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398)

因此,鲁盼儿沉吟一下,“别的礼服都可以,只有婚纱不行。”

“呀!

那可怎么好?”

梓嫣在电话那端惊叫起来,“著名服装、饰品设计师的女儿,结婚时不穿霓裳羽衣的婚纱,一定会引起好多人的猜测。”

“什么!”

鲁盼儿脑子空白了一刻才反应过来,“你有男朋友了?

为什么没有告诉爸爸妈妈?

他是什么样的人?

你们怎么认识的?

赶紧带回家里看看!”

“我正在告诉妈妈呀……”

“哪有用这种方法的,简直是惊吓!”

“我以为是惊喜呢。”

梓嫣嘻嘻笑了。

“真是很好奇,什么样的人能让我们的梓嫣一下子动了心呢?”

“很快您和爸爸就会看到了。”

梓嫣却又不肯说了,“我先保密吧。”

鲁盼儿心里痒痒的,立即给梓恒打了电话,“梓嫣有了谈婚论嫁的男朋友,你知道吗?”

“哇!

妹妹居然有男朋友了!”

梓恒也大吃一惊,妹妹从来没说过,可他想了想,“妈妈,我有一条线索——前些时候梓嫣的画展上,我见到一个小伙子,似乎很可疑。”

“怎么可疑?”

“他不是画苑的人,可梓嫣的画展开到哪里,就就跟到哪里。”

“是什么样子的人?”

“很年轻的学者,教养很好,个性沉稳,与梓嫣性格正相反,所以我先前没多想——毕竟追求妹妹的人太多了。”

梓恒回忆着,“豆豆儿对那个人的印象也特别好,还建议梓嫣考虑,不过当时妹妹根本没放在心上。”

“究竟是不是那个人呢?”

鲁盼儿放下电话自言自语。

杨瑾的电话马上也进来了,“女儿有男朋友了!”

小女儿是爸爸最爱的宝贝,鲁盼儿感觉到他语气里的惆怅,“不开心了?”

“不是不开心,可还是有点儿伤感。”

杨瑾还很担忧,“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小伙子?”

“我在梓恒那里打听了消息……”

两人在电话里商谈了半天,什么结果也没有,梓恒的那点儿消息实在太少了,而且,谁也不能断定就是那个人。

回到家里,谈的也都是这件事。

好在,没两天梓嫣就带着那个人来了。

正是梓恒提到的那位,一位华裔数学家,年轻轻地就获过国际大奖,比梓嫣还小两岁,长相也颇为不俗。

的确是很优秀的年青人,杨瑾和鲁盼儿最后只担心一件事,“将来你们准备定居在哪里?”

“我已经把工作重心一点点地挪回中国,很快就会在北京建自己的画室。”

梓嫣一向是有计划有主意的孩子。

“我向北京的几所高校和科研所提交了申请,将来也来北京工作。”

黄思东声明,然后又补充了一句,“长辈们都赞同我回国,他们很高兴我与梓嫣结婚,前些时候已经回故乡修缮祖宅了,以后他们也会叶落归根。”

黄家的祖宅在江南小镇,青山绿水间一所上万平方米的庄园式别墅提示着百年世家的底蕴和如今的经济实力。

两个年轻人的婚礼正在这里举办。

梓嫣在婚礼上的服装、饰品都是鲁盼儿设计的,尤其是婚纱,从设计到制做,全由她一手完成。

洁白的软缎,比细纱更加有质感,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动人的身姿;头纱上缀了上千颗宝石,再用玫瑰点缀,将新娘子妆点得美丽非凡,仿佛童话中的公主。

看着年轻人庄严地宣布了爱的誓言,鲁盼儿不由得热泪盈眶,“我太高兴了,真是太高兴了!”

“我也一样。”

杨瑾揽着她的肩膀,声音带着哽咽。

他们的小女儿结婚了。

“今天是开心的日子呀,你们怎么哭了?”

黄乐怡笑着走来。

“我们是喜极而泣。”

鲁盼儿擦了擦眼睛,感慨一声,“还真是巧呀。”

同为百年世家,杨家与黄家曾多次联姻,黄乐怡也曾经以为自己会嫁给杨瑾,不过,现在的结果也挺好,自己的侄子与杨瑾的女儿居然结婚了,“命运有时就是这样神奇。”

“思东从小少言多思,最喜欢的事就是宅在家里研究数学。

他参加梓嫣在纽约的画展,是很偶然被朋友拉去的,可就是这一次见面,他就认定了梓嫣,一直跟着她从美国到欧洲,又到中国。”

“家里人都知道他一向认定了什么,再不会回转的,赶紧悄悄打听女孩的情况,没想到竟然是故人的后代。”

“伯父高兴得喝醉了酒,第二天就张罗着回国修祖宅,他要在祖宅里为自己的孙子和孙媳妇办婚礼,毕竟这里才是黄家的根。”

“我第一次见到思东时,觉得有些面熟,”杨家与黄家曾经比邻而居,杨瑾还曾跟黄伯父学习英语,“真是没想到。”

黄乐怡便笑着指一位当伴郎的少年,“我儿子,汉语还不错,明年高中毕业准备考燕京大学。”

他正跟小凯小旋几个年轻人聊天呢,“这是我第二次回国了,变化真是快,一出机场,简直认不出了……”

“我们也去过美国……”

他们又是汉语,又是英语,聊得兴致盎然。

“现在的孩子们与我们那时不一样了,地球对于他们就是一个小小的村子,北京、纽约、巴黎……

都是互联网上的一个节点。”

杨瑾微微一笑,“这几年燕京大学出了许多科研成果,国际排名不断升高,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了,回国读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鲁盼儿也热情地邀请,“既然回国了,就去北京转转吧,带孩子看看他外祖父曾经任教的大学,他一定会更喜欢的。”

“过几天我们就去北京。”

“那我们就在北京等你了。”

想到黄乐怡曾经在美国热情地招待过杨瑾和梓恒,鲁盼儿投桃报李,在北京的莫斯科餐厅为他们一家人接风,请来了过去的同学们做陪。

黄乐怡见到同学们特别开心,她又十分感慨,“你们的变化可真大呀。”

“那时候你穿着裙子、玻璃丝袜回来,”赵新月笑着回忆,“跟我们身上的蓝绿黑比起来,真让人好羡慕。”

“现在我倒很羡慕你的裙子呢。”

黄乐怡一向注重仪表,她一眼就看出赵新月的衣服样式新颖、剪裁得体、做工精良。

“这是鲁盼儿公司出品,她每年还要带着霓裳羽衣的服装去巴黎时装节展示呢……”

“我第一次到美国的时候,看到那些高楼大厦、各种先进的电器、琳琅满目的商品简直惊呆了,好多留学生都一去不复返,”钱进也笑着说:

“现在国内发展好了,又有不少人回来了……”

菜上来了,鲁盼儿笑着招呼,“你们尝尝,现在的莫斯科餐厅的味道,与你们当初分别时一样吗?”

“我觉得还是当时的味道!”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