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雾逝人非(4)

主持人简单介绍后,裴越泽站起来,走向布置精美的讲台。莫名的让夏绘溪想起了《夜访吸血鬼》里的汤姆克鲁斯。彼时他还年轻,骨骼清奇,唇色嫣红,脸色苍白,金发微卷,有一张叫人嫉妒的、仿佛天成的俊美的脸庞,眉宇间浮着淡淡的忧郁,似乎蕴着无限的心结和寂寞。

这么一恍惚,也没听见台上说了什么。直到听见工作人员在问:“各位有没有问题?”

问题大都和最近的金融危机有关,夏绘溪听得心不在焉,那支木质的铅笔在手上飞旋,这是学生时代养成的小把戏了。她忽然发现苏如昊已经沉默了很久了,忍不住看了他一眼。

他坐得笔直,目光投向台上那个男人,微卷而纤长的睫毛一动不动,看得出注意力十分的集中。其实这没什么好听的,不过是给导师应个卯,夏绘溪觉得他有些认真过头了。不过他严肃的时候,眼睛分外的闪亮,仿佛是射灯的光打在了黑丝绒上的钻石,璀璨晶亮。

夏绘溪在心底感叹的时候,突如其然的,大门哗的被推开了。

一个中年女人跌跌撞撞的冲进来,一边含糊的大声喊着什么。所有人都转过了脸去看着她。她的情绪十分的激动,一边躲避着工作人员,一边重复着那些没人听的懂的话语。

夏绘溪皱眉,终于勉强听清了几个断断续续的单词:抑郁症,吃药,死。

裴越泽在一瞬间的意外之后,极有风度的停下了讲话。眉目清冷,又似乎完全没有受影响,负手站在一边,嘴角的笑意从无到有,倒愈发浓厚起来。

保安最终将那个女人请出了现场。她犹不愿服从,挥舞着手臂,挣扎着渐渐的从视线里出去了。

夏绘溪第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女人。前一阵的时候市精神科医院出了一起事故,一个二十岁的抑郁症男性患者因为误服了某种镇静剂而意外身亡。属于极严重的医疗事故。他的母亲也一度在各大媒体上曝光,声泪俱下的控诉医院,并获得了一笔天文数字的赔偿金额。

工作人员的脸色苍白,不受控制的看了一眼裴越泽:“抱歉。我们的时间还剩下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哪位?”

现场还有些混乱的时候,苏如昊的声音微冷而清冽,在夏绘溪的耳边说:“药物辅助治疗精神疾病,你怎么看?”他在自己的位置上,指尖拨弄着那支会场统一发放的铅笔,白衣黑裤,眼神清睿,专注的看着夏绘溪,唇畔是一道颇显锋锐的弧度。

夏绘溪也压低了声音:“我是荣格博士的追随者。”

苏如昊的微笑着点点头:“荣格博士并不提倡用药物来治疗精神疾病。”

有人转过头来,似乎对他们的窃窃私语不满,夏绘溪抱歉的冲前排的人笑了笑,打算闭口不言的时候,手心一滑,那支笔就仿佛是灵巧的小兽,一下子掉在了两排桌子之间。她没有办法,只能微微的站起来,探着头去看究竟落在了哪里。

### ###

裴越泽在环顾会场的时候,忽然就看到了一个女孩子。他的眼力自认绝佳,隔了这些距离,可他依然可以确定她是素颜,清淡如水,只是用发箍将散发整齐的束起,露出额头上素滑如雪的肌肤。

有那么一瞬间,他觉得十分的炫目,仿佛似曾相识。

“最后一个问题。”他自若的等了一会儿,看了一眼满场想要发问的记者,最后指了指,“那位小姐。”

话筒递到夏绘溪手里的时候,其实她大脑里还是一片空白,有些愣愣的望着台上的男人,又觉得脸颊发热。她下意识的站起来,手指不受控制的推开了那个开关。最后说脑海里蹦出的第一句话,又茫然的把话筒递还给了工作人员。

会场的音响效果极佳,女声清脆,人人都听得清楚:“请问,您觉得药物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真的有益么?”

耳边有一声善意的轻笑,仿佛是轻雷,在夏绘溪耳边炸响。她转过头去看苏如昊,发现他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轻轻比了口型:“为什么问这个?”

台上的男子仿佛极有默契一般,也在浅浅的微笑,因为长得十分的俊美,裴越泽笑起来的时候有一种叫人异样心折的感觉。他轻描淡写的就转开了这个话题:“关于这个问题,在场有许多的专家,他们比我更适合回答。”说完目光在夏绘溪脸上轻轻停留了数秒,语气柔和:“谢谢提问。”

或许时间是真的到了。他向台下众人轻轻颔首示意,就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接下去还有一些人颇显冗长的致辞。苏如昊不动声色的看着夏绘溪,目光中有一丝淡淡的异样。她的脸很小,侧边望过去,下颌尖俏。白色T恤和深咖色的长裤,加上一件配饰性的小马甲,显得利落干净。等他敛起目光的时候,恰好听到主持人说了句“发布会结束”。

他们坐在角落的地方,于是等着前边的人先走。苏如昊靠着椅子,微笑着问夏绘溪:“你很热?”

夏绘溪摇摇头,掌心不由自主的抚上滚烫的脸颊:“怎么?我的脸很红么?”

苏如昊只轻轻一笑,并没有回答,目光却在不经意间滑向了会场的那个出口。裴越泽在那里停了一会儿,视线遥遥的投过来,落在他们这个角落,仿佛在寻找什么。

几天之后,夏绘溪颇有些意外的接到了一个工作邀请。是一个电视台的编导邀请她去一个访谈节目做特邀嘉宾。至于编导为什么找到她,说起来也颇有一些巧合。总之是在一次校园活动里遇见了,恰好对方觉得她的形象谈吐颇适合出境,于是便留上了心。

她的头一反应是拒绝,最后话到嘴边,还是说“让我考虑一下”。

这种节目在这些年一下子风行起来了。先播出一段生活里的故事。内容也不外乎婆媳、新婚夫妇或者财产分割之类常见的家庭纠纷。然后邀请心理医生替当事人分析,最后矛盾解决,皆大欢喜。

其实这是个很好的工作,因为节目固定,一周一期。而当事人的题材需要去找,特邀嘉宾却永远只有一个。用旁人的话来说,简直是名利双收。

夏绘溪承认,最后吸引自己的还是酬劳,于是在征求了导师的意见后还是答应了。

很多人第一次进演播厅难免紧张,可她缺缺偏偏有一种“于热闹处看冷清”的感觉。录的节目鲜有真人真事,很多都是找了演员找了“剧本”,然后一本正经的演出来的。她坐在一边看得有趣,那些眼泪,那些争执,也难为没有经过培训的大叔大妈们可以演出来。节目最后,照着早就传给她的稿子,她以专业人士的眼光点评几句,大功告成。

也因为这个节目,夏绘溪不大不小的过了一把名人瘾。原本那门课忽然多了很多旁听的学生,也有学生会发来长长的Email倾述心事。就连很多同事同学见了面都会叫她一声“夏博士”。其实那是她在节目里的称谓,夏绘溪自己并不喜欢,总觉得是把一个特定的身份强加给了自己。可有时候又觉得这样也不错,至少这个身份又可以区别开现实中和电视,就像每次化妆师给她画的浓妆,自己躲在后面,有种安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