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399)

“我觉得也是!”

“那时候我哭得跟本吃不下……”

“那么今天多吃点儿吧。”

昔日的同学们,见了面分外亲热,怎么聊也聊不够,聚会很晚才散。

送走同学们,鲁盼儿悄悄问蔡颖,“章丽雯怎么没来?

难道怕黄乐怡追究当年她的误导?

还是见梓嫣嫁得好不愿意露面了?

还有徐菲,章丽雯不好意思来,她就也不露面了?”

章丽雯把女儿嫁给梓恒的愿望没有实现后,重新不满起来,时常拿梓嫣没结婚说嘴,特别是晓琳结婚之后,时常在自己面前炫耀晓琳的对象找得好,家里有权有钱。

鲁盼儿虽然对她的话不以为然,但听多了也心烦,总该让她她知道梓嫣结婚了,而且嫁得特别好!

当然,还有徐菲,她一向是章丽雯的应声虫。

不想两人都没过来。

“原来你还不知道呢。”

蔡颖便说:

“周华被抓了,他贪污了上千万元人民币,还有不少美元、黄金……”

“噢,”鲁盼儿怔了一下,很快又释然了,“其实并不出乎意料,他迟早会出事的。”

“除了贪污,他还有一个情妇,并为他生下了私生子……”

蔡颖叹了一声气,“还有晓琳的公公、丈夫、徐菲的爱人、儿子……

他们都是一伙儿的,都犯了罪。”

“现在他们的家产都被没收了,章丽雯只得带着晓琳回到父母留下的旧房子里,母女俩儿每天对着哭……”

第299章 终于来了

对于周华, 鲁盼儿一点儿也不同情。

他就是个坏人,又做了那么多坏事, 被抓判刑都是理所当然的。

就是章丽雯,也没什么可怜的。

哪怕当初她被周华骗了,可是之后, 有那么多次机会可以跳出来,但她还是选择了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最后害了自己害了女儿。

鲁盼儿与杨瑾谈论了几句,便也罢了……

不想, 没多久法院的两位同志竟找上门来,“这是在周华案里发现的证物, 请你们帮忙确定一下。”

周华案里的证物,能与自家有什么关系?

可是, 居然真有关系!

原来法院的工作人员带来的是西山胡同一号的房证!

“周华被批捕后,一直避重就轻,拒不交待罪行,”法院的工作人员穿着制服, 严肃地介绍,“这本房证是在他的一处秘密住宅里发现的,可他先是拒不承认是他的, 后来在铁证面前又推说忘记了……

不知你们是否了解这本房证为什么在周华手里?”

“当年落实政策的时候,章处长说曾经在卷宗里看过这本房证, 可我们去领的时候却没有了, 为此还生出了许多事端……”

杨瑾讲了事情的经过, “就这样,我们重新补办了房证。”

鲁盼儿也回想起来,“我去补办房证时,房产局的俞大姐说,曾有一个老太太拿着房证要办理手续,现在看来可能是周华派去的人。”

“应该是周华的母亲,”法院的工作人员说:

“周华贪污所得大部分都放在他母亲那里,这本房证也是在那里找到的。”

原来如此啊。

鲁盼儿和杨瑾总算解开了当年的迷团。

法院的工作人员也理清了头绪,笑着说:

“这件事我们会记录在案,案子完结后房证再发还你们。”

法院的工作人员言之有信,周华案子结束后,他们果然将房产证送了回来。

其实这本房证已经作废了,但是重新收回来做个纪念也不错。

夫妻二人一笑,“谢谢你们。”

“这是我们的工作。”

两人笑着告辞,走到门口却又拍着青砖墙说:

“说起来还是你们救了周华呢,如果这套房子被他贪污了,金额上亿,量刑一定会更重。”

周华只能监狱里一辈子了,如果再重下去……

杨瑾如实地说:

“当年这房子并不贵,最初的补偿只有五千元,后来也不过加到八千……”

“我们也不是因为钱少才不同意的,而是想要回长辈传来的东西,”回想起来,亲身经历的事情似乎不真实,鲁盼儿摇着头说:

“房子价格涨得太快了。”

“谁能想得到呢?”

法院的工作人员也笑着说:

“不必说你们这种大房子,就是我家平常的住宅,现在都要好几百万了。”

“可不是,这些年,价格涨得最多的就是房子吧。”

有人在一旁笑着插话,“贝勒府这种老宅子,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价格还会再涨!”

原来是宁林和陈建国,话正是宁林说的,建国瞧着法院的人走了,悄声关心问:

“他们怎么过来了?”

“是周华的案子。”

这起案子涉及的人员多、金额多,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宁林和建国又都与周华打过交道,早知道的,宁林抚额庆幸,“我早断定周主任会出事,他实在太贪了,又一肚子坏水……

从你们家动迁时,我就看了出来,从那以后再不跟他来往——亏了我聪明,这个案子才没牵连到我!”

“圈子里都知道周华是什么样的人,很多人都被他坑过,他出事了,好多人都庆祝呢。”

建国也说。

因遇到此事便聊了几句,建国才说到正题,“我今天来正是送请帖的,大玲的婚期已经定了,准备在北京办喜事儿,春妮回去接我妈了。”

“恭喜你呀!”

杨瑾和鲁盼儿接过请帖,又问:

“陈婶儿身体还好吧?”

“挺好的,听说大玲二玲都招赘上门,将来生的孩子都姓陈,她就想通了,再也不闹着要把家产都给陈梁了。”

鲁盼儿就笑,“万红英的打算又落空了呀。”

“她总以为自己聪明,其实根本斗不过我家春妮……”

宁林便道:

“你们家的大嫂真是很过分的人,上千万的房子张口就要……

她岂能不知?

又不是才从国外回来。”

又笑着说:

“我堂姐夫同学的亲戚,从美国回来,拿着三十万美元,趾高气昂地来找我,要买一座大别墅——我告诉他房价,惊得他半天没回过神,直说不如不出国了。”

陈建国知道的更详细,“是钱教授的堂兄,刚刚改革开放时出国,当时没想再回来,房子都卖了。

现在年纪大了,总觉得不能融入那边,把几十年的积蓄都拿回来,准备重新置办家业,回国生活,结果发现根本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了。”

“你们都不知道吧?

钱进堂兄的房子就是卖给我们的,”鲁盼儿感慨地说:

“那时杨老师正读大学,我们想在北京找个落脚点,就买了他的房子——那房子早动迁了,给了两套住宅,就在磁器口大厦附近。”

“噢,我想起来了,”建国还参加过那个工程,“那里的房子位置好,每套总要卖四五百万了,他的钱连一套也买不起。”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