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43)

“不着急,过年时才穿呢。”杨老师又递给她一个大包,“这是我在知青点收集的旧衣服旧床单,都洗干净了,你正好拿去做抹布。”

“这么多!”鲁盼儿吃惊地接过包袱,“能做好多抹布呢!”

“注意,别做得太累,对身体不好,也容易影响第二天上课。”

“我知道。”鲁盼儿点点头。再回到家里,她先教丰收和丰美干家务,“以后家里做饭洗碗喂鸡,还有园子里的活儿就都交给你们了,姐空出时间做衣服缝抹布,给家里多挣些钱,将来也供你们上高中,上大学!”

丰收丰美早懂事了,最近也跟着姐姐做些家务,现在都点头,“以后家务我们就全包了。”

鲁盼儿开始给杨老师做衣服。裤子比较好做,她做过的也多,因此很顺利地就做了出来,到了上衣就出了麻烦——裁好了但做起来却不大顺手——妈妈曾经说过,上衣最难做,尤其是衣领和袖子,果然如此。

拆了两次重新做过,鲁盼儿感觉好些,就拿到学校,课间的时候拿出来,“杨老师,你换上新衣服,我看看效果怎么样?”

杨瑾就说:“晚上我回知青点再试吧。”

“那怎么行呢?我得看看哪里不合适,回家再改改呢。”

“噢,也对。”可是杨瑾看看窄窄的办公室,觉得还是没有办法当着鲁盼儿的面换衣服,“还是不用了,一定很合适的。”

“不行,不行!”鲁盼儿把头摇得拨浪鼓一般,“就算杨老师不在意衣服合不合身,但我可想拿杨老师这套衣服做招牌呢。万一做不好,就没有人找我做衣服了。”

杨瑾只得脱去外衣,换了新上衣,心里不自在的很,就说:“我觉得还不错了。”

鲁盼儿倒坦坦然然的,帮他系了扣子,又伸手摸摸领子、袖笼、衣襟几处,“看着还不错——主要是杨老师你长得好,又是天生的衣裳架子,哪怕衣裳做得差了点,你穿上都会显得好看。”

杨瑾窘得手脚都没不知放在哪好了,鲁盼儿就站在对面,两人差不多贴在一起,甚至她的头发已经擦到了自己的下巴,又听她说:“袖子这里还是不大妥帖,我知道毛病在哪了,晚上回去拆了重新做——裤子也试一下吧。”

“不试了,”鲁盼儿才一松手,杨瑾急忙换回原来的外衣去了教室,“就快上课了呢。”

鲁盼儿就把新上衣折起来重新包好,也赶紧去上课了。

上衣改过之后很合身,裤子也很好,杨老师索性就每天穿着,还主动对鲁盼儿说:“那套旧衣服有点短了,也不如这套舒服。”

“其实杨老师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我做的衣服吧,”鲁盼儿就笑,“已经有好几个人问我做衣服的事了。”

“我真是因为这套衣服穿着舒服,”杨老师坚持,“再说我也不是小孩子,不用过年时才换新衣服。”

鲁盼儿就又拿出一个小坐垫,放在杨老师的椅子上,原来裁衣服会余下许多碎布,但其中会有几块大一些的,鲁盼儿觉得做抹布可惜,就拼起来做了小坐垫,因为她发现杨老师的椅子上什么都没有铺,那样坐着会很凉。

杨瑾再坐下时果然觉得暖和多了,也舒服多了,环顾四周,自鲁盼儿来了之后,小小的办公室里发生了几处改变,原来四处摆放的书整齐地排成一排,暖瓶、茶杯下面加了杯垫,铁皮炉子上多年的锈迹都擦掉了,黝黑得发亮……他一向自诩算得上干净整洁,不过鲁盼儿带来的感觉却不一样——那是,温馨的感觉。

其实,鲁盼儿很少在办公室里,一来课太多,二来放学她就回家了,这间办公室差不多还是杨瑾一个人的,可他却能时刻感觉到鲁盼儿的存在。

这是一种很不同的感觉,杨瑾下意识地完全藏在心里,尽量在鲁盼儿面前与过去一样。

正好寒假到了,杨瑾依旧每天到办公室里看书,与鲁盼儿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鲁盼儿这时已经收了十来份活儿,每天从早到晚踩缝纫机,给大家做衣服、被褥、门帘、窗帘等物品,空下来就用碎布做抹布。

襄平高中放假比公社初中小学都要晚几天,跃进回家的时候,鲁盼儿已经攒下两百多块抹布了。

姐弟见面,鲁盼儿并没有问录音机的事,反而把化工厂收抹布的消息先说了出来,“真是挣钱的好机会,做起来很容易,钱给的不少,而且还是支援国家建设——过几天我把这些抹布送到化工厂,能得将近二十块钱呢。”

鲁跃进也赶紧说:“田老师到省城把录音机修好了,才花了两块钱,我已经把钱还给了学校,本来我还要还田老师花的路费、住宿费、伙食费,赵校长说不用了,那些钱由学校报销。”姐姐送他上学时,特别给了他几块钱和几斤粮票,他一分钱一两粮票也没舍得花,正好就用上了。

“这么便宜!”鲁盼儿简直呆住了,她一直觉得录音机很难修好,就是修好了,也要花好多钱的,因此才特别急着挣钱,半晌才说:“我们运气可真好呀!”

跃进也笑了,家里没出事之前他总是没心没肺地笑着,现在倒是难得有笑模样,“我也没想到,不过田老师说录音机看起来摔坏了,其实就是一个螺丝开了,拧好后又换了一个外壳,所以才这么便宜的。”

鲁盼儿就放下手里的抹布,“今天姐给你们做顿好吃的!”说着抓了一只鸡,“我们炖鸡!”

养鸡是为了下蛋的,而家里平时日常针头线脑的小花销多半靠鸡蛋换。九队工分高,生活好一些,但大家也都只在过年时杀一两只鸡,所以鲁盼儿决定吃一只鸡实在是因为太开心了。

跃进、丰收和丰美听了也兴奋不已,大家差不多一年没吃过鸡肉,赶紧都来帮忙。没一会儿,鸡肉就炖在了锅里,散出香喷喷的味道。

到了晚饭时分,鸡肉炖得很烂了,鲁盼儿就盛出一碗交给跃进,“你去给杨老师送去,顺便把录音机的事告诉他,免得他一直为我们担心。”

大米饭,鸡肉炖蘑菇白菜,大家都吃得很饱,鲁盼儿饭后也没有像平时一样立即就去缝纫机前做活儿,而是留在饭桌前问跃进襄平高中和同学们的情况。

跃进就说:“学校没什么变化,同学们也都挺好的,就是孙老师走了,听说调到化工厂工作。”

鲁盼儿就想起了那次运煤,“他早就不愿意在学校当老师,一心想调到化工厂,现在也算如愿以偿了。”

没想到跃进也知道,“孙老师上课时总嫌我们太淘气,说他迟早要离开学校,下辈子再不当老师了。”

“那现在二班的班主任对你们好不好?”

“听胡一民他们说比孙老师好多了。不过我现在调到一班,宿舍也调了,跟二龙既不在一起上课,也不在一起住,见面都少。”

鲁盼儿听了更加放心,“这是学校照顾你,怕你再与二龙打架,特别把你们隔开。”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