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7)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这要是找上门去……

大概是要被打出来的吧?

曹操摸了摸胡须回道:“钟元常日前见贼寇围城,苦闷之下书一帖,其中笔法点画之间多有意趣,正好借之一用,请荀氏长者评点,不知可否?”

钟元常也就是钟繇,除了足以稳定时局的政治本事之外,还写的一手好书法。

后世传闻里还有过诸如他得不到蔡伯喈的某本字帖便吐血犯病的趣谈,由此可知此人不仅是个一流的管理者,还是个一心痴迷于书法的大家。

不过曹操这理由,乔琰一听就觉得不靠谱,“元常先生与荀氏想必往来不少,倘若笔墨稍有心得,自寻去就是了,何必劳驾世叔前往。”

这不着调的理由一听就像是刻意找出来的。

好在他还总算记得给自己扯个理由,不过他就算来上个久慕荀氏声名,直接闯上门去,乔琰大概也不会觉得奇怪的。

谁让《世说新语》里都会给他杜撰出个和袁绍去抢新娘的小故事,可见时人对他到底是个什么认识。

曹操干笑了两声,很觉这个晚辈这么明目张胆地揭穿他,就有那么点不可爱了,他便干脆没隐瞒地说道:“所以我才想请世侄女陪我走一趟,我便当个跟班就是。”

“世叔气度宏伟,不似跟班之象。”乔琰这一句话又给曹操听得有几分高兴了,但她下一句便是,“不过我看世叔没有这个往颍川荀氏一行的机会。”

“为何?”曹操听她说的如此笃定,当即问道。

“世叔觉得,皇甫将军可会坐看战机失去?”

曹操拧了拧眉头。

他既能当这个骑都尉,本也不全然是靠着父亲的提携上来的,在战术眼光上固然不能与未来相比,却也时常沉心静思之人,自有自己的一番考量。

他一经品味皇甫嵩这不杀黄巾的举动,便琢磨出了点意味来。

倘若真是他所想的那样,那这长社还真不可能久待。

颍川乃一郡之地,倘若真要往荀氏一趟,加之登门总还有那么个流程要走,只怕往来所需时间不少,必定要耽搁行军流程。

“我知世叔对荀氏俊才多有仰慕之心,不过军情如救火,还是正事要紧。”乔琰继续说道,“想来那位荀文若能得到伯求先生那王佐之才的评价,必定非同常人,如今党锢之祸已解,他为荀氏子便必有入朝为官的机会,届时世叔何愁不能一观?”

曹操如何会知道,等到荀彧至出仕的时候,大汉王朝已到王室地位岌岌可危的地步,乔琰所谓的同朝为官完全是个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他虽有些遗憾不能上门求见,却还是不由舒朗一笑,“军情如救火,世侄女这话说的不错!英才时时可见,这平贼灭火之事才是当下要务。罢了罢了,不提这些。”

他想通了这一点,那点暂时见不到人的郁卒情绪也便压了下去。

甚至还没等他将乔琰送回住处,便已有传令兵来找他了,果然是皇甫嵩有了调兵的意图。

等他着了人将乔琰送回,自己转身赶赴那军机商议之处后,便听到了皇甫嵩安排的行军计划。

皇甫嵩正式下令,由朱儁携孙坚直捣宛城,与秦喆部从一道合围,务必不能给张曼成自荆襄北上要道,夺取伊阙关的机会。

他本人则带傅燮为副将,连带着曹操这骑都尉带来的后援军马一道,穿兖州袭取冀州!

这整军备战需要些打点的时间,尤其要紧的是,各部还得分出些兵力来看管兖豫二州的黄巾俘虏,此事固然交托于钟繇临时接手,这人手的交接也不是三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事情。

曹操一听这安排就知道,他那想去拜会颍川名流的想法,可以算是彻底泡汤了。

但遗憾吗?不遗憾!

皇甫嵩、朱儁与卢植三人若此番能成功平叛,一个大汉名将的称呼是不会少的。

而对他和傅燮、孙坚等人来说,此前缺的就是一个干实事,让自己的声望得以擢升的机会。

如今正要到真正对上黄巾主力的时候,岂会有遗憾!

乔琰也是这样想的。

她此时需要的绝不是先跟什么人混个眼熟,这对她来说没有本质的提升效果,而她作为乔氏晚辈的身份也并不会让世家有所高看。

恰恰相反,她需要的是让自己的名声继续发酵,直到旁人再不能忽略掉她的地步。

无论是作为一方雄主的谋士,还是……

总之在这个步骤上都不会有任何的区别。

而对她来说更为要紧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抓住手头的现有资源。

此处特指典韦和程立。

曹操和孙坚两人这会儿得了皇甫嵩的指令,正在整备武装,移交分派人手,顺便你对我说一句“宛城之围一旦得解决,洛阳八关遭到的黄巾威胁就所剩无几,此为要务”,我回你一句“张角为黄巾魁首,若能击败,天下黄巾之势可解,这是釜底抽薪之法”,各自对对方前景好一番展望,乔琰则找上了程立。

至于为何不先找典韦?

典韦其实是不那么难支使的。

她这一番操作让典韦何止可以确保他那乡党无碍,也让他因为擒获波才和梁仲宁这两位黄巾渠帅的功劳,必然要得到不少嘉奖。

对一个勇武之力远胜过常人的武将来说,建功立业、封狼居胥的,实在是人生的顶级理想。

就算现如今只是对敌黄巾,取得些战果,也总比只是当个义气仗剑,闹市复仇之人要好得多。

何况别说是乔琰有带上这个保镖的想法,皇甫嵩也必然不会错过这么个能打的壮士。

谁知道多这么个战力在,能不能出现什么奇兵制胜的情况。

但程立,乔琰就有些不确定了。

此前她能说动程立和她联手,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程立作为一个兖州人,对故土的庇护心态。

他能尝试说服豪强薛氏把守东阿,以保家乡在黄巾乱贼之中康泰安定,也是乡党思维的扩散。

但要让他更深入地加入到对阵黄巾的事情里,一改他过往的闲人状态,大约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他响应曹操的号召出仕之前,他曾经屡次拒绝兖州刺史刘岱的征召,可想而知,他是个对时局颇有自己想法,对协助之人也不乏挑剔的人。

他这梦中见泰山捧日的谶纬之说,或许也是一种象征。

所以乔琰此时和程立正对案跪坐。

她必须亲自跟他谈一谈。

身处颍川长社城中,此地暂居的也是钟氏的房子,要寻一套茶具出来不算太难,乔琰也难得弄出了点颇有雅士风范的场面,此刻正有盏中热茶置于两人身前。

氤氲的热气升腾间,让她的目光看起来也多了几分深远和神秘感,她静默良久,方才开口问道:“仲德先生之后有何打算?”

程立不奇怪乔琰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在跟乔琰有所接触的这段时间内,他并不难看出对方的本事远非她的年龄所限,她所思所虑,也绝不只是跟他在信中提到的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