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娘敛财手册(154)

才只数月不见, 她脸色变得憔悴,性子也变得……刻薄了。

跟铺子的伙计竟是有说有笑。

而且还自己开铺子,天天抛头露面,因为一文两文钱的小利算计。

范诚自责不已。

假如他没有退亲, 而是看到杨家落败立刻把杨萱接回家里照顾,她肯定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她成为一个市井妇人。

见杨萱要离开,范诚忙出声阻拦, “二姑娘。”

杨萱挑眉, “有事儿?”

范诚四下看了看, “二姑娘,能不能借一步说话?”

“不用,”杨萱断然拒绝,“范公子是读书人,想必不会做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范诚面色红了红,再回头瞧了眼,掌柜的正斜靠在椅子上,两眼微阖似是在打盹,那个话多的伙计在整理笔筒里的毛笔,也没有注意这边。

心中略略松了松,低声道:“二姑娘,我上个月参加乡试,已经成为举人了。”

杨萱抿抿唇,“恭喜!”

范诚瞧见杨萱唇角的浅浅笑意,似是得到了鼓励,继续道:“明年我还想试试春闱,这科考生少,兴许能取中,即便考不中也没关系,我现在每月十两银子月钱,加上前两年攒下的,差不多有二百两,姑娘拿着去用,别再出来抛头露面了,名声不好。”

杨萱仰起头,打量范诚两眼,“范公子当真这么以为?”

范诚重重点点头,很认真地说:“二百两省着点花用足够三五年用的了,以后我还能再攒出来。”

杨萱笑笑,“多谢范公子好意,很抱歉,我不需要!第一,我没觉得抛头露面有什么不好,反而,花着爹娘银子养别的女子,更不能接受;第二,二百两银子我还真没看在眼里,我要给弟弟请先生,要置办宅子,以后要给他准备聘礼,范公子几时能自己养活自己了,再动脑子想想。”

说罢,披上斗篷,扣上风帽,撩帘离开。

范诚失魂落魄地站在原地,半天没出声。

钱多将他之前选好的笔墨拿过来,笑问:“公子,这些东西您还要不要了?”

范诚回过神,忙道:“要,要,多少钱?”

钱多一五一十地算过,“看在公子跟我们东家认识的份上,把零头去了,共是六百二十文。”

范诚递给他一吊钱。

钱多边数算,边道:“公子听小的一句劝,帮人不是这么个帮法儿。公子真要对我们东家好,就离得远远的,两不相干。如果实在过意不去,我们东家有家点心铺子不赚钱,公子多去照顾下生意也就是了。”

范诚拿着笔墨,收好找回来的铜钱,默默地走了。

杨萱对范诚并没有多大恨意,只是觉得范诚“幼稚”得可笑,都年近二十了,做事情还这么不动脑子。

现在范诚尚未成亲,从范三太太手里抠银子花,可能范三太太不会太过计较。以后娶了妻子呢,每个月还省出银子接济外头的女人,家里妻子能高兴?

要是娶个强悍的,说不定能寻到外面把人生吃活剥了。

就这样还自以为是对她好……

范三太太那么精明能干的人,怎么养得范诚丝毫不通人情世故?

杨萱一路腹诽着回到椿树胡同,不成想床头竟然又多了一封信。

摸起来很厚实。

杨萱不由微笑,低声道:“就是不应该给你写信,也让你知道一下挂念人的滋味。”

因为上封信依然只有半页,杨萱心里存着气,有意没有回复。

果然萧砺就主动写了信回来,而且前所未有地写了三页。

信上写他在大同过得很好,大同已经下过两场雪,比京都要冷一些,但是穿着兔皮夹袄就很暖和。卫所里隔三差五会宰一只羊,羊肉片下来涮锅子吃,羊架子则炖成羊汤,里面放葱段姜块,还会洒一把芫荽末。他不喜欢吃芫荽,每次都要撇出去。晚上喝一碗热热的羊汤,整个夜里都不觉得冷。

让杨萱也去买些羊肉羊骨头给杨桂炖汤喝。

他建议杨萱买山茶,山茶花朵大,过年时候看起来喜庆。至于院子里,等四月他回京都,一起栽棵桂花树,这样到了秋天,满院子都是桂花香。

然后再安上石桌石椅,夏天可以在院子里吃饭……

看罢信,杨萱既是欢喜又觉得难过。

很显然萧砺年前是赶不回来了,要等到四月……还有小半年的时间。

杨萱怅惘地再读一遍,把信收进匣子,对春桃道:“等明儿买些羊肉回来涮锅子吧,再炖锅羊汤,冬天喝羊汤补气。”

春桃笑着应好,“姑娘也该喝些肉汤养养元气……其实别人家里说是守孝,也并没有吃全素,都是表面看着素,私下里没断着吃肉。”

这几个月,因为有杨桂跟薛大勇,家里隔三差五就买肉,但杨萱却是一口没沾过,都是挑着青菜叶子吃。

杨萱忍俊不禁,“你又知道了?”

“以前王嬷嬷说的,有些大户人家的夫人,偷偷在屋里藏一罐肉干,馋的时候就吃几块……” 看杨萱好似不相信的样子,春桃又补充,“真的,王嬷嬷有个同乡就在那个什么府里当差,瞧见过下人买了肉干送到夫人院子里。”

杨萱笑笑,“我也不是全素,上次包的萝卜馅饺子,里面不也有肉末?”顿一顿,“看着哪天天儿好,咱们去丰台买两盆茶花,再买几个水仙球回来养。醉墨斋的水仙已经开花了,闻着很香。”

春桃应道:“以往咱们都是冬月养水仙,正好过年时候开。不如后天就去,叫松枝也跟着。”

杨萱点头,“对,之前竹韵轩摆的花就是松枝和松萝去挑的,”想一想,又道:“你跟松枝带着阿桂他们去,我和文竹到铺子里……就是得好生看着阿桂,别让他给人踩了苗子或者碰掉花骨朵。”

两人商定,待松枝跟文竹回来就把此事告诉他们。

松枝毫无异议,极痛快地答应了,“好,我认识两个花农,家里养的花木不错,而且他们不糊弄人,卖的花苗都是实打实长出根来的,不像有些人,在花圃里看着好,挪回家没几天就枯死了。”

笑一笑,对杨萱道:“今天点心卖得多,范家少爷去买了一两半银子的点心,两手提不动,现叫了辆车给他送回去。”

杨萱长长呼口气,没作声。

转过天,春桃买了羊肉,一大家子人不分主仆围成一桌吃了羊肉涮锅。

再过一天,松枝带着兴高采烈的杨桂等人去了丰台。

杨萱锁上门,跟文竹一道到沁香园,刚进门,就闻到糕点面食特有的馥郁醇厚的香气,让人口齿生津。

而文竹勤快,把地面扫得纤尘不染,榆木架子擦得铮亮,托盘下面衬着雪白的细棉纸。

看上去干净齐整。

只是杨萱在铺子枯坐了一上午,眼看着街上行人络绎不绝,可他们好像完全没看到这里有家点心铺子,也没有闻到糕点的香味,竟是一个客人都没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