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365)

田翠翠笑着催,“你快说行不行吧?”

“既然名符其实,当然行了。”

鲁盼儿笑着帮她分析,“襄平古城以及附近的平安堡镇、虎台等遗址已经被批准为国家保护文物单位,来参观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就是新城区,建了许多新厂,客商往来,对吃饭、住宿方面的需求肯定也越来越大。”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

田翠翠得到赞同很开心,她虽然是襄平县最早的万元户,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承包农田、经营种子化肥,开粉条厂,养鸡养猪养牛,做农业、畜牧业等,习惯了把产品卖到县里,还是第一次自己在县城经营,所以心里总有些不落底,毕竟酒店投资不少呢。

解决了心里的忧虑,田翠翠又打算起来,“建国,我想在新城区买一处商铺,要临街的大马路边,位置最好的。”

※※※※※※※※※※※※※※※※※※※※感谢六月茜冰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9-12-10 20:18:20滟滟的新文,求预收!

第275章 一时无语

昔日的同乡朋友们凑在一起, 就是谈生意也不一样, 说说笑笑的, 夹了许多家长里短。

一顿饭间,田翠翠决定将她的三家酒店扩大规模;陈建国将新小区的一处门市预定了出去;鲁盼儿也接下了酒店服务员服装的订单。

饭后,大家意尤未尽, 依旧坐在桌旁闲聊。

“小春婶儿打算组织你们村去北京旅游呢,”田翠翠笑着说:

“她先前还犹豫不决, 见我去了才下了决心。”

“小春婶儿终于定下来了?”

鲁盼儿十分惊喜。

“差不多吧, ”春妮知道的更详细,“全村人都去, 分两拨, 现在已经开始报名了。”

田翠翠说:

“小春婶儿也想在北京找到更多的致富办法。”

与田翠翠一个人发财了不一样, 小春婶儿一直带着全村人共同种果树、卖果子, 一起致富,把东平安堡村变成了襄平县最富裕的村子。

鲁盼儿就笑了,“看来,她还是要更进一步呀。”

“是啊,小春婶儿看翠翠把生意做到了襄平县,也动了心,她也想带着大家走出村子, 走出乡镇,到襄平县, 甚至更大更过多的地方呢。”

春妮笑着说:

“她还说, 有空也要请鲁老板帮着村里出个好主意。”

对于村里的事, 鲁盼儿一向上心,“我好好想一想,一定帮着我们村想出更多的致富路。”

“笃笃笃”有人敲门,随后郑峰笑着走了进来,“真热闹呀,我在门外都听到笑声了。”

鲁盼儿和春妮儿都笑了,招呼之后便说:

“郑局长来接田翠翠了呢。”

田翠翠不好意思了,小声嘀咕,“我又不是找不着自己家,接什么接?”

郑峰先去酒店接媳妇,然后去了编织厂,再然后找到这里,“新城区和县城也有好几里路呢,中间有一段挺空旷的,你一个人不方便。”

“有什么不方便的,以前我一个人天天从县城走路回村子里,比这要远几十倍。”

田翠翠嘴还很硬,却站起身准备回了。

郑峰不再像过去那样腼腆,但依旧是软脾气,总笑眯眯的,“知道你能行,我就是没事儿,在家也闲着,才出来接你。”

田翠翠还要说什么,鲁盼儿就笑着推她,“也就是郑峰吧,什么时候都让着你,赶紧走吧。”

时候已经不早,郑峰和田翠翠走了,大家也纷纷站起身,住襄平县城的,住新城区的,也有住附近村子里的,三三两两分头离开。

襄平建了新编织厂后,鲁盼儿便时常过来,她早在建国那里预定了一套楼房,但因还没有交房,暂时住在办公室,此时与大家散步回厂。

有人笑着说:

“先前大家笑话陈老板怕媳妇儿,后来才知道原来郑局长更怕媳妇儿。”

“其实那不是怕,是感情深。”

作为老朋友,鲁盼儿对他们都挺了解的,春妮和建国是长辈替他们订下的亲事,刚结婚的时候,春妮性子好,处处让着建国,不想过这么多年,脾气火爆的建国竟会照顾春妮了,还把她当成小孩子宠;田翠翠则是个有主意的,自己看中了郑峰,又想办法抢到手,她眼光竟出其的好,郑峰这人最能包容她的急躁。

由此可见,每对夫妻都有自己相处的方式,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俩人高兴。

然后,鲁盼儿就想到了杨瑾和自己。

自家又与前面两对儿不一样。

杨瑾先是自己的老师,后来才是自己的爱人,自己崇拜他,喜欢他。

他呢,当然也喜欢自己,更难得的是,平时对自己体贴入微,关键时又能做自己的人生导师。

结婚越久,两人感情越好,真是蜜里调油,越来越融洽。

算起来,自己离开家已经有十多天了,还真想他呢。

鲁盼儿不知不觉加快了脚步,真想赶紧想回宿舍给他打个电话,聊聊天,再问问孩子们的情况呀。

转过路口,就看到编织厂的大门了。

昏暗的路灯下,有一个人站在厂门前。

夜风将他的风衣吹得贴在身上,勾勒出他颀长的身形,宽肩窄腰长腿,只随随便便地站在那里,便让人感觉到高雅出众的气质。

是他?

不可能的。

一定是自己的幻觉!

鲁盼儿揉了揉眼睛,再看人还在那里。

居然是真的!

差不多同时,杨瑾也看到了自己。

已经很晚了,灯光也暗,根本瞧不清彼此,但是鲁盼儿还是清楚地觉察他向自己笑了,也报之一微笑,“你怎么来了?”

“到省城的大学讲课,正好是周末,就顺便来看看你。”

请杨瑾请课的学校太多了,他工作忙,很少答应,但却来了省城,正好是自己回来期间——恐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吧。

在大家面前,鲁盼儿努力用平淡的语气问:

“既然到了,怎么不打电话?

我早些回来,这里风大。”

“也是刚到,想着你就会回来,等一会儿没什么的。”

他也很自然,还笑着向编织厂的管理人员们问了好。

直到进了宿舍,关了门,两人才拥在一起,“想你了,正好有这个机会,就到省城上课,下了课坐火车来襄平到编织厂来看你。

明天是周末,我陪你一天,晚上坐火车回北京,直接去学校上班。”

“就在刚刚,我也想到了你。”

两人一起笑了起来,“这就是心有灵犀吧。”

也算小别了,夫妻俩要说的话还不少,关了灯还在喁喁私语。

第二天,鲁盼儿陪着杨瑾参观了编织厂,然后借了两辆自行车绕着新城区转了一大圈。

马路是新修的,乌黑的柏油还闪着亮光,上面画的交通指示线雪白雪白,路边大树上的黄色的叶子飘落下来,仿佛特别的装饰。

“新城区美吧?”

杨瑾上一次来时,这里还是一片乱糟糟的工地。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