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娘敛财手册(127)

等萧砺带着杨桂离开,杨萱忍不住困倦,又躺下睡了。

仍是睡不踏实,隐隐约约总像有人在哭泣,却又是那种压抑着的沉闷的哭声,断断续续的,就在她身旁。

杨萱困惑地睁开眼,面前一片模糊,瞧不真切,只感觉有团昏黄的火焰散发着光亮。

眨眨眼,火焰逐渐清晰,是床头书案上的油灯。

紧接着,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姑娘,您醒了?”

一张圆脸出现在视野里,两眼哭得通红,左唇角有一粒小小的黑痣。

杨萱惊喜不已,“春桃?”

“姑娘……”春桃抽泣道:“姑娘怎么就病了,适才又是热得不轻。”

看到春桃,杨萱精神大振,抿嘴笑笑,“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春杏呢?”

春桃擦擦眼泪,“她这阵子都跟着隔壁绣娘去绣楼上工,最近活计紧,吃住都在绣楼里,两天没回去了。我给她留了字条,她看到后自会过来。”

杨萱点点头,便想坐起身,春桃连忙扶住她肩头,想找个靠枕倚着,可四下瞅瞅没瞧见,仍将枕头竖起来靠着了,问道:“姑娘近些天都是住在这里吗?”

杨萱“嗯”一声,“虽然简陋了些,可总归是个安身立命之所。若非萧大人仗义相救,只怕你我再也见不到了。”

春桃黯然神伤。

市井间传言是极快的,杨家被查封的第二天,春桃就得知了消息,特地赶回去看了眼。只见门上贴了封条,上面盖着红艳艳的官印。

街坊四邻说杨家连主子带下人都被抓走了,一个活物没留下,还说死了两个丫鬟,尸身是被苇席卷着拖走的,流了半条胡同的血。

春桃听得毛骨悚然,跟春杏抱头哭了半夜,转天又到顺天府牢狱门口转悠。

可差役根本不可能让她俩进去,就连她们打听人,也是三缄其口,只说不知道。

两人都不是京都人,在京都举目无亲,什么门路都没有,连碰了好几次钉子之后,只能老老实实地等消息。

可她们又不能干等,杨萱给的那些银钱物品不能动,她们日常嚼用要靠自己赚出来的。

春杏绣活儿好,老早就从绣楼接绣活了。春桃则收些衣服回家来洗,顺带着缝缝补补,日子总是能过得去。

本来萧砺说杨萱找她们,春桃还以为他撒谎,可见到跟在后面进来的杨桐时,心里半点怀疑都没有了,把原本从杨家带出来的金银细软尽都拿上,二话不说跟着来了。

春桃并不是嫌弃萧家,而是觉得自己娇生惯养长大的姑娘不该住在这么简陋的地方。

可听到杨萱这般说,心里也明镜儿似的,再不提萧家寒酸的话,只卯足了劲儿用心伺候好姑娘与少爷。

当夜,杨桂跟着萧砺睡,春桃便在杨萱床前铺了床垫子,又是伺候药,又是伺候水,照顾得无微不至。

杨萱仍是没有精神,热度却总算退了。

因家里多了春杏,萧砺便没有再带杨桂出去,自己在外面跑了一整天。

杨桂没人陪他玩,便想起爹娘,哭着闹着要去找辛氏。

杨萱少不得打起精神陪他玩了会儿翻绳,又让春桃跟他在院子里跑了一圈,总算哄得杨桂开心。

她却累出一身汗,只觉得身体又虚了些。

好在,转天春杏找了来,能够帮一把手,杨萱才得以卧床休息。

连续三天,萧砺都是清晨天刚放亮就离开,直到天黑透了才回来。

饭也不曾在家里用。

杨萱觉得很是对他不住,自己占了他的房子,却把主人逼得没法待,春桃与春杏倒是松了口气,萧砺不在,她们自在许多,否则家中杵着个年青男人,该是多么不方便。

第四天,杨萱病情大有好转,萧砺也难得的早早回了家,正赶上春桃做的打卤面。

杨萱请他在屋里吃,萧砺不应,自己端只大海碗到东跨院去了。

等到吃完,才过来正院,瞧瞧将春桃叫出去,“……明天午门问斩,别让姑娘出门,免得在外头听到风声。我已经订好了寿衣棺材,明天先把尸身装殓好,再拉回家。犯官不得搭建灵堂以作拜祭,只能挂几盏素灯笼,白幡、白烛、麻衣等物我也订下了,明儿大概未正时分会送来……你们多劝着姑娘,别太难过伤了身子。”

判文已经下来了,男丁斩首,女眷流放。

辛氏要追随杨修文,自愿跟着去午门,而王姨娘被流放湘北三年。

萧砺不想让杨萱姐弟见到行刑的场面,毕竟那种地方,看到了就是一辈子的噩梦。

春桃只觉得脑门突突地跳,想哭却不敢哭,只苦苦地忍了,一桩桩将事情记在心里。

回到屋里,杨萱正攥了杨桂的手凑在灯前教他写横竖撇捺。

昏黄的灯光照在姐弟两人脸上,温暖而静谧。

春桃顿时红了眼圈,又掉头出门,深吸口气平静片刻,到厨房兑了洗脚水端到东次间,笑着道:“天儿不早了,桂哥儿洗洗脚吧。”

杨桂放下手中的笔,盯着杨萱道:“姐,我想娘亲,我想去找娘。”

杨萱轻声安慰他,“阿桂乖,赶紧去睡觉,明儿就能见到娘了。”

春桃手一抖,洒出半盆水。

杨萱仿似没瞧见般,亲自给杨桂脱下鞋袜,帮他洗了脚丫子,这才让春杏抱着他去找萧砺。

等杨桂离开,杨萱问道:“萧大人跟你说什么了,明天要行刑?”

春桃不便隐瞒,将萧砺的话一一重复了遍。

杨萱淡然地道:“明天你跟春杏在家带着阿桂,我要去刑场送我爹娘一程……寿衣店若是送了东西来,只把白烛麻衣留下,其余的尽都退了。在别人家,不好大肆张罗丧事,我也没想把棺椁抬过来,先找个寺庙寄存些时日,从寺里直接发丧……”

第86章

第二天, 杨萱起了个大早, 告诉萧砺自己的想法。

萧砺思量片刻, 应道:“好,我先去往寺庙里看看, 约莫巳初回来。行刑是在午时三刻, 耽搁不了。”

午时三刻据说是阳气最盛的时候,选择此时行刑,阴气会很快散去,不能汇聚成冤魂徘徊不散。

杨萱屈膝端端正正地行个福礼,“多谢大人。”

萧砺没搭话,到东跨院牵了马出门。

时辰尚早,杨桂仍在睡着。

杨萱趁机将春桃跟春杏两人叫到面前, 诚挚地说:“先前我病着, 只巴望你们早点过来帮把手, 没有思虑周全。你们两个如今都是自由身,可想好以后有什么打算了?”

春桃毫不犹豫地说:“我七岁那年到了杨家,如今整整十年, 我哪里都不打算去, 还想跟在姑娘身边。”

春杏则有些迟疑不决,片刻才开口道:“我也愿意伺候姑娘,可又想去绣楼上工……我跟春桃一样都是在杨家待了十年, 太太跟姑娘对我们的好也都记着。本来是因为害怕不敢出府, 这阵子觉得跟那些绣娘说些闲话也挺自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