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历史直播](170)

作者: 三傻二疯 阅读记录

这一番话荒谬之至,虽然惊醒了傅、李二人,却听得他们无语半日,好容易才挤出一句话来:

“殿下说笑了……”

·

“朕的意思。”皇帝缓缓道:“是照着这本书的样子,改一改科举。”

魏征与房玄龄一起行礼,而后小心接过了侍女捧上来的锦盒。盒内赫然一张鲜丽挺括的彩纸:

《中公教育·临考秘籍》

仅仅一看彩纸上绚丽夺目而栩栩如生的图像,便知必是天幕处兑换来的珍宝。魏征小心翻开,却不觉一愣:除了光亮的封面以外,竟然只有寥寥的几页……目录?

却听皇帝微微叹了口气,语气似乎颇为惆怅:

“朕原本也打算尽数换来,但思来想去,那价格实在是太过高昂,只能先换一份目录,供诸爱卿参详参详。”

闻听此言,魏征房玄龄都不由挑起了眉毛。虽尔不知皇帝偏差值的具体储备,但毕竟是极为惊人的天文数字。能令这样财大气粗的皇帝都痛感“价格高昂”,这本书到底该是如何的天价?

魏征等默默低头,小心翻开了目录。目录整洁清晰排版美观,以颜色准确区分出了个板块:

“行政能力测试”、“申论”、“专业考核”

而行政能力之中,详细又分为言语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逻辑分析,条分缕析,每一块分列出不同的题型,可谓严丝合缝,排布清晰之至。

都是朝堂上磨砺十几年的重臣,虽然目录中的不少措辞似懂非懂,魏征房玄龄依然迅速领悟了文中的真义——显然,这是一份详尽细密准确可行的考试大纲,而且考察的范围真正是包罗万象统括古今,几乎包含了一个合格官吏所需掌握的一切知识。

不,何止是合格官吏而已?若真有人能在此数个板块中游刃有余,那只要稍加砥砺,恐怕将来是一定能上《名臣传》的!

当然,仅仅从这目录的细枝末节就能推敲出这样一份详尽的大纲,也无怪乎完整书本那高得惊人的天价了——对于皇帝魏征房玄龄等身经百战的顶级人物而言,这本秘籍仅仅是“临考”所用么?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只要拿到了这份目录所对应的题目,那么后世朝廷用人的方针、施政的倾向,乃至有由上到下权力的运转与流变,便等于是昭然若揭了!

这算什么?这算把后世子孙的底裤都给扒了!

显然,天幕绝不愚蠢。稍微泄漏后世的细节可以,但要扒下底裤仔仔细细揣摩清楚……那可就是另外的价钱了。

至于另外的价钱嘛,似乎皇帝暂时还难以承担。

魏征与房玄龄对视一眼,同时俯下身去。

“陛下,这份……目录当然极好。”魏征字斟句酌,缓缓开口:“但若真要照着目录改革科举,是否动作太大?”

——以目录中的内容来看,估计只能将经义与策论塞入到所谓“申论”之中,而其余大半的篇幅,都被什么“数量关系”、“逻辑”充塞。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虽然听着不解其意,但看起来应当是与算学差不多的科目。至今为止,朝廷虽设有“明算科”,但终究是千百年上不了台面的旁门左道而已;如今一跃而成为科举绝对的主流,刺激是不是也太剧烈了一点?

当然,魏征虽然出言进谏,但口气并不坚决——在入宫之后,皇帝已经向他隐约的吐露了传统科举模式的种种弊端;魏征思索再,对改革一事也颇为赞同,只是要尽到谏官的职责而已。

皇帝点一点头,却不觉叹息。

“我何尝不知此理?”他道:“毕竟这份目录上只是空有名目而已,详细内容一概阙如。什么是‘行政能力’?什么是‘申论’?朕虽然有所猜想,但事关重大,总不敢下定论。”

说罢,他挥手招出了光幕:

“诸卿不妨看一看,这本书委实贵的惊人——”

话未说完,却听光幕叮咚一声震响,而后屏幕上方的偏差值数目急剧变化,条形进程图迅速增长扩充,乃至于屏幕已经完全无法容纳,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缩小文字调整比例,适应这高得同样突破天际的数字——

皇帝目瞪口呆:“发生甚么事了?!”

第二声叮咚响了起来,屏幕弹出了红色的通告:

【李承乾、傅弈、李淳风等,合作发现引力定律雏形】

第71章 大唐后事谈(四)

太子所渴望的放风终究还是成了泡影。傅弈、李淳风两人刚打算松口结束今日的教学,宫中派遣的使者便一溜小跑冲入阁中,上气不接下气的传达皇帝的口谕,命太子与两位大臣一同入宫陛见,不得稍有迟误。

太子心下立刻就是咯噔一声响。皇帝当然是慈父,对长子也算颇为包容,但这种慈爱仅限于平时。以他与李丽质往常的经验看,设若在召见傅中书时听到了自己在算学上那并不如意的表现,搞不好就会是一次父呲子啸的大场面。

李承乾开始第一千零一次的怨恨不讲义气临阵脱逃的妹妹。

……要不是惩于秦扶苏之变,历代太子再无居外领兵的先例,他怎么会把这机会让给长乐公主!

但出乎意料 ,皇帝此次召见,并没有在意好大儿的平时成绩。他与傅中书李太史寒暄了数句,而后极为委婉的探听几位专业人士近日的进展。而这一下可算搔到了痒处,傅中书滔滔不绝,立刻向皇帝展示了自己与李淳风等人辛苦砥砺一年多所发现的重大规律,其中夹杂着大量稀奇古怪的术语,显然大大超出了正常人理解范围以外。

于是皇帝的眼神中理所当然的出现了迷茫。不过皇帝毕竟是皇帝,困惑片刻立即展颜而笑,宣称要大大的褒奖一切有功人员,不仅主持此事的傅弈、李淳风受赐黄金千斤,还为所有参与计算与分析的国子监算学博士考课上上,减磨勘,赐绢帛牛酒。

房玄龄魏征垂手肃立在侧,闻言不觉一齐眯眼:赏赐金帛牛酒倒也罢了,“考课上等”却是颇为紧要的大事。初唐规制,每年由吏部考功司主持官吏的考核,国子监博士需考核满三年,结果均为中中以上,才有选材授官的资格,号称“磨勘”。而今皇帝直接赐予上上考课的资格,减去足足三年的磨勘,真正是莫大的恩惠。

朝中高官视考课如无物,这恩典当然无足轻重;但对芸芸低级官吏、翘首以待官职的国子监博士而言,这三年磨勘的差距,那可就太为紧要了。而今被借调来协助傅中书演算的算学博士及诸生少说九十余人,这些人脱颖而出青云直上,恐怕不日就会在国子监中激起滔天的巨浪。

这样的巨浪会引发什么影响?魏征房玄龄老于政事,用头发丝都能想出那些盼官位盼红了眼的底层监生会被挑逗出怎样狂放的热情——对大多数监生而言,朝廷其余的门路都太遥远也太艰难了,唯有这依靠算学博取皇恩的手段,却是切切实实,毫无虚假,足够让卷王们倾注所有的热情。

上一篇:替身 下一篇:如光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