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娘敛财手册(163)

杨萱本不关心会试,可卖榜文的小贩说得可怜,“姑娘,纸笔都得花本钱,要不十文钱我给您两份?”

杨萱被逗笑了,“两份都是一样的,我要那么多干什么?”

小贩道:“多看一遍,看完了还能引火。”

杨萱不愿跟他争辩,掏出十文钱,买了一份回去。

吃过夜饭,杨萱对着烛光从头到尾看了两遍,这科共录了二百四十八人,没有熟悉的名字。

范诚没有中。

意外的是,夏怀宁也没中。

他前世都是考中探花郎的人,转世而来五年多,竟然连个进士考不上。

杨萱默默念叨句,“上天开眼,合该不能教这种龌龊心肠的人做官”,心满意足地睡下了。

正睡得迷迷糊糊,突然听到大街上传来紧促的马蹄声,伴随着纷乱的脚步声。

大黄“汪汪”地吠叫着。

杨萱心头一惊,忙穿上夹袄,披了披风走到院子。

天色才刚蒙蒙亮,清冷的春风扑面而来,杨萱禁不住打了个寒噤,见松枝披着夹袄正从东跨院走过来。

显然也是被外面的噪杂声吵醒了。

松枝悄声道:“街上多了好些军士,隔着两三丈就站着一人,还有头领来回巡查。”

话刚说完,不知何处突然传来几声沉闷的钟鸣,接着京都的寺庙道观次第响起此起彼伏的敲钟声。

“是不是圣上殡天了?”杨萱脱口而出,迅疾掩住嘴巴。

松枝吓了一跳,却凝重地点点头,“十有八~九,我出去看看,兴许有告示贴出来。”

说罢绕过影壁走出去,过了约莫一刻钟,回转来,肃然道:“果然是圣上驾崩了,即日起着天下百姓禁婚姻嫁娶、禁饮酒作乐、禁荤腥宰杀百日。”

这空当,春桃与文竹也都起了身,听闻此事,都愣在当地。

半天,文竹才道:“不会变天吧?”

杨萱摇头,“不会,肯定是太子殿下登基……”垂眸瞧见摇着尾巴的大黄,低声道:“往后真的吃要全素了。”

就是想吃肉,外头也没有卖的。

杨萱这里还好,原本就在孝期,不管穿着还是屋里摆设都是素淡为主。

最忙乱就是那些才刚嫁娶或者打算嫁娶的人家,红灯笼刚挂上就得换成白灯笼。

还有人心惶惶的学子们。

按道理,会试发榜之后三天,就是三月十一要进行殿试,前八十人复考后,名次高的二十人可以得见圣颜,由御笔亲批名次。

次日,也即三月十二,要状元游街。

没想到,圣上竟然在这个时候驾崩,还有人主持殿试吗?

第110章

好在, 隔天另有告示出来, 殿试将延期两个月,至五月初八,由新任天子主持。

告示一出, 人心立时安定了。

名次靠后的同进士大多数打算回乡等候朝廷分派职差, 有少部分想在京都游玩几日,趁机谋个职缺。

而有资格殿试的前八十名,则留在京里各自寻了住处准备殿试。

因为国丧, 沁香园的生意一落千丈, 醉墨斋却丝毫没受影响,反而还兴旺了些。

印章已经刻好了, 杨萱试着印了几页纸,觉得还不错,遂取名忘忧笺。

正好松枝空闲下来, 便拿着印章往纸上印。

四种图样, 各印出来一刀,送往醉墨斋去卖, 不到两天工夫就卖了个精光。

钱多急三火四地过来讨, “姑娘, 这阵子往回寄家信的人多, 那点纸根本不够卖,请松枝小哥加点紧, 再送些过去。”

松枝便与文竹轮番往素宣上盖印章, 春桃则等待油墨晾干, 把盖好的纸笺摞起来,仍是一刀一刀地放。

杨萱没想到纸笺会如此受欢迎,特地给张继跟辛媛写信,感谢他帮忙找了画工极好的李山做画,又说要给杨桂请先生,问他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张继很快回了信,说李山就跟合适。

李山是江西人,这次未能榜上有名,想暂且留在京都耽搁一年,等明年开恩科再下场。

因要租赁房屋,加上他平常仗义大方,手头有些紧,正打算寻个事情贴补下生计。

除去这些不提,张继说李山性情疏狂,多才多艺,善画善琴,当然学问也不差。杨桂既然无需参加科考,只学习四书五经太过枯燥,倒不如多学些其它才艺,还能多些乐趣。

送信的小厮还带了一整套茶具,说是辛媛交待送来的。

茶具是折枝莲花纹的青花瓷,一只茶壶带六只茶盅,并盅盖和底下的托碟,非常清雅。

杨萱笑笑,当即给张继回信应允。

过得三日,张继带了李山往椿树胡同来。

杨萱原以为李山会是个斯文清秀的读书人,没想到他身材很高大,跟萧砺的身形差不多,却是生得好相貌,双眉浓且黑,鼻梁高而直,一时竟辨不清是儒雅之中带着几分豪气还是豪气中带着几分儒雅。

李山也很意外。

他已听张继说过,醉墨斋的东家是位女子,此次是为胞弟聘请先生。

醉墨斋在京都士子中名声颇佳,不单因为东西好,价格童叟无欺,还因为掌柜有学识。

通常纸从外地运过来的时候,边角处会有磨损,其余铺子会将磨损的地方裁下来用来试笔试墨,而醉墨斋试笔的纸也是正经能卖钱的好纸,每有士子雅兴上来留下诗作,掌柜的还会略作裱糊,用麻线系在架子旁以供他人赏鉴。

有时候,学子们不需要文具,单只为了看看是否有新作,也喜欢去醉墨斋逛逛。

李山去过两次。

头一次去买了两支大白云并一刀澄心纸,因为澄心纸最下边几张被压得有些皱,伙计特地补给他十张湖色素宣,说是他们东家亲手所制,只送不卖。

故而当张继提到醉墨斋东家想要画几幅工笔画,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再一次去,则是跟同窗去看新诗。因一时技痒,便依着原韵作了首同题诗。

谁知掌柜看到署名后,将他们几人所购物品尽数让了利,还说往后凡他光临铺子,任凭什么物件都让三分利。

银钱事小,却让他在同窗面前面子十足。

李山一直以为能经营醉墨斋的女子,必定是位三十左右,豪爽泼辣的女子,没想到面前之人才十三四的年纪,又是生得如此漂亮。

就像春日初初绽开的野山樱,纤弱缱绻,仿佛风一吹就要从枝头飘落。

李山不由自主地放缓声音,拱手行个礼,“杨姑娘,不知所教学生现在何处,能否请来一见?”

杨萱忙让春桃将杨桂和薛大勇唤出来,介绍道:“大的那个叫薛大勇,将近七岁,小的这个是杨桂,刚满五岁,他们两个都才开始描红,读过几遍《三字经》。”

李山低头看着面前恭敬行礼的两人。

薛大勇鼻直口方举止稳重,杨桂眉目清秀,一双乌漆漆的眼眸甚为机灵,只是神情中略有些胆怯。

当即心中有了数,温声道:“你们两个先把自己的名字写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