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87)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只有他是首功。

那么他想要车骑将军也好,想要豫州牧也罢,都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这个位置不能给他!”听到袁绍在将自己找来,将信中的情况说出后,许攸当即回道。

有些话,沮授审配这些后投于袁绍的人不能随便说,尤其是涉及到汝南袁氏内部矛盾的事情。

许攸却可以。

他与袁绍这么多年的交情,也知道更多的内幕。

不过在解释理由的时候,他不会从袁氏兄弟此消彼长之类的话上说,而是说道:“若这个豫州牧的位置擅自给出,北面如何姑且不论,南面势必觉得,邺城天子的声威也不过如此,竟可任由袁公路这一区区败将予取予夺。”

许攸语气严肃地说道:“明公乃是奉天子以讨不臣,若天子颜面有损,还谈何征讨之事?”

他这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其实也就是荀攸对乔琰解释的那个理由。

袁绍这个时候不适合跟袁术玩到一起去,进而影响到他手中“大义”的含金量。

这个问题哪怕是再去问询沮授审配等人,得到的也会是一样的结果。

袁绍也实在不必担心这份拒绝会遭到袁术的发难。

袁术不敌孙策,也不敌陶谦,在北面也打不过在兖州崛起的曹操。

他能在刚领兵败退的情况下掀起什么风浪?

至多也只是停留在汝南的地界上骂骂人罢了。

许攸继续说道:“明公要想拒绝袁公路的敕封请托也容易,只说汝南为袁氏根基所在,按照三互法的原则,不能担任豫州牧就是了。”

他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这还能趁机限制一个人的进军。”

袁绍说道:“你是说孙策?”

孙策不能握有吴郡,或者说,孙策不能成为扬州牧,也是遵照大汉律令的说法。

虽然这年头在偏远地区已早不需要遵循这样的规则,但将其作为明面上的理由,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事实上,袁绍也必须要重视一下孙策这头幼虎了。

孙坚之死,非但没让孙氏基业分崩离析,反而让其更有了孤注一掷的决绝。

而孙策身上没有孙坚的盟军桎梏,也恰恰给了他开疆拓土的底气。

他今日可以毫无顾忌地对上袁术,明日也可以接着对上陶谦,而后对上袁绍。

用刘虞去限制乔琰进军后,袁绍意识到了一件事,比起乔琰这种相对来说还在规则内玩游戏的,董卓和孙策这种武夫才是最麻烦的!

当然,没有把孙策和董卓作比较的意思。

更何况,如今还没有这么多历史根据去证明,要想从南边往北边打实在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

袁绍等人看到的,只是当年的联军会师讨董中,孙坚从南面进攻,以仅次于乔琰的速度攻入了洛阳城中。

那么……孙策呢?

他还是提防着孙策一些为好。

在此子已经被乔琰示好拉拢的情况下,袁绍能对他的施恩有限。

给他高位官职反而可能惹火上身。

南方又偏偏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鞭长莫及的地带。

故而与其去给自己找个不一定靠谱的南方同盟,还不如让他保持着现在这个会稽太守的位置,与南方的宗贼和世家彼此牵绊脚步。说不定就能让他先在内部生乱。

袁绍摆了摆手,示意自己知道该如何对待袁术和孙策了,又转而问道:“那曹阿瞒的兖州牧位置怎么说?”

陈宫作为曹操的使者前来,无疑是曹操做出的尤其聪明的一招。

陈公台这个人,乃是兖州东郡的东武阳人。

他出身世家,年少之时就与海内知名人士相交。

所以他到来的意义,也不是什么给曹操贸然进军济阴和东平请罪,以及和袁绍这边先通个气。

而是在说,曹操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占据了一个东郡,现在多加了两个郡而已,可他已经通过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兖州世家的认可。

有了这一层势力支持的保障,曹操在兖州的扩张,即使没有他那几个能征善战的将领协助,也注定了不会太难。

这是一种规则游戏。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还不如顺水推舟,按照陈留太守张邈在奏表中所说的那样,因曹操有保境安民之能,将其委任为兖州牧。

被软刀子架在脖子上胁迫,袁绍心中说不出的膈应。

可偏偏无论是他的理智,还是此时站在他面前的许攸都在告诉他,这个位置必须给曹操。

因并不涉及到袁氏内部的问题,所以袁绍也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他的其他谋士。

历史上官渡之战时期,他手底下的这些谋士对如何解决曹操这件事,产生了各种长线短线作战的分歧看法,可现在这些人考虑了眼下各地的局势后,都觉得曹操可以暂时引为外援,授予其兖州牧的职位。

兖州在豫州的北方,这意味着与曹操结盟,可以让他作为防备南面敌人的屏障。

此外,兖州内部的张邈和刘备,也都不是什么易相与之辈。

别看曹操现在得了前者的举荐,也与后者的关系相处得不差,可真要算起来,其中的隐患也不少。

更让袁绍不得不做出这个决断的,是紧跟着传入邺城的另外一个消息。

先前刘虞前往凉州,监督乔琰处理凉州的情况,由其子刘和暂代幽州牧之职。

那按理来说,有刘虞遗留下来的诸多官员协助,本不应该出现什么大变故。

刘和的手段比起刘虞来说差了太多,也给了袁绍悄然渗透势力进去的机会。

可他们还忘记了一个人——公孙瓒。

早在平定渔阳之乱的过程中,因为作战时间的拖长,公孙瓒麾下部曲的人数就已随即增多。

这两年袁绍在平定青州黄巾的时候,除了让其中的一部分南下流入徐州之外,也让相当一部分裹挟着流民一道北上渤海。而这些人要么为公孙瓒所杀,要么变成了他的部曲。

随着势力的扩张,公孙瓒的这种野心也被进一步扩大。

他根本不甘心于只得到一个杂号奋武将军的名头,也不甘心于只处在刘辩定都于邺城后又给他敕封的辽东太守位置上。

他也早对刘虞的怀柔招安政策多有怨言,正等着一个发作的机会。

在这样的心态下,公孙瓒虽然还不至于像是张举张纯一样,以自号为天子的身份起兵反叛,却在刘虞赶赴凉州后,生出了夺取幽州的想法。

荆州扬州各地的攻伐更给了公孙瓒参照的目标。

春耕之后是孙策、袁术和曹操相继动兵的时间,也让公孙瓒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发动幽州之战,直逼幽州治所蓟县!

公孙瓒的仓促发难,对刘和这种掌管民生事务来说已经很是艰难的庸才,更是迎头一击。

若非有田畴相助,又有刘虞在幽州留下的根基人望,刘和很有可能无法顺利撤退到上谷郡,退避居庸关外,而是直接成为公孙瓒的阶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