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412)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然而第二日他的心又悬了起来。

谁让今日前来投靠乔琰的牢姐羌中的一支,在跪地请降后的第一句话便是:“我等愿为君侯驱策,请莫要将我等做成生骨填肥!”

“……”脱里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僵硬了。

“你这是怎么了?”于夫罗拍了拍他的肩膀,就看到这个还算圆润的家伙直接跳了起来。

脱里苦着个脸朝着于夫罗看去。

他前几日还在笑话于夫罗居然会被羌女给擒获,可算是将他们南匈奴的脸面给丢到凉州来了。

但现在他觉得,像是于夫罗的这种失手,其实还能让人对他降低一点戒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一种自保的策略。

可他脱里不同啊!

他可能今天就要变成一只死鹰了。

他怀着这种惴惴不安的心情度过了大半天,然后接到了乔琰让人传来的命令——

令他领着那些刚投降而来的牢姐羌,去参观高平城内钟羌人骨灰的埋葬之地,记得“亲自”把坟区刨开,确保大家都看个清楚,里面有多少残骨余灰。

乔琰才懒得真把他的嘴给封上了。

她如今的注意力也不在这些流言蜚语之上。

在她先后造成的合计一万五千人的羌人死亡面前,哪怕没有脱里在这里瞎掰,也总会有人提出些奇怪的说法的。

而这些东西对她造不成影响。

比起这些,她还不如想想她的对手。

正如乔琰所猜测的那样,当她在高平城附近打造种田军屯,一面血腥镇压,一面怀柔收拢的时候,最坐立不安的,绝对不会是还有葵园峡这种要害地形作为防护的韩遂。

在眼下的情形下,韩遂可以将交战区域限制在一条狭长地带,还有金城后方的湟中可退,再不然他就带着一小队人翻山,往河西走廊的方向撤离出去好了。

此外,非要算起来,他得罪的也只是凉州境内的人而已。

以他这种在羌人之中都能混得很开,也自有一番统兵本事的人,就算脱离出了凉州地界,也有去别处上岗就业的可能。

可有一个人是没有这样的退路的。

便是那此刻身在洛阳之中的董卓。

乔琰进取高平的消息,比起传到韩遂的手里,到他这里的消息还要再晚一些。

等他得知此事的时候,都已经快到乔琰和韩遂约定的逢义山之战的期限了。

这场约战打不起来没有超出董卓的估计——韩遂只要不是个傻子,他就不会给自己选择这样一个地方来展开交战。

可乔琰没有直接选择推进,而是在高平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却着实在董卓的意料之外。

“乔烨舒此人擅长出奇兵取胜,你们觉得她在等什么?”

想到高平这座长安出西北的第一城,在不声不响间完成了从钟羌到并州军之间的易主,董卓有点坐不住了。

他当即召集了手下镇守要冲的张济和段煨前来议事。

长安的官员大多对他面服心不服,不,像是卢植那种就是面上也不服,所以他能用的也只有自己的部下而已。

在极度缺人的情况下,董卓甚至给李傕的外甥胡封都给加了个骑都尉的位置。

不过若要算起来,他还是更为倚重张济和段煨二人些。

这二人也都有些眼力见,意识到董卓的这一句发问结束后,抱着手在屋中踱步,是还有话要说,便都没在此时开口。

果然又听董卓问道:“有没有可能,她表面上约战的是韩遂,实际上却是想要直接进攻关中?”

董卓很难不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对而言,从高平往长安方向的路线,要比从高平往凉州腹地金城走更加容易。

这也是一条在这几年之间多为羌人所选择,用于进犯三辅的路线。

董卓继续说道:“黄河渡口孟津一战,她明面上造船欲渡孟津,实际上却是依靠着羊皮囊渡河。”

在洛阳被攻破后,这种特殊的渡河工具不可能瞒得住别人,在有乔琰制造出的胜利面前,这也成为了一桩京畿地带的美谈。

“高平城一战,她明面上以南匈奴人垦田于子午岭,实际上却是悍然出兵,强攻破城。”

“有此二战,皆取障眼法破敌,如今也未必不可为。”

董卓站定了下来,将视线落在了屋中的地图上。

他早年间发家的时候,也有过一段没有李儒为他谋划的时日。

可大约是时间太长了,这会儿拼命转动脑子,只觉头脑有些生锈。

但也可能,只是因为他眼下面临的局面太过麻烦,才让他觉得半边脑袋都在隐隐作痛。

“韩遂不赴逢义山之约,备战于金城、榆中一带,马腾于陇西策应,随时可借洮水支援。可如果他们二人兵马不动,乔琰却转头直接进攻三辅又该当如何?”

“你们觉得是否应当削弱其他位置的防御,全力戍守长安以西的这一线?”

董卓原本的算盘打得很响亮,在凉州有马腾韩遂作为援助,哪怕乔琰先选择攻袭长安,他也可以发动羌人散部和那两支凉州军阀从背后进攻,正是两头夹击之势。

但现在他的后援中,羌人散部在乔琰的军屯扩张和暴力劫掠中,没了这个偷袭于她的胆量。

马腾和韩遂死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收拢布防兵力再出战,必然耽误时间。

而有了这个时间差,按照乔琰麾下部从在高平城一战中所表现出的强势,她真的打不进三辅吗?

拦截在长安以西的郿坞,再怎么按照董卓的意思打造成了一座坚城,又令李傕把守在此地,也还不及高平的河深城坚。

这道防线未必就能奏效。

“我不建议相国撤去华阴的防守。”段煨听完了董卓的这番分析后回道。

“并州军要进攻长安,按照目前展开的战线有三条路,其中高陵的那条,两山夹道最窄,直道的情形最容易监测,相对防守容易。但华阴需要防备并州内部直接走黄河或者北洛河水道直入关中平原,本身的隘口又太宽,依然必以重兵把守。”

董卓点了点头,认可段煨的这个判断。

段煨继续说道:“另外一条路就是目前走高平方向而来的,这一条同样把守不易……”

他想了想,似乎在迟疑是否要接着说下去,见董卓朝着他投来了个准允的眼神,他才说了下去,“我的建议是,虽然临阵换将多有不妥,但为了达成长安的全线防守,也不可不为。”

“请相国令张将军改驻华阴。我在此地所设的军屯已初见成效,后来者循规而做就是。张将军麾下的骑兵不差,在洛川也能展开作战。”

“令李将军改驻高陵,此地险关不易出错。至于我——”

“我去替相国守住后方的凉州来犯兵马!”

段煨的这话一出,董卓当即合掌而笑:“有忠明这句话,我就不担心了。”

董卓绝不会怀疑段煨的忠诚,因为段煨这位段颎的族弟比谁都要清楚,在这个凉州人走不了正常升迁之路的局面下,只有让出自凉州的董卓置身于高位,段煨才不会和段颎落到一个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