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妻谋略(193)+番外

第123章 表白

又思及, 去灯市那天, 魏珞曾问她,“假如我不在家,你会不会因为寂寞而喜欢别人?”

她回答了不会, 她说有了珍珠绝不可能再看上鱼眼。

可脑子那么蠢笨的人,到底会不会想明白?

杨妡迫不及待地想见到他,想清清楚楚地跟他说,她只单喜欢他一人,别人长得再俊俏, 生再富贵, 文采有多好, 在她心目里,总不及他万一。

若他留在京都, 她就在秋声斋等他休沐,若他仍想去宁夏,她也会跟着他去。

这么好的男人不牢牢地抓住, 她还怕别人抢走了他。

杨妡扬声唤红莲,“把衣裳拿进来。”

红莲急忙应着, 将衣服抱进去, 瞧见地上跪着的青枝, 吓了一跳, 却不敢多问,垂手静静地站在旁边。

杨妡一件件将衣裳穿整齐,才淡淡地说:“青枝犯了错, 把她卖身契找出来,明儿一早送走。”

“不,姑娘!”青枝猛地抱住杨妡双腿,“姑娘别赶我走,我可以不进屋伺候,我可以干粗活,扫院子倒夜香都成,只求姑娘将我留在身边,我能远远地看上姑娘两年就成。”

杨妡冷冷地俯视着她,“你这几个月的规矩白学了?主子的话也敢不听?”

“姑娘,奴婢不是不听,是实在不想离开姑娘。”

“既然如此,”杨妡缓慢却坚定地说,“红莲,去二门把上夜的婆子唤几个来,打一顿再发卖出去,卖得越远越好,再不许回京都半步。”

红莲扫一眼杨妡,低应道:“是。”

青枝不可置信地仰望着杨妡,“姑娘怎么能这样?”边说边站起来,神色之间尽是不忿。

她这一站,比杨妡与红莲都高处半个头,身形又健壮,将净房门口堵了个结实。

红莲警惕地张手将杨妡护在身后,急切地道:“青枝,你别冲动,别乱来。”

杨妡面色不变,轻蔑道:“你说,对于冒犯主子又不服管教的奴才该怎样?不打死你,已经是念着你这几个月的用心上。”顿一顿,又道:“你若老实捱了这顿棍子,我仍将你卖身契还给你,随便你往哪里去,找你那个姨娘也好,重新寻主家也好。倘或你仍犟着不服管,就只能卖到京外。你别不服,你即便能跑出这个院子也跑不出二门,更没法逃出府去。”

青枝动容,思量片刻收敛了怒气,复又跪下,低声道:“我认罚。”

红莲长舒口气,扶着杨妡走出净房,极快地吩咐蓝艾往外面叫人,又飞速回来仍守在杨妡旁边。

婆子们拿着绳子提着棍子气势汹汹地过来,没往别处去,就在晴空阁院子里,将青枝摁在地上噼里啪啦地打。

静静的夜里,听不见青枝半声□□,只有棍子敲打在人身上发出那种沉闷的“通通”声。

晴空阁的丫鬟们都心惊胆颤地站在廊下看着。

杨妡却跟往常一样,面色平静地坐在妆台前散开了发髻。适才沐浴时,她发髻未解,头发就湿了一点点,这会儿已经快干了。

她慢条斯理地梳着,少顷外头安静下来,红莲进来回禀道:“已经打完了,我让婆子将青枝带到二门看着,天一亮就送出去。”

杨妡“嗯”一声,“你把她的卖身契连同这个月的月钱一并送过去,还有她屋里的东西。”

红莲应声出去。

杨妡把长发结成三股麻花辫垂在脑后,起身挑亮蜡烛,在炕桌上铺好纸笔,打算给魏珞写封信。

可研好墨,才知道根本无从下笔。

该说什么好呢?说她想他了,还是有事跟他商量,还是直接说她就认定了他,谁都不喜欢。

杨妡提着笔犹豫许久最终只写下一句话,“中元节,你有没有空去庙会?”

忽然就明白了魏珞当初写给她的信为什么就只“平安”两个字,怕是跟她一样都有满腹的话却说不出来吧?

第二天,杨妡将信交给杨远桥,“爹帮我送给表哥。”

信未折,杨远桥一眼就看清了上面的字,笑道:“要去庙会,正好我带着嶙哥儿也去见见世面。”

杨嶙拍着手在旁边叫,“去见世面。”

他已经快三岁了,话还是说不利索,就能说个短句子,稍长一点就说不了,还不如杨灏嘴皮子利索。

张氏有些着急,天天吩咐奶娘丫鬟不停地逗他说话,杨远桥却不以为然,乐呵呵地说:“贵人语迟,咱们嶙哥儿嘴上不说,可心里有数儿。”

杨远桥有子万事足,每天下衙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逗着杨嶙玩,早起上衙前也必须看上杨嶙一眼才安生,完全把杨妡忘在了脑后。

张氏却不然,挥着手道:“你们爷俩到外头玩去,我有话跟妡儿说。”待杨远桥抱着杨嶙离开,便郑重问道:“怎么半夜三更地发作起丫鬟来了?”

杨妡已料到是这事儿,早想好了一套说辞,“青枝笨手笨脚,倒水时差点把我烫着,说她两句竟然还敢回嘴。也不是这一件事儿,往常她也不怎么服管教,正好赶在我气头上了。”

张氏并不怀疑,叹一声,“看着挺老实的,不像那种奸猾的。”

杨妡暗暗冷笑,青枝看着确实老实,可就是这般老实的人竟然敢打主子的主意。也就是她前后加起来活过三十岁了才不怕她,要是换成原主小姑娘,被这么身强力壮的人苦苦纠缠着,未必能够应付。

这种事儿,只要有过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等三五次后,谁还能说清当初到底是被逼无奈还是两厢情愿?

原主小姑娘生长在深闺后院,几乎足不出户,看得书也有限,除了佛经跟女四书再无其他,又从哪里知道磨镜之事?

未必不是青枝死缠烂打动手动脚。

可前世,到底真相如何,已经无法去探究了。想必魏珞也不一定愿意提起这件事。

***

五天以后,六月三十晚,魏珞休沐时才看到杨妡的信,忍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屁颠屁颠地去了竹山堂。

杨远桥还在内院没出来,晨耕也去吃早饭了,只有晚钓在。

晚钓已知自己是要作为陪房跟着杨妡去秋声斋,往后少不了跟魏珞打交道,便笑着招呼道:“表少爷过来了,前两天五姑娘来借书没找到,正好刚才找到了,我去二门让婆子送进去,劳烦表少爷帮忙照看一下,若有客来,请他稍等片刻。”

魏珞起先没反应过来,稍思量才意识到晚钓是要往内院给杨妡送个信,不由咧开嘴笑道:“行,你去吧,我正好看会儿书。”

晚钓笑一笑,随意寻了本诗词册子往二门去。他并不担心杨远桥说他擅离职守,一来魏珞是未来女婿又是常客,二来杨远桥重要物件都在书房内室,门上挂着锁,而外间都是家中子弟或者亲朋好友常借的书籍,并无私密之物。

二门上婆子拿到书,就打发一个未留头的小丫头送到晴空阁。

小丫头才七八岁,口齿倒伶俐,脆生生地道:“晚钓哥哥说姑娘前阵子寻书,正好今天魏府表少爷还了回来,问姑娘是不是这本。如果不是,晚钓哥哥另外找出好几本差不多的,请姑娘什么时候空闲了就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