琰咄咄逼人”这六个字广告于天下!

谁说欠债的就得还钱,大不了便是兵戎相见。

反正他已经让郭图和辛评开始督造蹶张弩,也准备让田丰明日就带人出发,前往并州偷师。

那现在要紧的只剩一件事了,拉拢乔琰不成所带来的后续影响,他们要如何处理?

对此,他那些谋臣达成了一致建议——

等。

等乔琰决定,到底是要找人,还是要直接放弃刘协,另立一人。

这两种情况,在他们这里需要做出的反应,当然是不同的。

而这一等就从幽州方向等来了一个消息。

乔琰以黄琬为使者前往幽州,请刘虞回返长安,即天子位。

她居然选了刘虞!

这是个无论是袁绍本人还是他的谋士都没想到的选项。

以乔琰此时所掌握的势力,和她本人的功业,她若要手中势力长久,也保证自己在朝堂上的位置,最应该选择找的,应当是年岁不大的汉室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