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古典名著同人)[红楼+聊斋]我在红楼话聊斋(531)+番外

作者: 玄月扶摇 阅读记录

“你心里有数就好。”老圣人点了点头,对于朝政没有过问一句。

圣人反而主动跟他说了,朝廷要在长江之上拦河筑坝,用水力发电的事。

“如今的手机和电话虽然也好用,但其能量来源毕竟依赖修行有成的高人。若是朝廷能成功发电,将这一问题解决掉,才算是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老圣人看了他一眼,说:“你心里有此隐忧很正常,不过‘发电’这个法子,不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吧?”

这就不像是圣人从小学的动力能衍生出来的。

对于自家亲爹,圣人也没有隐瞒,直言是傅玉衡暗中提议的。

末了还感慨道:“这么个人才偏偏做了驸马,真是朝廷的一大损失!”

老圣人的神情有些古怪,“就他那样的,真让他入朝,他自己还不干呢。别的不说,光是每月逢五的大朝会,你问问他乐意早起吗?”

对于傅玉衡这个女婿的惫懒之态,老圣人可谓是了解甚深。

圣人还在惋惜如此人才不能入朝,老圣人却要说:“若是真让他入朝为官,怕是一年不到,他就要挂印而去了。”

圣人自己想了想,忍不住笑了起来,“也是。该说幸好您点他做了驸马,才能让他留在京城享受荣华富贵。”

这些功劳,傅玉衡不愿意领,但圣人却也没亏待了他。

不光是明面上的恩宠和逢年过节的赏赐,还有他的堂弟傅玉,年年考评都是优,今年已经调往江南富庶之地,做了一方知府了。

他当官还不到十年,就从八品县令做到了四品知府,这升迁速度,虽然称不上是神速,也绝对比大多数人都快得多了。

好在傅玉当年要厨子的时候,被自家堂兄写了纸条讽刺了一番,这些年一直把那纸条随身携带,时刻警醒自己,并没有忘了初心。

起初得知自己要调任江南的时候,傅玉心里还不大乐意。

他觉得只有在贫苦的地方,才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抱负,为百姓多做实事。

至于那些本身就很富庶的地方,全是权贵子弟刷资利用的。

虽然他也是权贵子弟,但刷资历这种事,他完全不需要。

幸好这个时候,傅玉衡通过文宣部的记者,给他送了一封家书,打消了他要上书自请调往江西的心思。

“水力发电?”傅玉皱着眉头,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玩意儿还是第一次听说,但看五哥子安信里的描述,若是做好了,必定能惠及天下黎庶。”

对百姓有好处的事,他可最喜欢做了!

眼前的光线突然明亮,却是妻子李绣擎着一盏蜜桃灯走了过来。

“这么晚了,十二郎怎么还不睡?”

傅玉连忙起身接住,笑道:“这不是五哥送了家书来,我心里高兴嘛。”

自从他外出做官以来,夫妻二人就一直没有回过京城,偶闻乡音都觉得激动异常,更何况是收到亲人的家书?

李绣笑着问道:“你笑成这样,可是家里有什么好事?”

“家里倒是没发生什么,不过……五哥倒是告诉我一件好事。”

说着,傅玉便把家书递给了妻子。李绣接过来一看,一双婉约秀眉便忍不住皱了起来。

“我虽不知什么是水力发电,但要做这么大的工程,必然要抽调民夫,于百姓而言,不是幸事呀。”

虽然李家教女,讲究无才便是德,只让女儿家读些女四书,识得前朝几位烈女也便罢了。

但傅家不一样。

如今傅家的家主是傅玉衡,一切自然以他的意志为准。

在傅玉衡看来,自然儿女都一样,所以无论男女,享受的都是一样的教育。

李绣从前是李家女,如今却是傅家妇,想要融入婆家的环境,自然要跟着婆家的脚步走。

自从嫁给傅玉,之后她便慢慢将书本拾了起来。由于起步晚了,她倒不着意于四书五经,而是多看些史书。

毕竟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后来两人的三个孩子陆续出生,一二两女都跟着他们夫妻四处辗转,虽然每到一地都会请先生,但这些先生却不可能跟着他们到处做官。

为了儿女的教养,李绣便逼着自己,把四书五经给生生啃了下来。

读书多了,眼界自然也就开阔了。再加上她是等于是史书启蒙,见事颇为敏锐,几乎是立刻就看出来,这件功劳并不好拿,稍有不慎就会引起民愤。

不管哪朝哪代,征发民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常的徭役还有人逃呢,更何况是这种额外的?

看出妻子的忧虑,傅玉道:“你放心,我不会莽撞行事的。你再往后看,五哥给了解决之法。”

李绣展开信纸继续往后看,却见后面果然有傅玉衡给的建议:让傅玉上书给圣人,可以将由朝廷出面,将工程包给民间富商。这些富商若是想要赚这份钱,想要借朝廷的势,就要严格按照要求,给每个参与修水坝的民夫按天发工钱。

“五哥果然是个奇才!”李绣眼睛一亮,赞叹了一声,继续往后看,更加欢喜了,“这是他和圣人已经说好的事,就等着你去领这份功劳呢。”

傅玉欢喜地笑道:“五哥有什么好事,总是想着我的。对了,你不是说小妹的亲是已经定下了吗,虽不知她什么时候成婚,但咱们做姐姐姐夫的,也该准备些礼物送回去,向她道贺一番才是。”

傅玉口中的小妹,便是升任祭酒的岳父李文忠的幺女,名叫李纨的。

这姑娘生得端庄秀雅,更兼是幺女,很得父母宠爱。李文忠再三挑选之后,为她择了贾政之子贾珠为婿。

虽然贾政官当得不怎么样,但在外人面前,君子端方这张皮却是保持得很好。

再加上贾珠如今也在国子监读书,是李文忠十分看好的青年才俊,这门亲事也真是门当户对了。

唯有一点让傅玉吐槽:贾珠是贾赦的侄儿,贾赦有是他五哥傅玉衡的至交好友。如今李纨许了贾珠,和他成了连襟,他岂不是要比贾赦矮一辈?那他五哥……

果然这种事情,根本就不能细想。

很显然,李绣也知道他心里那点小纠结。见他竟主动提及李纨,脸上便露出了些忍笑的神色。

“十二郎这个做姐夫的,倒是比我这个做姐姐的还要称职。”

傅玉被她调侃得耳根泛红,轻轻咳嗽了一声,一本正经地说:“你我夫妻一体,还分什么你呀我的。我想到了,不就是你想到了吗?”

“夫君说的对,是我着相了。”李绣见好就收,认真思索了片刻,说,“江南之地别的不说,布匹绣品是真的好。

这几日我到各家秀庄去转转,多搜罗些京城稀少的好料子,给两家的女眷都送些,也不枉你在江南为官一任。”

傅玉也道:“这边的首饰虽比不上京城那边的华贵,却胜在精巧,干脆也一并搜罗些新款送回去吧。”

李绣点头道:“我也正有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