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42)

姐弟二人回了学校,正是午休时间,鲁盼儿就去了一班和二班教室,见见老师和同学们,打开水果糖和饼干,“我现在当了生产队小学的民办老师,已经挣工资了,这是请你们吃的。”

前些时候许琴等同学去看鲁盼儿时,大家还都觉得凄凄惨惨的,现在见鲁盼儿当了民办老师,又给大家带了糖和饼干,都替她高兴,大家说说笑笑的,一直到了上课时间钟声响了,鲁盼儿才离开。

回家的路上,鲁盼儿绕到了化工厂。

上次到这里拉煤时,她曾经看到门口有收抹布的,就好奇地问了一下,原来化工厂里有许多机器,机器上的机油要随时擦抹,抹布用量很大,就专门设了收抹布的点儿。

先前鲁盼儿也没有这件事儿放在心上,但是今天却突然想了起来。

如果学校的录音机彻底坏了,就要花一百五十多元钱买一台新的;即使修好了,恐怕也要花不少维修费,还有田老师到市里修录音机的路费和杂费呢。

鲁盼儿在跃进面前大包大揽,但其实她心里很是担忧。家里的积蓄轻易不能动,要留着弟弟妹妹们上大学。而自己一年才能挣二百八十元钱,又养着三个学生,本来就很紧张了,现在又突然多出一笔大支出,还真要想办法挣钱了呢。

而且,很快就放寒假了,那时民办老师就没有工资,队里冬天的劳动也少,自己总不能在家里白白闲着。

鲁盼儿打听了消息,便回了家,路过公社时还买了一斤肉。

虽然缺钱,可是她也不想让弟弟妹妹们过得比过去苦。

到家的时候,丰收和丰美已经回来了,已经做了玉米饭,正在炖土豆白菜,见了姐就问:“大哥出了什么事吗?”

“没事儿,就是他和二龙吵了一架,学校批评了他们。”鲁盼儿轻描淡写地说着,把肉洗了放在锅里一起煮着,快熟的时候捞出来切成大片,加了葱姜蒜末用油快炒几下,香气扑鼻。

她用饭盒先盛了一份递给丰收,“赶紧给杨老师送去,趁热才好吃呢!”

丰美就问:“还用给奶送吗?”

“不用了,”鲁盼儿给她盛了饭,“你先吃吧。”

“我等你和哥一起吃。”

自从家里有了变故,丰收和丰美都比过去懂事了,鲁盼儿就给她夹了两片肉,“丰收就回来了,你先吃着。”

果然丰收很快就回来了,“杨老师不收,我就放在知青点的桌子上跑回来了。”

“丰收还真机灵!”鲁盼儿满意地点点头,杨老师帮了自己太多太多,自己能感谢的也不过是如此而已,“你也赶紧吃饭吧。”

饭后,鲁盼儿将家里的旧衣服,碎布头都找了出来,打开缝纫机开始缝抹布——化工厂要的抹布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旧布,而是要把几层布叠做成达到一定的厚度,整整齐齐、一尺见方的布片。

鲁盼儿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缝成了八块抹布——八分钱一块,六角多钱,并不是小数了。

她看着一叠抹布,心里十分高兴。家里从买了缝纫机之后,因为时常帮着队里人做衣服,就积了许多碎布,做抹布再合适不过了。

第二天,鲁盼儿得知不只跃进没退学,二龙也没有退学。二婶昨晚回九队后什么也没说,自己也只简单地告诉大家跃进和二龙在学校犯了错误,现在已经没事了,但她却没有瞒杨老师。

杨老师听了摇摇头,“二龙小的时候挺聪明的,真是可惜了。”

“要不是奶和二婶一个纵容一个万事不管,他也不能变成这样。”鲁盼儿就说:“我看二婶后悔了,可是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二龙已经学坏了。”

的确是这样,虽然是一个大家族的,可是鲁二龙那边因为不讲理的奶奶和什么都不管的妈妈两个孩子都没养好,可鲁副书记和王巧针却用自己的勤劳能干带动几个孩子又懂事又肯干。对于鲁二龙,杨老师也有心无力,便告诉鲁盼儿,“你别担心,录音机要是坏了,老师替你赔学校。”

鲁盼儿就想到那天杨老师劝自己继续上高中时说他很有钱,其实她知道杨老师早已经是孤儿了,不像丽雯姐那样有父母留在北京,会时不时地给她邮钱、邮粮票、邮许多东西,他每年只有二百多元钱的工资,还有生产队里的口粮,并不比自己家富裕多少。只看平时,他吃的穿的都很平常就知道了。

但是,她还是觉得心里一下子就轻松许多,不由得微微笑了。

不过,自己不会用杨老师的钱!

“就算录音机坏了,我也能赔得起,”鲁盼儿坚定地点点头,“我找到挣钱的办法了。”

“你一个女孩子,能有什么挣钱的办法?千万别鲁莽,现在查得特别严,”杨老师就说:“我可以借你。”

鲁盼儿明白杨老师担心自己也会像田翠翠一样投机倒把,自己确实也想过,但还是马上放弃了。田家被□□后成了落后分子,再没有顾虑,可是自家的弟弟妹妹们还小,将来还要上大学、参军、招工,则会受影响的。于是她赶紧解释,“我昨天回家的路上去化工厂打听了,厂里收抹布,八分钱一块,交过去就给现钱,而且还是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我昨晚就做了八块。”

“等放寒假的时候,我就专门给大家做衣服,不收钱也不收东西,只让大家给我带些旧衣服,再就是要留下所有的碎布,这样我就可以做很多很多的抹布,积起来就是一笔钱。”

第34章 矫枉过正

杨老师看着鲁盼儿,她似乎就在一两个月之间长大了,被迫辍学,背负起了家庭的负担。回想起自己离开北京到红旗九队下乡时,也正是这个年纪,便感慨地说:“真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找到办法了。”

“是啊,我最初告诉校长要赔录音机时,心里也十分害怕,只是硬撑着而已。”鲁盼儿笑了,“可是后来我就想到了化工厂,过去打听一下,果然天无绝人之路。”

虽然当时觉得压力很大,但是现在鲁盼儿已经不担心了,“杨老师,我又想起了过去在新华书店里买的那本裁剪书——那本书都是我看懂了再告诉妈妈的,按照书上的图就能做出许多样式的衣服,我看襄平县里的人穿的衣服就和我们队里不一样。”

“我想队里人一定也都愿意做新样式的衣服,我帮他们做衣服,也就能收集到更多的旧布碎布——这样,除了民办教师的工资,我还能再挣一份钱,还了录音机后,家里的日子也能宽松些。”

杨老师由衷地说:“鲁盼儿,你真是太能干了,比我能干多了。”

鲁盼儿就坚定说:“我们家这个情况,我必须能干。”

杨老师笑了,过了周末再上班时就带来了一块藏蓝色的卡其布,“要过年了,鲁老师帮我做一套衣服吧。”

杨老师一直穿着新式样的衣服,他过去的衣服应该都在商店买的,现在他是想让自己先用他的衣服练一练手,不过鲁盼儿倒不胆怯,毕竟这几天有了空闲就看裁剪书,而且她还跟着妈妈给爸爸做过一套中山装,还是很有信心,“等有空儿我给你量了尺寸,几天就做好了。”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