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360)

总之,皇甫终于得到梦寐以求的虎符了,杨瑾收到了喜欢的碑帖,而鲁盼儿也得到了比拍卖会上更大更好的百宝箱。

不过她只看了一回就将百宝箱扔到仓库里了,借口是要留给女儿当嫁妆,她其实对这东西并不很感兴趣。

过了夏天,鲁盼儿在襄平的编织厂按计划准时投产。

新厂房又宽敞又明亮,高高的框架,巨大的玻璃窗,一台台编织机排着整齐的队列,编织女工们带着雪白的帽子,衣服上罩着雪白的背带围裙,正在编织今秋的新款毛衫。

鲁盼儿拿起一件白地红蓝两色树叶花纹的毛衫展示给刘县长一行人,“这批生产的毛衫主要销往国外,这些产品经过国内火车转运,再乘船漂洋过海,正好赶上圣诞节购物热潮……”

大家笑着评论,“怪不得这么花哨,原来是卖到国外的。”

“其实国内销量也不错,圣诞期后接下来就发往北京、上海等地,正好是国内春节前的购物高潮。”

“应该只有年轻人穿吧?”

“的确是年轻人最先接受的,但现在情况早已经变了,我们的张厅长就很喜欢,他穿着牛仔裤配大花毛衫,看起来特别年轻。”

尤其是他与刘南一起穿着同款的毛衫,那种充满朝气的感觉鲁盼儿都羡慕,“所以,今年我打算把年前最后生产的几万件留在襄平,让我们襄平县也年轻时尚起来!”

刘北见过妹妹和妹夫穿着大花毛衫,但是他自己却不由自主地退缩了一步,“鲁老板,你还是别留太多吧,卖不出去岂不赔钱?”

“哈哈,不会卖不出去的。”

鲁盼儿笑了,“我送大家每人一件吧,你们穿着就算给我做广告了。”

“白送可不行,但我们可以每人都买一件,而且今年过年县政府的福利也改成发毛衫。

不过鲁老板也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那就是毛衫要用化工厂生产的毛线。”

“为了化工厂,刘县长可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呀!”

鲁盼儿摇了摇头,“不是我不想帮化工厂,可是他们的产品问题太多。”

“有什么问题,我让陈厂长想办法解决,为编织厂提供合格的产品。”

刘县长岂能不急,襄平本就是农业县,工业厂值还达不到百分之十,就在这百分之十中,化工厂又占了一半以上。

这几年化工厂的支柱产品腈纶毛线积压如山,根本卖不出去,越是生产越是亏损,眼下不得不将大半生产设备停了下来,工厂也就要维持不下去了。

最初请鲁盼儿来开编织厂时,他就想过借此挽救化工厂,但没想到,鲁盼儿所有的生产原料都在外地采购,与化工厂完全无关。

还在建厂时,鲁盼儿曾经答应优先选择化工厂的产品,既然在家乡投资,帮扶化工厂也是应该的。

但是,真正看了化工厂的线之后,她还是回绝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化工厂的线还是依旧。

过去看起来色彩鲜艳的腈纶线,用现在的眼光就很土气,根本与霓裳羽衣的产品不搭。

除了颜色,还有更多的问题,线的质量、规格都还原原本本保留着十几年前的模样。

“用化工厂的线,织不出这样的毛衫,”前不久,陈建军来到编织厂,也提了化工厂毛线积压的问题,可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似乎编织厂正是为了解决化工厂毛线而成立的,被鲁盼儿几句话顶了回去,“我已经与陈厂长沟通过,难道他没有向县长汇报吗?”

陈厂长的确找过自己汇报,但是他只说鲁老板不愿意支持化工厂,不想买积压的毛线,却没有说过毛线有什么问题。

刘北沉下脸,“陈厂长呢?”

有人回答:

“刚刚化工厂来人把他找走了。”

“这个时候走!”

刘北生气了,“大家为了化工厂而来,他却跑了,赶紧把人找来!”

化工厂与编织厂隔壁,没一会儿陈建军就满头大汗地赶到了,“刘县长,厂里出事了——刚刚几个工人将一台机器拆了想偷偷卖废铁,我听到报告后带着保卫处及时赶过去,阻止了他们。

不过,一个工人跳墙逃跑时摔了下来,受了重伤!”

“伤情重吗?”

“很重,厂医处理不了,已经送到县医院了。”

“不管怎么样,人命关天,你先去医院,化工厂的事过几天再说。”

刘县长摇摇头,再无心参观,“鲁老板,我们也先走了。”

※※※※※※※※※※※※※※※※※※※※感谢墨柒柒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9-12-08 00:14:47感谢墨柒柒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9-12-08 00:15:24滟滟的新文,求预收!

第272章 自己判断

没两天, 刘县长请鲁盼儿到家里吃饭。

鲁盼儿是第一次来, 才知道刘家并没有住在县委大院, 而是一处独门独户的平房,“与我家竟有些相似呢。”

“这老房子虽然比不了贝勒府,可也是清代的建筑, 我们刘氏家族的祖宅。”

刘北笑着说:

“这一代的老建筑特别多,等新区的房子盖好了, 会腾出来用于旅游。”

又给她介绍了家人, “这是我母亲,这是我爱人, 还有两个孩子。”

刘嫂热情地拉着鲁盼儿坐在炕上, “婆婆舍不得老宅, 县委大院都不愿意去。

就是舍不得这里的火炕。”

北边天气冷得早, 刚过中秋早晚便觉得凉浸浸的,鲁盼儿上了炕,笑着说: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一直住平房,家里也烧火炕,确实很舒服。

不过,新楼有暖气, 冬天也不冷。”

“什么暖气也比不了火炕好。”

刘婶儿年纪大了,挺固执的, 显然不愿意搬走。

“您老说的不错, 火炕是好。”

刘嫂笑着哄她, 端菜上来,“这是自家养的鸡,自家种的菜,我自己做的,鲁老板尝尝。”

“这几天吃食堂,最想家常饭菜了。”

鲁盼儿给刘婶儿挟了个鸡腿,自己也大方地吃了起来,“嫂子,你厨艺真好!”

“刘南从小跟我们长大的,也最喜欢吃她嫂子做的菜。”

刘北不由笑了,说起妹妹不由感慨,“先前不听家里的劝,辞了职去北京,最穷的时候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可那时候还能常回家来。

眼下成了著名舞蹈家,外人看着风风光光的,其实一年到头四处演出,连家都回不了几次。”

“先前刘县长操心理所当然,现在她已经有人照顾了,而且照顾得还很好呢。”

刘南结婚本就出乎大家的意料,可谁又能想到,张厅长的变化更大,他从过去整天混食堂变成厨艺爱好者,能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菜,为的就是照顾非常辛苦的小妻子。

“也对,她也有家了,用不着我惦记了。”

刘嫂也叹,“他们俩个呀,当初我咋一听还觉得不可能,没想到俩人过得还挺甜蜜的。”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