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富贵闲人(139)

这两年凡是外头人举荐的方子,李弘济都要拿去请太医院的相熟的太医看过了才让抓药给乔珍吃,说:“这些外头野路子的方子不好好验一验,到时候别没病还给吃出病来。”所以乔珍故有此说。

李周氏答应了,转而又说起另一件事,说:“三姑奶奶真是好福气,自选在太子身边儿,虽然只是侧妃,今年便生下了一个皇孙。倒比太子妃生那个胖些壮些,听说皇帝和皇后都甚为喜欢呢。”

乔珍赞叹,“对呀,她实在是福气好。”心中却想,三小姐李婷芝这命还少见的和前世一样了。想来自己身边她前世所知道的许多人这一世都发生了些变化,唯有她没啥变化。

“你不知道,公婆知道三姑奶奶生下皇孙后,竟是比大嫂生下志哥儿更高兴哩。”

“这是自然。咱们信国公府的荣华富贵因了这个小皇孙还会绵延下去。谁都会高兴。”

乔珍不免想到,要是将来三小姐李婷芝顺顺利利地册为太子正妃时,又生下三个皇孙后,当初不让她去应选的婆婆还会觉得她过得不好么?正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啊。

“二嫂,今日来我还有事儿想跟你商量。”

李周氏端起茶盏喝了一口笑问:“四弟妹,想商量什么尽管说。”

“弘济前两日跟我说他在皇城大街那里瞧上一个大铺子,想将那铺子盘下来做古玩买卖,所以他让我跟你说,想从我们参股的银子里抽出些来去做那买卖。”

李周氏一听就将茶盏放下说:“四弟妹,我说你也不劝劝他,别去倒腾那些。你不知道,我这四弟以前在你还没嫁进来之前,就喜欢捣鼓这些古董玩器。为这个没被公公和婆婆说过。如今虽然成了亲也升了官儿,当了千户,可是到底还是年纪小,于做买卖上没一点儿经验。你说,他要是喜欢啥东西,去买了来放家里赏玩就得了,又何苦去开啥古玩店呢。”

乔珍微笑,说:“我也曾劝了他两次,可他不听,说这辈子他就喜欢这个。我也没办法呢。”

李周氏默了一会儿便又说:“既是如此,你们想抽多少银子回去?”

复又加了句说:“你们两年前放在我和你二哥这里参股的银子如今大概有七万五千多两。”

乔珍道:“那就抽|出来五万两银子罢。整数。”

“那啥时候要?”

“下月底之前。”

“好。那下月底之前我把银子都兑成银票给你。”

“行,那我和弘济就多谢二嫂了。”

两个人又说了会儿话,乔珍便说自己还要去三房院子里送东西便辞了李周氏出来往三房院里去。到了三房院,见三爷李弘汀和三嫂李易氏在下棋,就拜见了,站在一边儿看了会儿棋,才把自己送来的东西让丫鬟们奉上。

李易氏吩咐人把八岁的文哥儿和五岁的丽姐儿叫了来。乔珍自然是把自己亲自做的合着两人属相的香布袋给两人戴上。同时把自己亲自做的粽子也提了几串给三嫂李易氏。

李弘汀两口子谢了乔珍,李易氏便送了乔珍出来,外头悄悄跟她说:“四弟妹,你不知道,我昨儿个去席姨娘那里,听她说公公和婆婆有意思要给四弟指一个丫鬟做通房呢,你也知道这要是通房有了身孕,可不是要抬姨娘了么!”

席姨娘是国公爷李有贞的妾氏,是三爷李弘汀的亲娘,虽然李易氏奉李余氏为婆婆。但是隔三差五得也会过去跟席姨娘说话。

这话甫一入耳,乔珍不由得一惊,就算是她素日再怎么淡定,但听到这话还是被惊到,隐隐的心里添堵。自己嫁给李弘济到今年九月便是三年了。一般的公侯之家的子弟要是娶亲三年,正室还无所出的话,公婆定然是会自己儿子纳妾的,只一句话,为了家族子孙血脉绵延。并且,李弘济还不是世子,若是世子的话,公婆乃至丈夫都会再等一等,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妾氏生下第一个男孩儿,毕竟嫡长子承爵是天经地义的事。搁到李弘济这里,公公婆婆要指一个通房给李弘济简直再自然不过。

前世,乔珍嫁给吴义权时,刚嫁过去,就知道他房里有通房丫头,还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到后来,还不到一年,房里又添了两个自己陪嫁过去的丫鬟。只不过,这些通房丫头,在自己没有生下康哥儿以前是一概要喝避子汤不许怀孕的。

等到她生下康哥儿和枫姐儿后,这几个通房丫鬟便经婆婆同意停了避子汤,不上两年俱都有了身孕,纷纷抬了姨娘。再往后,这些姨娘们就跟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宠。如今想起来乔珍脑仁儿都疼。

“三嫂,此话当真?”乔珍捏了李易氏的手问。

李易氏压低声音道:“我骗你作甚,这个话呀是公公亲自在枕头边上跟席姨娘说的,真真儿的,一点错不了。”

乔珍默然,慢慢松了李易氏的手,说:“我知道了,多谢三嫂跟我讲这事儿。”

李易氏便问:“四弟妹,这事儿你打算怎么办?”

乔珍知道这个时空的公侯之家的男子们,几乎没有不纳妾的。若说是什么阻拦等等的话,只不过是说笑罢了。在纳妾这个事情上,乔珍从来不知道李弘济的意思,只是知道在自己嫁过来之前,他房里没有通房丫头。只因为李弘济那个时候也不大,年纪小,屋李没有通房丫头也说不上奇怪。

☆、第123章 纳妾(2)

见乔珍默然半响不说话,李易氏便说:“四弟妹,要我说呀,你也别想不开,如今但凡有点儿身份的官宦之家的男子,哪一个不是三妻四妾的。既是公公和婆婆要指给你一个丫鬟给四弟做通房丫头,你呀就从自己陪嫁的丫鬟里挑一个出来做通房丫头,总归是自己人,不比婆婆指给你的好么?将来即便是有了身孕抬了姨娘,也还是奉你为主,算是你娘家人,记你的情,也好拿捏些。你说是不是?我这可是掏心窝子的话,都是为了你好。你人年轻,我这当嫂子的都是把我自己的经验教给你。”

乔珍知道三嫂李易氏在这上头吃过亏,想当初她仗着自己生了三房的长子文哥儿,就不愿意把自己陪嫁过来的丫鬟给三爷李弘汀做妾,结果婆婆李余氏指了个自己跟前的大丫鬟过去给三爷做通房,后头生了武哥儿,抬了姨娘。因为这位唐姨娘是从太太房里过来的,又生了哥儿,所以就不是那么拿李易氏当回事。

况且这唐姨娘又仗着自己年轻有几分姿色,常常和李易氏争宠,颇有些蹬鼻子上眼的意思。恰好这位三嫂是个性子软糯的人,竟拿唐姨娘没啥办法。也唯有生些闷气罢了。所以她有这说法。而且乔珍知道李易氏的说法基本上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思。的确,让一个自己没交情不知道脾性的女子到自己丈夫的身边儿,就意味着给自己埋下了一颗炸弹。只是不知道这炸弹啥时候爆炸,啥时候炸到自己而已。

“多谢三嫂跟我说这些,我知道该怎么办了。你放心。”乔珍终于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