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67)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起码对这些羌人来说,这不是一笔咬一咬牙拿不出来的钱。

这便导致当迷唐和她的同伴来到外语办的时候,眼见此地同样前来报名的人在外头排成了长队。

但迷唐很快发现,这条队伍流动的速度并不慢。

等她从这条队伍中出来后,她的手中就多了另外的一块牌子,在牌子上刻着她可以进入此地学习汉话的时间。

也另有一人已将她的名字记录在了登记的册子上,确保人与牌子之间能相互对应。

而在轮到的时间之前,她们可以先参与外语办的扩建工程。

这工作虽然没有工钱但是可以包吃住。

“五天……”迷唐盘算了一下时间又看了看依然不短的排队队伍,不由觉得,那位接引人让她们一定要尽快做出选择,定下自己的去处,还真不是一句随便瞎说的话。

但凡她们再迟疑上一阵子,这个时间都可能会被延长到七八日去。

得到了这个安排,她也相当果断地先领取了扩建的工作。

冬日里的建造盖房其实不算是个舒坦差事,也是个实打实的体力活,好在外语办与乔琰在凉州兴建的藏书楼只有一步之遥,周遭高墙高屋林立,圈出的这片范围内尚算遮风。

迷唐在工作的闲暇间,以目光权衡着扩建后的范围,总觉得这外语办中最后扩展出的接纳人数,会到一个相当可观的数量。

那么这位并州牧,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她并不知道的是,乔琰本人此时正手持着一卷书籍,从高处望向这片兴建土木的景象。

程昱站在她的身边,听她开口吩咐道:“再过上一阵子,就将其中一处专门开辟出来,用来教导三四岁的羌人孩童。”

这些孩子会说羌话但词汇量有限,将他们投放到一个说汉话的环境中令其发生转变,比起等到年岁渐长,再来搞这一出训练,效果显然要更好。

从本质定位上来说,这并不是在让他们学大汉官话这门外语,而是在让他们“移民”,不过这种区别就不需要对外明言了。

“还有一件事让他们监督着。”乔琰伸手朝着已投入使用的部分指去,说道:“令其中七日试读的读大声些,以便让那些干扩建工作的都能听到。”

随着来投羌人的增多,这个等候就读的时间势必会被延长。

这会不会引发前后到来羌人之间的矛盾,乔琰暂时无从做出一个精准的判断,但防患于未然,还是该做的。

程昱琢磨着她话中的意思,问道:“君侯是想让尚在做工的羌人也能多听两句,自觉更有把握轮到自己的时候过关?”

这听起来像是给了他们更多的准备时间,可最后结果如何,还得看他们的本事。

乔琰笑了笑,“也是让正在学的人多开口,总是有好处的,不是吗?”

关于如何教导羌人学汉话,其他的事情她就不多操心了。

随同刘虞一并来到此地的士人为了上这藏书阁来抄书,哪怕是让他们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只怕都能做,何况只是教授些羌人而已。

群策群力,总是能拿出好法子来的。

若是连这种事情都需要乔琰亲自过问,两州之地的琐事早就已经将她给压垮了。

她合上了手中的书卷,将其搁置在了一旁,对着程昱说道:“先不说此事了,说来,自抵凉州至今半年有余,我是否还未曾正式将这些凉州豪族召集一叙?”

她未攻破韩遂的时候,不适合做这样的事情,以防对这些西北豪强的依赖过重,后续处理起来麻烦。

在她刚完成了陇西与金城平定的时候,也不适合做此事,否则有些人情关系牵制,她便动不得刀子。

在她还未手握这个数目的归化羌人之前,还是不适合做这件事。谁让她还只展现了武力进攻的手段,而未曾表现出文治的能力。

可现在,随着光熹三年的即将到来,时机却已经成熟了。

程昱没回答是否可行,只是问道:“君侯打算选在何时?”

乔琰回道:“正月初三。”

永初年间西凉混战,大将军邓骘也和几年前的崔烈一样,甚至在朝堂上提出要放弃凉州,当时还只是个郎中官职的虞诩曾经提出过一条应对凉州豪族的策略。

乔琰在对待南匈奴人和并州世家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

叫做——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1。

也就是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给了凉州子弟授以散官的奖励,以回报其父兄的功勋,实际上是将他们作为人质,分化打乱,以防其提出谋逆的邪计。

能不能起到这个作为人质的效果不好说,毕竟西北豪族内部也惯例就是人情淡薄,但起码有一点是没问题的——

要将豪强的两辈人塞到不同的升迁体系下面,分化他们的力量。

也如贾诩在前去当卧底之前和她提议的那样,还要从豪强之中拉出个标杆领头人来聚拢势力。

在对西平麴氏的安排中,乔琰就是这么做的,现在时机成熟,便可以对凉州地界上的其他豪族这么做了。

也恰好在此时,有一个很恰当的联系各家的时间。

要过年了。

乔琰进军凉州,是去年的四月。

对于这些凉州豪强来说,这是乔琰在凉州度过的第一个新年。

可也正是在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已经陆续完成了镇压马腾韩遂、开辟军屯民屯、收容内附羌人的种种举动。

这些当地豪强清楚地意识到,她已不是一道为了攻伐董卓、借道而过的旋风,而是一棵扎根在凉州地界上快速站稳生发的参天大树。

别说是曾经响应过韩遂兴兵,只侥幸没在他求援名单上的,那些一度和董卓有过联系的,也都仓皇着烧掉了自己手中的董卓书信,生怕被乔琰给逮到什么把柄。

以她如今手握的兵员和羌民数量,要想将他们从凉州地界上抹消,简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好在乔琰似乎已经将自己奋斗的重心放在了归附羌人上,在这隆冬时节依然反复过问于五处“工厂”的情况,明摆着是对他们没有多余的想法。

比起他们送上的田地,乔琰也好像更倾向于自己开垦出一片新地盘来。

这种倾向让人更松了一口气。

只是在十二月底,他们忽然接到了州府的邀请,说是与他们既同在凉州地界上,不如一道庆贺新年,用上一顿晚膳,就定在正月初三。

这让他们才放下来不久的心又提了起来。

为此,有人将在乔琰麾下办事的姜冏给当做了打探消息的渠道。

从理论上来说,姜冏先前是护送盖勋前去并州的,和盖勋之间有交情;按照官员的从属,他又是汉阳张太守的属官;但乔琰以金城、武威两地的建设缺人为由发起征召,要将姜冏给弄到手底下做事不难。

尚有几分年少的姜冏彼时能出于对盖勋的敬佩欣赏而跟随其前往并州,如今他也自然可以因为乔琰的种种行事而欣然接下这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