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7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现在只剩下了一个问题,到底要让谁来充当这个挑衅的角色。

在乔琰让人给他们编写的故事书里,这个得算是标准的反派角色。

相对来说比较符合这个形象的是今年八岁的典满。

他和他的父亲典韦一样生了一副好体魄,站出来确实很有一番威慑力。

然而典满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脸腾得就烧红了。

吕令雎为难了。

这孩子肤色有点白,还怪爱害羞的,挑衅到一半自己先把气势给一泄到底了也不成,到时候握手言欢的剧情也就会变得不伦不类的。

也太容易被人看出演戏的端倪来了。

所以她转头就盯上了二号选择,也就是朔方郡从事令狐邵的长子令狐华。

但令狐华最近刚好在换牙,一开口就漏风,挑衅起来也挺完蛋。

最终这个人选只能定为了郭淮。

并州雁门太守之子,太原郭氏子弟,一看就是个本事人,去挑衅一个南方来的世家子弟,简直再合适也没有了。

被赶鸭子上架的郭淮努力按照自己的脑补,表演出了个仗势欺人的样子。

在他对面的陆议大概真的是天生稳重,才没让自己在这个场面中笑场。

但他张了张口却没发出声音来。

第一次面对这种同窗的陆议是真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说些什么,来配合他的表演。

他这个反应,可要把吕令雎给急坏了。

她盯着陆议的脸,满脑子都是君侯用来骂袁绍的那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她又不禁琢磨着,难不成她从陆苑推陆议本事的想法有问题?

按理来说,这小子看着挺有学问的样子,在这种时候不是应该大显身手一番吗?

更让吕令雎没想到的是,她刚想将陆议拉到一边,让他现学现卖随便说上两句,就有一个小身影毫无预兆地冲到了中间,拦在了陆议的前头。

这充其量只有三四岁的小童一边跑一边扯着嗓子喊道:“不许你们欺负我侄——”

结果还没等他话音落定他就已经一跤摔在了地上。

下一刻,他就捂着脸蛋哭了出来。

吕令雎:……

陆议:……

带着陆绩来看侄儿的陆苑:……

在众人的一片沉默和陆绩小朋友的嚎哭声里,一声轻咳就显得尤其明显。

吕令雎下意识地转头看去,就看到乔琰抱臂而立靠在墙边,也不知道是看了眼前这场好戏多久了。

她连忙立定站好,对着乔琰投来了个无辜的表情,口称了一句“君侯”。

见乔琰的目光从她身上挪开,她又小心地往后退了两步,将陆议和陆绩留在了中间。

出了岔子不打紧,被乔琰看到那就有点问题了。

但这可实在不能说是她在惹麻烦,就是整个剧本里出现了一点小意外而已。

对,就是一点小小的意外!

“这书院还挺活泼的是吧?”乔琰和陆苑在走出学院的时候说道。

想到那幅滑稽的场面,乔琰忍不住摇了摇头,又笑了出来。

那几个小的,早几年间就进入了乐平书院,到如今已过了将近三年,但这三年显然还不够让他们成长到足以独当一面的程度。

哪怕是在刚才表现得格外冷静,也快速将陆绩给哄好的陆议,现在还远不是能派上用场的年龄。

她当年定下的便是以十年的时间来栽培人才,还有的要等。

好在她有足够的耐心。

看到这书院中的氛围,也不免让乔琰时刻紧绷戒备的心态稍有放松。

起码目前看来,没有哪个长歪了。

陆苑回道:“确实活泼,我想陆议会跟他们相处得很好的。”

有了这么一出乌龙,陆议大概知道他的这些未来同窗都是什么性格了,也知道这些北方子弟对他没什么坏心眼。

陆苑想了想又问道:“不过君侯当真不觉得让陆绩也留在书院里,实在是太早了吗?”

乔琰回道:“他好像对天文挺感兴趣的,留在伯喈先生和郑公那里耳濡目染也没坏处,我会让人照看着他的。年纪虽小,却能挺身而出维护……侄儿,勇气可嘉。”

她话中这个可疑的停顿,让陆苑也回以一笑。

像是陆议和陆绩这种做侄儿的年龄比叔叔更大,也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何况还是堂叔侄。

陆议的祖父年龄要比陆康这个做弟弟的大上不少,陆绩又是陆康老来得子,不怪会有这种情况。

荀攸和荀彧也是如此。

乔琰不由琢磨起了这两位小时候是不是和陆议陆绩一个情况,又觉得以颍川士人的居处坐卧仪态,大概不会像陆绩这么好玩。

可惜现在的陆绩不可能再因为六岁见袁术,将橘子揣在怀里想要留给母亲吃,而得到一个怀橘陆郎的美誉了。

但他如今早早跟随蔡邕郑玄开蒙,等年纪再大些,便送去科学院跟着马伦刘洪做事去,或许成就不止于一张《浑天图》,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陆议,乔琰对他尤其看重。

但这种寄予厚望之言,不必跟如今还是个孩子的陆议明言,也不必跟陆苑说,以防有什么揠苗助长的行为。

比起陆议这种还需数年打磨才能派上用场的,显然还是陆苑对她来说更加重要。

在她出征凉州的时候,陆苑便已替她承担起了留守后方的职责。荆扬之变,陆苑又替她南下,一面结交孙策,确保其不会将孙坚之死怀疑到乔琰的头上,一面将陆氏子弟带来了并州。

她朝着陆苑看去的时候,更觉其面容沉静亲和,与她向着自己请命出行的时候相比,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气度。

这样的表现无疑最适合用于统筹和出使的职务。

起码就让孙策没看出她此行之中的……包藏祸心。

乔琰顺势话锋一转,说道:“说说你这次南下见闻吧。”

陆苑听得出来,乔琰想听的绝不是她已经从送到并州的消息中就已经可以获知的内容,比如说孙策和那吴郡的严白虎之间将有一斗,也不是想听可以通过这些消息可以判断出的东西,比如说孙策此人的脾性。

她想听一听陆苑其他的想法。

陆苑回道:“若非要说的话,其实也只有一句话,吴会之地名士不少,但能为君侯所用之人少之又少,君侯当有取舍。”

乔琰笑了笑,“你自己出身扬州,却对吴会名士如此品评,不觉得有问题吗?”

“这其中并无冲突,”陆苑道:“自我抵扬州以来,先后夺取庐江郡与丹阳郡的孙策,为求在两郡站稳脚跟,进而谋划豫章与会稽,以图有北拒袁术,西攻刘表的底气,没少与扬州士族打交道。”

“若忽略掉君侯与文和先生对南面局势的算计,孙策此子少年天骄,有作战的实力与魄力,就算不奉迎其为主,总该与之示好。然时至我离开,投效于孙策的只有一人。”

“此人名为虞翻,乃是日南太守虞歆之子。当然,已身在舒县的周公瑾也算一个,但此人毕竟年少,还未有多少声名在外,着实称不上是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