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13)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如今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凉州方面,也只有让段煨去把守那个方向,才能让董卓觉得安心。

在隐约窥见了朝堂上众人对于乔琰进攻长安的喜闻乐见后,董卓毫不犹豫地完成了这一出人事调度。

他已经从洛阳往长安逃窜了一次,便绝不打算再跑第二次,所以他必须将此地严防死守!

长安以西,段煨。

长安以北,李傕。

长安以东,张济。

这就是这一番调整之后的布局。

董卓的这种积极备战态度显然是能传递给他麾下各位将领的,这场兵员调动也就进行得格外快速,或许对此事唯一有些不满的也就是李傕了。

他与随军的妻子抱怨道:“你说相国这是什么意思?高陵要比郿坞和华阴守卫的难度小,我只要还长了一双眼睛就看得出来。这不就是明摆着要将我们这些人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李傕当然知道,他和段煨的实力是没法比的,可他怎么说也是和张济算是平起平坐的,怎么就是让张济去接手段煨的屯田结果,而他只能在高陵这地方呢?

相国言外之意,他的实力不如那两人!

不带这样潜台词地嫌弃人的!

李傕心中的不满溢于言表。

却听他夫人说道:“这有点什么,相国不是也说了,让你还得分兵一部分驻扎在昔年甘泉宫的位置,形成两道防御,因你还有一外甥可委派才给了你这个任务。”

“高陵为泾水河口,地位要紧,淳化为直道终点,也同样是要害之地,甚至是前汉的陪都所在。要我来选,我还宁可住那儿去。若不是式儿年幼,这美差怎能给胡封这小子。”

李傕想了想好像还真是这么个道理,暂且压下了心中的不满。

可他到底是真对此不多计较了,还是只在表面上做出了这个样子,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董卓这番对长安布防的调整,在长安内部有诸多内应的情况下,并不难传递到乔琰的耳中。

但这番调整并不影响她的出兵计划。

她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直接攻入长安。

在这光熹二年的四月底和五月初,高平陆续接收从并州送来的粮草,完成了城中的囤积,火石寨军屯也彻底完成农田的播种和农舍的建造。

这让乔琰在凉州内部扎入的钉子,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根据地。

最令她觉得惊喜的还是姚嫦的表现。

她确实要比其他羌人部落来得敏锐的判断力,在乔琰对她给出了一部分军屯管理权限后,很快在种地之余拉扯出了一支愿意为乔琰作战的羌人队伍。

她说让乔琰与其选择于夫罗这些南匈奴人,还不如选择她,也不只是为了她的部落能谋求生存所拿出的夸大说辞。

在她向着乔琰汇报这些羌人各自的来源、亲人组成和擅长之事后,乔琰对上对方干劲十足的目光,可以确认另外的一件事——

她说的这些人立场可以站在乔琰这一边,也不会是随便做出的判断。

她此刻正在寻觅一个建功的机会,来证明自己还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乔琰对她招了招手,示意她到近处来。

姚嫦见乔琰旋即伸手指向了她面前的地图问道:“若是我需要你替我拿下阿阳,你有多大的把握?”

阿阳?

姚嫦生活在本地,自然对阿阳有所了解。

这正是火石寨军屯所用的清水河发源地所在。

延熹四年,原本生活在上郡的沈氐羌与牢姐羌联手,进攻并州凉州和三辅,在被击败后逃难到了阿阳。

阿阳这地方已可算作是六盘山的另一头,东边有山为屏,西有鹿角口,通向汉阳郡治,正是一处坐守之要害。

故而,哪怕乔琰在高平一带弄出了这样多的风声,也未曾让身在阿阳的沈氐羌人有何动静。

他们有这样拒守的底气。

可姚嫦隐约觉得,以乔琰展现出的气度,她应当不只是因为对方的不听话才要发出进攻的。

她试探性地问道:“君侯是要先取马腾?”

乔琰回道:“难道不行吗?”

姚嫦连忙回道:“不,当然可以!”

在乔琰约战于韩遂、形似有意进攻,又扼守进攻关中的一条要道,随时可取董卓的情况下,极容易让人忽略掉,她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

有内应存在的汉阳对她来说就是一片坦途,因此从安定郡入汉阳郡,直取陇西,先解决掉马腾,是完全可行的!

而这一路上,唯一的麻烦只在阿阳。

那么,拔掉这个钉子就是了!

这不是一个必须交给羌人来执行的任务,恰恰相反,是羌人需要凭借此战证明,他们在这位乔并州麾下还有用武之地。

这才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投名状!

第156章 夺命之弩

在这场交谈的最后,姚嫦朝着乔琰问道:“您打算何时对阿阳动手?”

她得到的回复是——

“这应该取决于你。要你看来,投效于我麾下的羌人队伍何时能拿出一场胜仗,这便是动手的时候。”

五月的中旬,各地的农忙彻底告一段落。

可田中新苗的生发,并没有让所有人都享受到这种再过数月便可丰收的喜悦。

夏日在望,也好像是最容易生出各种动乱的时候。

被吞并掉土地的流民,在煎熬过了冬日和春日后,终于被暑气掘出了最后一点奋力一搏的激烈情绪。

青州、冀州境内连起两路黄巾,一路以管亥为首,攻于北海,一路以于毒、白绕、眭固为首,攻于魏郡。

前者姑且不提,后者可算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魏郡的治所便是邺城,那便等同于是天子脚下!

就算这贼寇起于魏郡的边角,也该当叫做京畿之地。

这甚至还不如原本凉州贼进犯三辅的位置和洛阳之间的距离远。

刘辩本以为自己将都城搬迁到了邺城就可以安享太平,却不料还得面对这样贼人在侧的局面。

在惊怒交加之下,他立刻责令袁绍给出一个交代。

对此,留守于并州的戏志才在给乔琰写的信中剖析得很明白。

邺城聚集的权贵让此地的粮价上涨,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是不可控的状态,去年的收成又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提升,到了今年春耕之后,更在不断挤压寻常百姓的生存空间。

这种粮价的变动扩散出去,在魏郡边缘会出现民不能活的情况,实在寻常。

这一群在邺城的官员里若是能有精于治理的,或许还能快速分化收拢流民,可要知道,冀州境内为袁绍所启用的,大多是当地豪强出身,要切合实际地抓住民的心思,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刘辩紧急召唤袁绍自青州回返于冀州后,这场动乱确实被快速平定了下去,可被打散开来的流民也陆续涌向了周围的地界。

这是并州的机会。

同时也是另外两个地方的机会。

在这场流民外逃中有两人的表现堪称精彩,但更确切的说,是因为任用他们的人足够有眼光,才让他们有了发挥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