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妻谋略(134)+番外

“那母亲就一次一次看着舅母陷害张氏?母亲乃外祖母亲自教导,深得徐大儒门风,而舅母就是长在田间没读过书的乡野女子,儿子不明白得是母亲怎么就如此听舅母的话?下次舅母想杀了我,是不是母亲还会在旁边递刀子?”

“孽畜!”魏氏怒道,“你就是那么想你娘,把你娘看成杀人帮凶?”

“难道不是?”杨远桥反问,忽而跪在地上,恳求道:“儿求母亲放我一条生路,儿不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母亲,分家吧,儿子带着张氏找个僻静地方过安生日子。”

“别指望,我跟你爹都在,绝不可能让你分家。”

杨远桥冷声道:“那好,母亲把舅母带来的东西给我,我到魏家门口当着大家伙的面烧了去,从此断掉这门亲。”

“你……你这是忤逆不孝!就算不是你的岳母,那也是你的亲舅母!”魏氏气得几乎说不出话,如果真跟魏府交恶,那她就没了娘家,没了靠山,说不定杨归舟也会指责她。

“亲舅母?”杨远桥冷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仇人呢……反正有儿子没舅母,有舅母就没儿子,母亲非觉得舅母更重要,那么等父亲生辰过完,我立刻带着张氏出去住,母亲也好清静点,免得看着张氏不顺眼。”

不等魏氏吩咐,杨远桥自己起了身,拍拍衣襟几不可见的尘土,慢悠悠地离开松鹤院。

魏氏颓然坐下,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久久地沉默着。

杨远桥回了二房院,张氏刚歇晌醒来,因怀着孩子不敢太用冰,便坐着窗口摇着团扇扇风。杨远桥拧一条温水帕子替她拭了汗,又接过团扇轻轻摇着,“如今父母都在,假如分家的话,先拿出六成归长房,其余四成再重新分,我估摸着最多能分到二成,恐怕还不到,你是怎么想的?”

张氏瞥他一眼,问道:“伯爷跟老夫人都同意?”

杨远桥摇摇头:“眼下是不同意,可我跟母亲说了,要么分家要么跟隔壁魏府断了往来,母亲定然不愿意……分家之后肯定清静不少,你就不用跟着受气,只是吃穿用度不比现在宽裕,我怕委屈了你。”

张氏垂首,低声道:“没什么委屈的,没出阁时,每季添置一身新衣就欢喜到不行,现在每季缝六身八身也不觉得高兴。”

“好,等父亲寿诞后我跟他谈一次,如果行的话,我再去寻合适的宅子……保定赵府这几日就托人来提亲,你辛苦些,先把阿娇的亲事定下来。她的嫁妆不用你费心,我交给薛姨娘去办。”

张氏轻轻“嗯”了声。

隔了两天,赵府果然找了媒人来,是六科给事中张正茂的太太。六科不过是个正七品的官阶,但职权颇大,掌封驳、规谏﹑补阙﹑拾遗等,可以直达圣听。

对于二房的一个庶女来说,算是给足了面子。

魏氏说是不再掺和二房嫁娶之事,但架不住她控制欲强,二话不说就请了魏府秦夫人做女方这边的媒人。

秦夫人行事还算妥当,加之张氏不愿多费心神,乐得放手由魏氏张罗。

当下两家交换了庚帖,各去找人合八字。

但凡高僧、道士以及相师在测算姻缘时,只要不是大凶大恶之兆,都乐得成人之美,批作天作之合或者琴瑟相和。

此次测算也是如此,上上吉的签语。

杨娇的亲事就此算定下来了。

魏氏又了却一桩心事觉得颇为得意,再一琢磨,姑娘家只剩下杨娥跟杨婧还没着落,杨婧刚九岁,不用着急,而杨娥眼瞅着就要十七,实在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得抓点紧才成。

谁知就在这时,京都却悄悄流传开一件事。

流言往往是当事人最后知道,杨归舟被蒙在鼓里好几天,还是一位嘴快的同僚不小心漏出话风被他听到了。

追问之余,杨归舟气得胡子抖个不停,铁青着脸回到家,劈手将魏氏刚沏好的一壶热茶扫到地上,手指虚点着魏氏鼻梁,“你……你那些好亲戚,不把杨家的门风败坏了不算完?”

魏氏老脸涨得通红,问道:“伯爷有话好好说,进屋就摔摔打打算什么?”

杨归舟怒道:“我能好好说吗?朝中上下都传遍了,你那个嫂子挑唆着阿峼把嫡母肚子里的孩子给弄死……”

第85章 计划

魏氏大吃一惊。

这种事情可以说是不孝不悌不仁不义, 别说绝无可能在官场立足,就是在市井间也要被人指着鼻子骂。

空穴无风, 这话到底是如何传出来的?

魏氏急忙让珍珠到外院请了杨峼过来。

杨峼面色非常平静, “……那天正好在角门遇到外祖母上轿子,外祖母确实说过这样的话, 她说我要是个男人就把母亲肚子里的弟弟弄死……想必门房跟轿夫都听到了。”

“那些吃里扒外的家伙, 回头一个个都发卖了去。”魏氏咬着牙恨恨地道。

杨峼淡然道:“也不见得是他们,外祖母嗓门一向大,当时角门也正有人经过……再说京里既然传开了,卖不卖不差什么。”

魏氏一个头两个大, 心里只把毛氏恨得要死。

毛氏要害张氏的孩子,她只觉得不应该,而现在毛氏是要断杨峼的官路,这不啻于往魏氏心尖尖上捅刀子。

杨峼苦读十余年, 不就是为了能谋得一官半职?

杨峻是长房长孙, 以后能承爵,而杨峼没有承爵的机会, 只能在官场上一步步地捱。

谁知道就闹出这样的事来?

毛氏这张嘴,真该给她上把锁。

看着杨峼无可奈何的样子,魏氏眼圈一红差点哭出来, 忽地就想起杨远桥的话,也许真该跟魏家断了往来,让毛氏就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折腾算了。

杨峼见魏氏难过,反倒笑了笑, 安慰道:“祖母别着急,其实也没事儿,只要母亲平平安安地把弟弟生下来,不就说明流言是假的了?即便外祖母说过那话,可我决计不会做亏心之事,便是有人想做文章也没法下笔。”

魏氏想想也是,连着念了两声“阿弥陀佛”,“佛祖保佑,让张氏顺利诞下麟儿。”

虽然杨峼的解劝让魏氏宽慰许多,可流言毕竟在京都流传开了,杨峼的名声多少受到了损失,最起码先头曾托人递话的几户人家,忽地就大张旗鼓地相看起亲事来。

钱氏自然明白,那是人家在表明态度,不考虑杨峼,要重新选婿了。

好在到了六月,杨家又出了件喜事,卢氏有了身孕。阖府上下自杨归舟到杨峻,都乐得合不拢嘴,钱氏更是高兴得不行,一天好几次往卢氏那边跑。

因为这桩喜事,加上杨归舟的生辰将至,钱氏完全顾不上杨娥的亲事。

杨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松鹤院的时候不免就带出几分怨气,话里话外挤兑钱氏没把自己的事情放在心上。

魏氏也正因卢氏有孕而欢喜,便替钱氏分辩道:“你大伯母进进出出为你忙活了一年多,这会儿你大嫂有孕,她年纪轻又是头一胎,你大伯母多照顾她也是应该,你就别跟着添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