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547)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集合并州凉州以及司隶的势力,便已占据了北方的一半,持天子大义后,她一旦再有一两年的积蓄,便可以奉天子诏令东进,以征讨不臣之人。

也不怪袁绍会觉得头疼。

别看他有这个条件去偷师并州学习种田技法,研习府库图纸去开发蹶张弩,有些东西落后了就是落后了,不是半年一年的时间可以弥补回来的。

只是现在比较特殊的是,李傕带着刘协外逃,居然还处在不知所踪的状态,也让长安进入了群龙无首的处境。

沮授想了想,回道:“这可能是对明公来说最好的消息。”

袁绍抬手示意沮授说下去。

沮授解释道:“若是李傕是带着部下一起外逃的,在这种生死问题面前,他的部下有可能会不想再逃,取了他的脑袋,往长安投降,这就会让皇子协顺利地回到乔并州的手中。可是他现在正在孤身外逃。”

“以明公觉得,最有可能被李傕投靠的几人会因为乔并州此番征伐的顺利做出什么反应?”

易位处之,袁绍觉得他们很有可能会选择向乔琰示好。

总不能是在乔琰已经展示了一番武力后,还自以为头铁地跟她对着干。

人人都是有一杆权衡的秤的。

沮授继续说道:“李傕或许原本还觉得其中一方势力会无惧于那位并州牧,与他尚有联手的可能,但如今的局面下,其他人比他这个当局者看得清楚。”

“在他毫无退路的处境中,他要么先携皇子协隐居起来,待到天下有变再寻机与人合作,让手中的人质发挥出效果,要么就是先被搜捕的人手找寻到他的下落。”

“以凉州人向来偏激的性情,与其指望乔琰看在他那些荒唐决策,反而帮了她一把的情况下,放他一条生路。还不如直接先杀皇子协,再自戕,难保还能在史书上多留下一些笔墨。”

“当然,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他直接带着皇子协穿州过境,抵达冀州,将其送到我们的面前。”

这也是在乔琰攻入长安之后,黄琬做出的猜测。

听到这种可能性,袁绍先前因为乔琰战绩而心中郁郁的状态一扫而空。

若真如此,别说李傕只是想要找个庇护了,他就算是给李傕造个生祠都没问题!

沮授分析道:“其实这些情况,准确的说是有一个共同性的,皇子协在短时间内,已经不可能回到乔并州的手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明公就胜券在握了。”

“明公觉得,若是没有皇子协这个正统在手,乔并州就无法掌握住新攻下的关中吗?”

袁绍摇了摇头。

这不是能难倒乔琰的事情。

敌人在关中的情况下,从凉州并州想要进攻侵入,确实不那么容易。

但当关中也被纳入她掌控的情况下,从凉州并州入关中的通道,已包括了并州方向的秦直道,凉州方向的陇山道,渭水河道这三条最显而易见的通途。

这些路径直接将三州串联成了一个整体。

地盘的扩张也并未让她需要增设多长的防线,反而几乎都是对外的险关要冲。

她所能拥有的甚至可能并不只是关中。

司隶的河东郡,早在汉灵帝驾崩的那一年,就已经倒向了她,甚至将位处于河东郡的盐池提供给并州使用。在乔琰得到凉州的西宫盐池之前,这就是并州盐卤的最大来源。

司隶的河内郡,因太守王匡的治理无当,早几年间就不乏出现郡中百姓外流,朝着并州迁移的情况。

另外的河南尹和弘农郡,随着洛阳的政治中心转移,早已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

以至于她所能掌握的,极有可能是整个司隶校尉部。

在大汉皇室势力衰微的处境中,能平定乱局的乔琰并非不能同握三州之地。

有没有刘协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沮授又问:“明公觉得还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在找寻皇子协无果的情况下,她会选择另立一位天子?”

沮授这一句话差点没把袁绍给点炸了。

可面前都是下属,袁绍自忖自己还是要保持一点形象的,旋即镇定了下来,回道:“若如此,我等又当如何应付?”

沮授回道:“我建议,明公立刻修书一封给乔并州,言及两方联手扶立天子的必要性。”

换句话说,也就是劝说乔琰,在能不找的情况下,就别找了!

为了天下民生考虑,何必要做这等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不如直接放弃寻找刘协。

毕竟这所谓的正统,在经由过这几次劫掳后,到底还剩下几分呢?

乔琰坐有凉并以及半个司隶,袁绍手中有青州冀州,两方若能联手,大汉十三州已占三分之一,还是堪称强盛的三分之一,何必再追究正统与否。

这一合作,直接就能扫平天下。

袁绍的脸上闪过了一缕深思。

又听沮授劝说道:“请明公务必在言辞间先让步几分,无论如何也得先达成这个合作再说。”

虽然有些不情愿,可想到若是达成了双方的合作,他可能都不需要让田丰跑去并州偷师,袁绍又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一条可行之策。

但之前他开出了骠骑将军这个筹码,都没能将乔琰拉拢到他那边……虽然当时是有汉灵帝遗旨的影响在,却也难保就是这个筹码还不够打动人。

难道他还真要将大将军的位置让出去不成?

审配忽然开口道:“说起来,上次往并州去的时候,我记得乔并州避开我等宣旨,找的理由是——洛阳之战多支出了五万石军粮,这么说来,若借着还粮的机会与之商议可否?”

乔琰进攻长安,动用了三万人的队伍。对比人数,五万石的军粮简直是杯水车薪,可起码也是减少她出兵消耗的一项举措。

而若是从还债拉关系谈起,怎么也算是袁绍这边先放低姿态了。

袁绍总算还深谙自己那位堂叔当年的失败建议,没提出用自己的哪个儿子跟乔琰联姻这种智障措施。

他在思量后果断回道:“便按正荣说的办!子远,劳驾你往长安走一趟。”

上次许攸前往并州言及册封骠骑将军之事,并未与乔琰出现什么摩擦,起码没留下过什么坏印象,也正好用一个熟面孔去谈。

袁绍又琢磨了一番利息。

什么一粒两粒让他亲自数的,料想到了他们如今这等身价,总不至于非要执行。

冀州今年收成尚好,便是翻个倍来还账也无妨!

为防事情有变,袁绍当即令许攸连带随从一道,快马加鞭赶往长安,运送十万石军粮的人手暂时不动,等许攸与乔琰谈妥后,商定是从邺城送往上党,还是送往洛阳或长安。

若真能达成拉拢的目的,这一点消耗根本算不得大事。

许攸看得出来袁绍对此事的重视,完全不敢在路上有任何的停歇。

当他抵达长安的时候,一路风尘仆仆地车马赶路,只花费了五天的时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