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110)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杨修见此连忙挪开了目光,生怕自己受到乔琰的影响而急躁起来,但见乔琰这个洋洋洒洒的架势,他还真有些好奇她到底都写了些什么东西。

他此前还听祖父分析过乔琰对上张角的第一场辩论,那便是典型的靠着论据之多一蹴而就达成的压倒胜利,莫非她这次还要用此等办法?

可惜他就算再怎么好奇,在两份策论被送入鼎中观内的时候,他也没能提前一观。

谁让他自己也对所写之物颇为满意,不想让乔琰提前知道。

他心中腹诽着字数多寡可不是评判标准,却也不免在对上乔琰沉静的目光之时心中一慌。

这一慌之下他便只能掰着手指计算起了时间门,可怎么看怎么觉得时间门过得好像有点慢。

然而事实上,在他掰完了一轮手指后,这两份策论才被观外仆从送到了许劭的面前。

在观外发生的小插曲,连带着乔琰所说的那句“雏凤清于老凤声”,早在她和杨修开始动笔的时候就已经传到了许劭和在座数人的耳中。

一个是太尉杨赐之孙。

一个是上任太尉乔玄之孙,也是陛下亲自加封的乐平侯。

这样的两个人联袂出现,但凡年纪再年长些,又若是再有官职在身的话,便只怕是许劭不得不评点之人了。

但现在嘛,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滑稽之感。

不过人都是有些看乐子的恶趣味的,总归这些人都挺想知道,这两个孩子为了让自己得到许子将的看重与评点,都拿出了什么东西来。

因杨修交得晚些,便正好压在了上面,许劭先看的就是这一份。

刚看了两行他便笑了出来。

“此子通权达变之能当真有些意思,诸位猜猜他写了何物?”

许劭本就是在自问自答,也没等陈琳等人回复,他便继续说了下去,“他将自己和祖父的问答相对给记录了数条,这答复里颇有童趣,又自有些想法。此子聪慧啊,这下头已有了太尉的点评,不足之处已然列出,我便是再有什么可堪评述之言,也着实不必在此时说出来了。”

“小子捷对,好得很。”

他将杨修的问答集选给搁置在了一边,拿起了乔琰的一份。

他本以为两人相差不过一岁,也都有神童之名,想来应当差别也不至过大才对,可当他拿起乔琰递交进来的绢帛书后,便神情一怔。

这不是杨修那种取巧方式的写法,而是正儿八经的策论。

他越读到后头越觉心惊,下意识便已拍案而起,见其余人朝着他看过来,他忙说道:“元长、公节、孔璋……请速与我一观此书。”

杨修觉得自己已经数了第八轮时间门了,那鼎中观大门还是紧闭着,就仿佛他们投入了两封书帛后,就有若石沉大海一般,根本没有得到观中之人的回应。

他甚至觉得周遭之人看向他的目光也带上了戏谑之意。

偏偏乔琰还老神在在地立在那里,让他想要甩袖离去的想法又给收了回去。

也正是在他的耐心将要告罄之时,这鼎中观的大门忽然开了一条缝隙,而后被门后一个中年文士给打开了。

此人踱步而出,手中并未持有任何东西,只是在行出数步到了他们面前后,朝着杨修拱手作了个礼。

他开口说道:“恭喜杨小郎君,子将先生给小郎君的评价是——捷对之才,胆魄可嘉。”

杨修心头一跳。

这虽然只能算是一条中肯的评价,可这条评价对现年还不满十岁的他来说已算是意外之喜了!

话中的意思不难理解,说的是他杨修是个才思敏捷之辈,但也只能算是敏捷应对罢了,现在因为他年纪小,所以给了他一个胆魄可嘉的评价。

但这句评价的意义绝并不只是如此。

这里面还存在一个潜规则。

九岁的杨修敢以这种方式先从许劭这里得到一条评价,那么等到他成年之后便可以再行去找许劭更换掉这个幼年的评价,而不必如其他人一般,为求得一条点评而苦等多时。

这就算是已经有了个和许劭搭话的由头了!

比起他祖父直接被许劭给拒绝了拉拢的情况,怎么看还是他更胜一筹嘛。

他脸上露出了个有些孩子气的笑容,可还不等他转向乔琰显摆,就已经看到了那中年文士转向了乔琰。

因他表露出的笑意更显温和真切,杨修陡然生出了几分不妙的预感。

果然下一刻他便见这中年文士朝着乔琰拱手作礼说道:“恭喜乔侯,子将先生给乔侯的评价是——”

“丹墀对策士,雏凤有清声。”

第37章 州牧制度

丹墀对策士,雏凤有清声。

这是一句着实太高的评价。

也甚至根本没有遵循那个在大多数评价中,总要有些故弄玄虚的成分,就算直言也得前虚后实的规则!

而是实实在在地将她给捧到了一个绝对的高位上。

杨修到底还是年纪太小,当即便惊呼出声问道:“你到底写了什么东西?”

乔琰见那中年文士已经做出了引他们入内的手势,也顺势指了指说道:“我想,见了子将先生,你就能得到解惑了。”

那中年文士眼见乔琰在得到许劭这样的评价后,在回话与朝着观内走的动作里,依然保持着好一番气定神闲,更没因为杨修显而易见的落败,对这些当街挑衅者回以打击,不免对她更为高看了几分。

他倒算不上是“汝颍固多奇士”之中的一员,但他到底跟随在许劭身边,在汝南也有那么三两分人脉,见过的少年奇才也不在少数。

在他看来,乔琰着实要比他此前见过的任何一人,都更早地展现出了傲视群贤的天赋。

这样的人……

难怪会写出这样的文字来。

他一边想着一边也没耽搁将这两个孩子引入了观中。

这鼎中观到底只能算是个临时落脚之处,在布置上稍显简陋,但许劭既然在此地与共同参与月旦评的几人聚于此地,也自然有人将这里稍事修整,也更像是个文墨场所。

绕过中门之后的照壁,乔琰便看到了这在场的八位要员坐于各自的桌案之后,仿佛是个三堂会审的现场。

当然除却这八人之外自然还有旁的被请进来的,只是在名头上都不能跟前头几位相比罢了。

一见着有人来了,这些人都不由朝着这边两个孩子看去。

坐于上首的许劭自然也是如此。

这两个孩子的表现于第一眼间,让他先在心中暗赞了声。

二人颇有大将之风啊……

杨修长于杨氏荫蔽之下,虽然年只九岁,这样的场合应当也见的不少,在此时保持着镇定的状态并不难理解。

乔琰此前跟随乔羽在兖州地方长大,却举止从容尤在杨修之上,纵然年纪尚小,也着实该当称她一句风采卓绝。

而一看到乔琰,他又不免想到了她在开篇状似闲谈一般说到的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