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春花灿烂(325)

三奶奶心里想的也差不多,可她们更吃惊地还在后面。

春花推让不过,便将银子收下了,长者赐,不可辞。她笑着示意彩霞,将一个锦盒捧给老夫人,“这是梦生得先帝赏赐的东西,孝敬老夫人。”

老夫人让二奶奶接过来打开,锦盒中放着一块晶莹剔透的黄晶,在金黄缎子的衬托下光彩夺目,满屋子的人都被晃花了眼睛。

☆、第二百三十七章

这样的东西侯府也找不出几个相比美的,连老夫人都怔了一下,“果然是御赏之物,你们有心了。”

“梦生军功所得,自然要孝敬祖母。”昨晚春花和梦生在一起为侯府的人准备礼品,别人都好说,就是侯夫人,也因为她从没有抚养过梦生,而不必特别上心。只是老夫人和侯爷,是梦生的亲祖母和亲爹,一定不能轻忽。

卢梦生军功所得的东西,他们自然有资格用。于是春花挑出这块黄晶来孝敬老夫人,而卢梦生则挑了两匹好马孝敬父亲。

“虽说这东西难得,可也没什么稀奇。”三奶奶笑着说:“我娘家有一块完全透明的晶石,比这一个还大一些,见了的人没有一个不夸赞的。”

二奶奶也赶紧说:“我娘家的宝贝也不少,当年破了元蒙的帝都时,洪武帝高兴,大赏众将,我曾祖父就在其中,这些事情老太太最清楚了!”

对于这样的话,春花从来不会去反驳,她和梦生孝敬老人是出于本心,并不想与谁攀比,她只是笑着听听。

但正是她这样的气度,反倒让老夫人又多看了她几眼,这个孙媳妇可不简单!

二太太突然问:“听说于夫人给侄媳妇添妆了?”

“是。”春花笑着答。于夫人给侄女添妆的事是公开的,但比不了出嫁时大张旗鼓,所以现在知道的人并不多。侯府的人倒是知道了,但没有人太在意,眼下二太太先想通了,春花为什么看起来一点也不穷困。

于是二太太问道:“于夫人一向大方,给娘家侄女的添妆一定不会少,不知添了些什么?”

春花大约地说了说,侯府里的人面上淡淡的,其实都在心里吸了一口冷气,这些太太奶奶们的嫁妆自然不少,但听了这个数目还是又羡慕又嫉妒。

可这不算什么,春花又笑着说:“梦生和我也有些产业,有酒店、畜群、还有专门生产辽东特产庄子,我带了些东西分给大家。若是喜欢哪样,只管到我这里取。以后我还打算在京城开专门卖这些东西的铺子,那时候就更方便了。”

说着让人把送给大家的皮毛、毛毯、肉干、野味等东西拿出来分给大家。

不是春花想炫富,而是她必须先将他们的家产分说明白。现在不说清,进了侯府几年后,可能就说不清了。梦生对亲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想亲近,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疏离,而侯府里的人未尝不是这样。若是将来再有了财物上的纠纷,那可十分不必要。

在这一方面,梦生和春花的想法一致,除了孝敬老人以外,其余的,他们不想与侯府搅在一起,而将来,他们也不想分得侯府的一文钱。当然他们也有不同的观点,那就是春花认为他们的财产是夫妻共有的,而梦生认为那都是太太的嫁妆,就是他挣到的,那也已经送给太太了!

老夫人很快就明白这个孙媳妇没说出来的话了,于夫人给的添妆当然算是嫁妆,但是梦生原来的家产,自然算顾家的。侯府富贵荣华,当然不会贪小夫妻的东西,甚至将来,老夫人早就打算好了,也会分给梦生一些家产,毕竟是顾家的血脉。

“你们年纪不大,又在辽东那个穷乡僻壤,能有多少产业?”老夫人笑了,把自己的意思透出来些,“以后在京城开什么铺子,我给你们拿本钱。”

“老太太赏我们的不少了,做生意的本钱就不敢再领。”春花笑道:“我们的产业里面还有别人的股,怎样投资开新店,大家都有约定。”

听着这样的拒绝,老夫人心生不快,这是不想要侯府的东西了!

侯府有多富贵,大约梦生和他媳妇并不知道,老夫人未免有些后悔今天她出手有些轻了,竟没压过小辈的孝敬。可她又分明感觉到孙媳妇就是知道侯府的富贵,也不会改变态度的。她想说几句责备的话,可想了想竟无话可说,孙子和孙媳妇所作所为没什么错的。

老夫人便问:“给梦生收拾的折柳院里都妥当了?让梦生和媳妇先回去整理一下,晚上大家在一起吃饭。”

三奶奶赶紧上前说:“早就准备好了,一早孙媳妇和二嫂还亲自去看了,屋子里还干净,从库房里挑的东西也摆好了,又拔了几个婆子专门管洒扫,几个丫头随身使唤。”

又笑着拉着春花的手,语气也与刚刚有些不同了,“嫂子是杨阁老夫人的嫡亲侄女儿,于家富贵,到了我们侯府,可别嫌我们。屋子是我收拾的,若是哪里不好,只管叫人找我改了就是。”

春花笑着答道:“我从边城来,本就没什么见识,弟妹出身侯府,家学渊博,想来房子一定收拾得极雅致,我先谢过弟妹了。”又向站在一旁微笑不语的二奶奶点头称谢。

春花在几个管事娘子的带领下去了为他们准备的院子。院子位于侯府的西北方向,离开福寿堂后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京城内的宅院,面积都有限,这样远的距离,一定是侯府的边缘地带了。后来,春花才知道,这个院子原来是老侯爷为了安置一个爱妾特别从侯府中隔出去的,直接对外开门,与府内有角门相通。后来老侯爷没了,那爱妾被殉了葬,院子就一直空着,这次收拾出来给他们住。

按一般的习惯,建筑中轴线上住的是最重要的人物,而住得越偏的往往就是偏支、庶支。给梦生和自己安排的这个院子,清楚地表明侯府对他们的态度。

穿过角门,绕过东耳房旁的小路,就进了院子,春花走了一遍,细看之下。院落不小,与房屋同时隔出来的还有一小片花园,几处小院,几十间房子。还有单独的书房和会客厅,原本与外面相通,但现在大门已经封死了,所以形成了卢梦生要去书房反倒要从内院穿过去的格局。

虽然很久没有人居住,但整个院子确实经过认真打扫,整洁清静,又熏了地龙,透着温暖舒适,屋子里摆放着成套的红木家俱,墙上挂着的昭君出塞图,炕上放的刺绣炕屏、插着鲜花的美人耸肩瓶,还有一件件的日常用品,样样精美。

泰宁侯府虽然把他们安排到了最偏远的位置,但在物质上对他们并不小气。

从杨府拉来的东西正在卸车,陈妈妈和冬青带着大家收拾。

春花先将住的地方分配好,这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止他们,就是侯府派过来的下人也带来了包袱等着她的分派:她们夫妻自然住正院,留儿与小琴带着冬青和几个丫环住东侧的小院,常妈妈带着婆子们住在东厢房,丫环们住西厢房。

上一篇:登堂入室 下一篇:女储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