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86)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怎么说呢,袁公路可能需要招个称职的谋士。”乔琰将战报递给了一旁的荀攸。

对于乔琰先安定凉州后取长安,荀攸一面忧心于荀爽的安危,一面也知道这实在是不容变更之举。

他很难分辨出乔琰此刻抱有的是什么心态。

凉州地界上的恩威并重手段,让荀攸毫不怀疑,乔琰完全能够在压制住当地豪强反扑的同时,朝着长安城的方向进军。

她麾下收容的武将势力,也足以做到快速击溃董卓,抢在董卓玉石俱焚之前,将人都给救出来。

可打从荀攸被荀爽借调给乔琰作为助力的时候开始,他就很清楚另外的一点。

他并不只是作为乔琰借道凉州进取长安的军师的,他也是颍川荀氏在乔琰这里投注下的筹码。

在目前没有人想到乔琰有不臣之心,荀攸也并未意识到过这一点的时候,这就跟士人会托庇在何进大将军的麾下一样,也是一种世家对平定战乱的权臣,所做出的一种买股。

所以他并不可能去揭穿乔琰的戏码。

哪怕刘虞误以为乔琰是被道德绑架阻滞了进军,心生内疚情绪,在荀攸与刘虞曾有过的短暂交谈里,也从未对这位大汉宗室做出任何的提醒。

再看看今年春日凉州这一派羌人与汉人共处耕作的景象,想到在他认知中西北屡屡发生羌胡之乱的过往,荀攸更觉得自己没有立场去变更乔琰的节奏。

与其做这种只有利于敌人的事情,还不如做好一个军师的本职。

比如说对眼前送达这两条战报的分析。

“袁公路太小看孙伯符和周公瑾这两个年轻人了。庐江郡和九江郡接壤,既然他在占据九江的情况下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进攻庐江,庐江方面也必然会再次对他有所提防。”

乔琰问道:“你觉得袁公路有没有可能直接被驱逐出九江郡,被打到豫州地界?”

荀攸并不知道乔琰在徐州方向还做出了一个安排,便是让麋竺给陶谦推荐了鲁肃,以预防袁术的入侵。

可比较于陶谦和袁术在近来的种种表现,好像也不难做出一个判断。

荀攸回道:“我看他不仅会被彻底从扬州驱逐到豫州,还会为了维持脸面,向着朝廷讨要一个豫州牧的位置。但他先有车骑将军之名,所做之事却着实有辱体统,袁本初手下能人不少,绝不会让他跟袁公路混成一路,这样一来,袁公路所要的这个敕封大概不能到手。”

乔琰心中一番思量,又问道:“那你以为孙伯符那头又如何?”

“荆州世家不喜欢孙文台,扬州世家也不喜欢孙伯符。”荀攸评价道,“所以他这一场能赢,但取不下吴郡。”

若按这么说……局面对乔琰来说还算有利!

荀攸的判断与她所设想的情况相差无几,有他的这个肯定,乔琰越发有了谋划下一步的底气。

她紧跟着翻开了第二份战报。

与孙策发兵吴郡的时间相近,曹操也以兖州数郡不兴民事,令流寇横行,百姓饥苦为由,发起了对济阴郡和东平国的军事扩张。

曹操在东郡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民生与军事两手抓得极其稳健,领兵的曹仁和夏侯渊也早将他们的行军路线给摸了个一清二楚,所以他和孙策这种进军情况截然不同。

还不等济阴太守和东平相在收到消息后做出什么有效的反击,他们都已经被人给扣押起来了。

而曹操没对邻近的陈留动手,还真不是因为陈留难打,只是因为,此时的陈留太守乃是他的好友张邈。

张邈这人的胆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济阴刚下,他便去东郡找曹操叙旧去了。1

乔琰笑道:“张孟卓推荐孟德兄为兖州牧的奏表,怕是要跟这战报一道抵达邺城了。以公达看来,那袁本初又该做出何种反应呢?”

正如乔琰和荀攸所推测的那样——

袁术败走豫州,求取豫州牧,曹操连取兖州郡,为陈留太守请推为兖州牧的两面消息,先后抵达了袁绍的案头。

第186章 四方局势……

以乔琰获取消息的速度,还能稍微提早少许时间做出判断,袁绍却是猝不及防地收到了这两条消息。

不,应该说是四条消息。

两条战报,加上两张请封州牧的奏表。

袁绍差点没给气笑了。

这两封奏表顶多就是还记得,因为刘辩处在冀州,靠的是他这位统领青、冀二州的青州牧庇护,才坐在这个皇位上的,所以除了直接呈递给天子的奏书外,他们都还额外给袁绍送了一封知会商谈的书信。

曹操甚至还派出了手下的陈宫,来试图说服他同意这个决定。

可这好像并不能让袁绍觉得有多安慰。

尤其是,袁术这算是个怎么回事?

“他先前领着车骑将军位置出征扬州的时候我就劝说过他,那庐江太守并未彻底对外公开立场,他上去就是发兵征讨,十足的悍匪做派,除了给人落下话柄,何来半点好处?”

袁绍实在很难不对袁术此时的处境冷嘲热讽,他又道:“他若是能打赢也就算了,可他被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打得抱头鼠窜,九江郡在他的掌控之下多久了?居然还会闻陆康周瑜进军,开城而投。”

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

袁绍确实也一度让邺城周边的粮价失控,但在他陆续起用河北士族,又借助着沮授田丰审配许攸等人的谋划先平匪寇、后定民生后,青冀二州的情况在今年开春已经彻底稳定了下来。

唯独失败的也只是在围剿那贼人管亥的时候,竟然让其将郑玄给劫持走了。

可一想到此举大概率出自乔琰的授意,他骂都懒得骂了。

总之在大范围的对比下,袁绍的境况要比袁术不知顺利多少。

更不用说,他的手里还有一个天子。

因为这种舆论地位,起码也不会出现袁术这种落荒而逃之事。

但袁绍觉得自己还是有一点比不过袁术的——

他的脸皮就没有对方厚啊!

在这种从扬州九江败退于汝南的情况下,还能朝着邺城求索豫州牧的位置,袁术也算是个人才了!

“他想得还挺美的,若是如此他便可以说自己是为了上任豫州牧这个位置才撤出扬州,起码在脸面上好看些,而不是被几个后生晚辈追得夺路而逃。”

这是那路中悍匪袁长水干得出来的事情。

袁绍望着眼前的这封奏表,无端想到了乔琰在当年所写的那封州牧封建论。

其中有一句叫做“分则无君君之心”。

他袁绍拥立着天子坐于北方,在手握两州的情况下,到底有没有生出什么别样的心思不好说。那乔琰将并州凉州掌控在手,起码也还打着一个救援天子的旗号,有没有其他想法也不好说。

可袁术此举,却是彻头彻尾地没将邺城天子看作是需要敬畏的存在。

在袁术的认知中,刘辩能够登临天子之位,还是因为他在关键的时候发起了这样的号召,与刘辩本人的能力、与聚拢在邺城的这些朝臣的努力、与袁绍的平乱剿匪行为都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