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8)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在对方这出孤女复仇的绝佳操作中,倘若她的目的只是复仇,那么她现在已可以功成身退了,至多不过是再加上一个立衣冠冢和以波才之命血祭的过程而已。

可显然,在她依然不像是重负已下的表现中,程立判断出,这还未曾达到她的全部预期。

但或许,就像当日围观长社攻城之战的时候,程立没能因为阅历看出她心中所想,现在也是一样的。

不过对乔琰这个问题,他倒是能给出一个稳妥的答案,“如今兖州黄巾已平,自然是回返东阿,闭门就学。”

乔琰小幅度地扯了扯嘴角。

这话一听就没有什么可信度。

闭门就学这件事,放在年纪尚轻的人身上还可以理解,放在程立这种已经满四十,又非真当做学问是个事业的人身上,便纯属浪费。

但谈话不是上来就把对方留余地的话揭穿的,总得迂回着些来说。

她不疾不徐地举杯品了口茶,复又问道:“可仲德先生当真觉得兖州已平?”

兖州这地方,说多灾多难真是往少了说的。

如今他们是将兖州黄巾引到了豫州境内,被汉军包了饺子是不错,但之后呢?

公元191年,黑山军中由于毒等头领带领的部分,集合河东匈奴于夫罗的部从,攻打冀州邺城之余,还分出了一部分人手,打来了兖州东郡。

同样是在这一年,李傕出兵中牟击败朱儁,兵进陈留与颍川,在后汉书中记载“杀掠男女,所过无复遗类。”

还是这一年,青州黄巾为泰山太守应劭击败,退出泰山郡,于此年西下兖州,也就是任城与东平之乱。

这三线的劫掠侵袭占据了八郡之中的七郡。

这也是兖州情势最为混乱的两年。

当然在此时间点往前或者往后,兖州也几乎没有平静过,所谓四战之地的名声正是这样来的。

程立不会看不出兖州所处的位置和其多年间积蓄的资源,必然会让其面对这样的境况。

而既已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就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

与其一事起一事毕,还不如借着这黄巾之乱再看清楚些,如今的大汉到底是个什么格局。

乔琰又道:“仲德先生可以先不着急回答我这个问题,我还有几句话想说,您权且一听,听完之后再回也不迟。”

“我年纪尚小,才疏学浅,若非要问我为何这些黄巾会走到揭竿而起这个地步上,如何回答也不过留于皮毛而已,总归这不只是因为那大贤良师真有符咒通神之力,得黄天厚爱。”

“有些话说出来也显得不免有悖逆之嫌,但究其根本,大约还是一个字。”

乔琰本就刚将那茶盏放回案上,此时顺势以尾指蘸了茶水点在了桌案上。

程立垂眸看去,正见她写出的是一个“田”字。

“我有报国救汉之心,想请仲德先生与我一道北上,听一听冀州黄巾之言。”

第二日汉军整装出行之时,乔琰便是带着程立和典韦一道来的。

程立最终还是同意暂时不回东阿去,深造什么个学问,而是践行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言,和她一道上冀州去见一见这些真正处在核心人物身边的黄巾军。

系统总觉得这个劝说的方式有一点奇怪,总之以要成为第一谋士的目标来说,这样做没有太大的意义,但乔琰给出的理由又让它没有辩驳的本事。

她说:“自汉初吕雉推行二年律令,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授予土地方针,到汉末豪强并起土地兼并,成为促成黄巾之乱的一个重要理由,这其中的变化在史书记载中固然有不少,但真要将一诸侯推上平乱定国之位,就不能对其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我学的是历史,不是这种接地气的田产话题,最好还是在有一个出自本土的智谋之士的协助下,去收集更多的信息。”

“何况,就算这一行为其实也会助长程立的实力,那又如何呢?所谓的天下第一谋士,既有第一就自然有这个比较,我只要确保程立的实力不会越到我之上就行了,你说是不是?”

系统:【……是吧?】

系统的功能是可以将宿主的话都原模原样地记录下来的,它又重新将乔琰的话看了一遍,只看出了【考察学习】和【良性竞争】八个字,顿时又觉得没什么问题了!

至于宿主把骑马技能连点三级也不过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已嘛。

很合理!完全说得通!

它看着宿主拒绝替她专设一架马车跟随,而是请曹操替她寻来了一匹温顺些的战马,翻身跨了上去,很觉这姿态颇有英武潇洒之气。

虽然这看起来不够有固有认知里对谋士印象,但再一对比旁边的程立,系统又觉得,既然要比另一个谋士更强,就得全方位都将对方比下去才对。

程立在骑术上就不差,乔琰自然不能太糟。

系统又留意了一番皇甫嵩等人的表情,发觉他们对乔琰投来的欣赏目光不改,便猜到这表现大约能再刷一波印象分。

它刚想出声再夸奖宿主两句,却忽然看到有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从队伍里窜了出来,站到了乔琰骑乘的那匹马前,打断了它想要出口的话。

乔琰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便发觉,这少年并非是皇甫嵩和曹操队伍里的正规军,而是此番长社守城之战中为了填补兵力而招揽来的颍川游侠。

自他腰佩的那把并非军队制式的长剑,不难辨认出他的身份。

在长社之战后,皇甫嵩为免行军计划外泄,给了他们两个选择。

一个是暂时留在长社城中,等到一个月之后再自行离去,期间城中并不会减少对他们的食物供给,长社钟氏也会感念于他们对此地的维护,给出回返的钱粮嘉奖。

另一个选择则是,跟着一道前往冀州,参与进这奇袭计划中。

这位便是选择了后者的。

让乔琰觉得有些意思的是,别人都在这行军之时对着皇甫嵩这位主将意气风发的样子备觉关注,甚至试图在他面前争个存在感,以求在随后的作战中有得到重用的机会,唯独这少年——

他丝毫也不加掩饰地对着这个比他年岁还小的女孩子看来,目光中满是敬重钦佩之色。

更是在有人让他归队的时候对着乔琰朗声说道:“颍川徐福,请为女公子效牵马之劳。”

第20章 进军下曲阳

为上位者牵马坠蹬这样的话,在三国时期,或者说在古代并非是罕见的事情,但让乔琰在意的是他的名字。

颍川徐福。

这个有点土,甚至跟始皇帝那个派遣出去海外求仙问药之人同名的名字。

可倘若结合上这个年龄,这个游侠的身份,以及这个出现的地点,好像并不难联想到一个人身上。

也是一个比起徐福的本名来说更加耳熟能详的名字。

徐庶,徐元直。

在乔琰随后旁敲侧击打听对方来历中,她也确认了对方十之八九正是她所猜测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