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娘敛财手册(29)

两天后,梅花瓣果然渍好了。

杨萱将厨房里人都打发出去,开始和面做饼皮,杨芷跟着在旁边打下手。

两人都是头一次,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忙活了大半天,足足糟蹋了一盆面外加半斤鸡蛋半斤糖,也没有和成光滑柔软的面团,反而弄得满头满身都是面。

眼看着又到了做饭的辰光,杨萱不能再占着厨房,只能灰头土脸地走到二房院,沮丧地说:“和面太难了,明明我就是按着阿笙说的,两杯水和两瓢面,怎么黏黏糊糊地和不成呢?”

辛氏道:“杯子还有大有小,许是阿笙说的是酒盅,你用了茶杯。”

秦嬷嬷闻言,哭笑不得,叹道:“哎哟我的太太,水跟面就是个大概份量,和面的时候要用手搅着,感觉软了就少加点面,感觉太硬就滴两滴水,没有一杯一杯往里添的。”

辛氏苦着脸道:“我没下过厨房,不懂得这些”,侧头对杨萱道,“下次和面你叫王嬷嬷或者秦嬷嬷在旁边看着。”

杨萱无奈地点点头。

好在她和的那一大盆面也没糟蹋,管厨房的王婆子往里再加了一瓢面,揉成面团,烙出来十几只面饼。

因为里面放了鸡蛋跟糖,竟是出人意外的香甜可口。

而那坛子梅花瓣,可以用来泡水喝,别有一番滋味。

杨萱把这事原原本本地告诉秦笙。

秦笙笑得差点喘不上气,将做梅花饼的步骤一条一条写得更为仔细,还特意送给她两套面点模子。

一套刻着桃花、兰花、菊花和梅花等四时花卉,另一套则刻着莲蓬、双鱼、寿桃等六样吉祥图案。

模子用枣木刻成,纹路清晰匀称,非常精致。

杨萱本不想再尝试点心了,可看到这两套模子,又重新燃起斗志,叫了王嬷嬷在旁指点。

王嬷嬷没让她做点心,先教她做最简单的馒头。用面引子和面,然后在火盆旁边放置两个时辰,等面发开之后揉成团,揪成剂子,塞进模子里磕出来,最后上锅蒸熟。

当天晚饭的主食就是杨萱做的花式馒头。

虽然不太成功,但也能入口。

杨萱张罗着要送给秦笙尝尝,被杨芷拦下了。

转眼间就到了上元节。

上元节阖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汤圆,而灯会便从正月十六到十八,一直持续三天。

秦杨两家约定好十六那天晚上赏灯。

天刚擦黑,秦家的马车就来到杨家门外。

来人除了秦铭夫妻以及秦笙姐妹外,还有秦铭的长子秦渊夫妻以及秦笙的庶妹秦笛,满满当当坐了两车。

杨家中,辛氏怕拥挤,自然是不去的,杨修文嘱托秦嬷嬷和文竹在家里好生伺候,他则带着杨桐兄妹三人一道前往。

京都灯市有好几处,其中最繁华的要数东华门外的灯市,这里也离杨家最近。

马车刚走到椿树胡同便已经寸步难移,街道两边尽是拖儿带女扶老携幼的人群,一个不小心就会冲撞到路人。

杨修文对车夫张奎道:“就停在这里吧,反正距离不远,我们走过去就行,你找地方把马车停好,别碍着人走路。”

杨桐从车辕上跳下来,将杨芷与杨萱顺次扶下车。

这空当,秦家人也尽都下了马车,一大帮人浩浩荡荡地往东华门走。

走不多远,就见天空骤然明亮起来,如同白昼。

拐过弯儿,迎面便是一座两层楼高的灯塔。左边是一条飞舞着的巨龙,右边则是展翅的凤凰,在龙凤花灯四周,挂着近百串九子连珠宫灯,一层层倾泻下来,宛若银河之水降临人间,璀璨绚烂,美轮美奂。

杨修文颔首叹道:“太过奢华了,今岁花灯较之去岁更见张扬。”

秦铭笑道:“上千两银子堆起来的,自然不比往昔。”说罢,指着路旁挂着聚朋匾额的酒楼对众人道:“我与杨大人约了同窗知交在此饮酒。你们自去赏灯,回去时到酒楼找我们即可。”

杨修文嘱咐杨桐,“你好生照看妹妹,若是走散了也别慌张,就朝灯塔这边走,旁边就是酒楼。”又问杨萱,“记住没有,千万跟紧哥哥,倘或跟丢了,就到这里来,或者……”伸手指了路边穿着罩甲的军士,“那些人都是京卫,专门维护秩序,也可以报上爹爹的名讳,央及他们送你过来,爹爹自会答谢他们。”

杨萱乖巧地点点头,“记住了。”

杨修文伸手摸摸她齐整的发髻,又揽着杨芷肩头问道:“阿芷记住了吗?”

杨芷笑道:“爹爹放心,我会照顾萱萱。”

杨修文笑笑,与秦铭大步走进酒楼。

秦渊成亲刚半年,小两口正好得蜜里调油的时候,已经商量好要去吃小食,便先行离开。

秦太太牵着六岁的秦笛,也将杨修文适才的话嘱咐了秦笙姐妹一番。

几人便一同走进人堆儿里。

街道两边的店铺也都挂出了花灯以吸引行人驻足,有些还出了灯谜,如果猜对了,就可以赢得一盏花灯或者进店挑选一样指定价格的物品。

杨桐连接猜中了好几个,顿时来了兴致,索性站在路旁绞尽脑汁地猜谜。

杨萱对猜谜没兴趣,就跟秦笙闲话。

秦笙道:“你不用着急,我刚开始学做饭的时候也闹出过许多笑话,还差点把厨房点了。”

杨萱诧异地问:“你自己会生火?”

秦笙笑道:“慢慢学的,别人生火不容易掌握火候,索性就自己生火。”

杨萱伸出白嫩纤细的手瞧了瞧,皱着眉头问:“你不怕弄脏衣裳,弄脏手?”

秦笙道:“仔细点儿就不会,我喜欢鼓捣饭菜点心,但是不经常做,我娘怕我糙了手,说姑娘家手太粗糙不好看。”

两人一边说话一边随着人流慢慢往前走,不多时走到卖杂货的摊位旁。

杨萱最喜欢逛杂货摊,往往能买到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当下就拉着秦笙近前去看。

摊位上东西琳琅满目,有针头线脑、有香囊手帕、有胡粉胭脂,还有孔明锁、九连环等小玩意儿。

杨萱买了一套十二根的绣花针和一只手掌心大小的西洋镜,最后又取过花样子一张一张翻看着。

秦笙凑上前,两人嘀嘀咕咕地分别选中三张好看的。

杨萱问过价钱,从荷包里抓出一把铜钱,数出来二十文交给摊贩。

摊贩递给她一只小小的南瓜灯,“姑娘留着玩儿。”

南瓜灯只拳头大,里面短短一节蜡烛,倒是可爱。

杨萱笑问:“大叔,您那里有没有火折子,我想提着照路。”

正月十六月亮圆得像是银盘,再加上周遭俱都是点燃的花灯,亮得近乎白昼,哪里用得着照路?

摊贩知其是孩童心性,并不说破,爽快地掏出火折子,将蜡烛点上,又叮嘱道:“提的时候平稳些,别歪着免得烧了外头的纸。”

杨萱谢过他,将南瓜灯提在手里,乐呵呵地说:“小时候家里不让出来看灯,我爹就把花灯买回家,让我提着满院子疯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