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290)

带我的史密斯教授对我过去的课题很感兴趣,建议我增加一些新的资料,写一篇论文发表在国际刊物上……”

毕竟是国际长途,说了一会儿,鲁盼儿便道:

“没有别的事了,我们挂了吧。”

“好,”杨瑾答应了一声,“我挂了。”

在嘟嘟声传来之前,鲁盼儿又听到了“啵”的一声,不是很清晰,很容易当成杂间,可她还是分辨出来,这是杨瑾特别给自己的。

她将手指放在唇上,似乎上面真的沾了杨瑾的气息。

有电话可真好。

电话不只用来与国外的杨瑾联系,跃进和许琴在部队,打电话都很方便,这样周末是不是值班,回不回家吃饭这类的小事儿一下子就弄清楚了;还有顾铁山和越新月家里有电话,所以他们虽然一年见不上几面,可通个话就知道彼此的新情况;鲁盼儿又给老家那边的郑峰、田翠翠、小春婶儿都打过电话,大家聊聊天,连不能回红旗九队的遗憾都轻了不少。

其实章丽雯家也有电话,只是她们很少与她联系。

鲁盼儿没想到的是,电话还帮她赚了钱。

有一天,她想起了省城毛衣厂的刘师傅,给他拨了一通电话。

自己能做起生意,多亏了遇到刘师傅,先前相隔很远,联系也不方便,如今把家里有了电话,有空儿可以聊一聊。

刘师傅正好在单位,接到了电话挺高兴,说了会儿闲话,又告诉她一个消息,上海有一家新成立的毛线厂,毛线质量很好,价格也便宜,毛衣厂已经采购回来一大批,用于秋冬的生产。

他还给了鲁盼儿毛线厂的销售电话,鲁盼儿按他介绍的情况再打电话过去,然后订购了一批毛线,邮了钱,那边很快就把毛线邮来了。

第一次的时候,鲁盼儿心怀疑虑,只怕邮了钱不发货,便只买了很少的毛线,可是邮购几次之后,彼此有了信用,又互通了经营证书和银行帐号,毛线厂便接到她的电话立即发货,她也会及时把钱打过去。

虽然上海毛线厂比郊区的第三毛线厂远多了,但是到火车站取货其实更方便,价格、质量也都让鲁盼儿很满意。

霓裳羽衣秋冬用的毛线数量不低,一斤线省上几角钱,加起来就不是一个小数了,而且新买的毛线色彩更鲜艳丰富,摸起来更柔软,织出毛衣效果自然也好,入秋后卖得很是不错。

“安装电话的钱挣回来了,以后打电话也不要舍不得了。”

鲁盼儿笑着告诉杨瑾。

挣到钱的鲁盼儿总是急着献宝一般地告诉自己,让自己也跟着开心,而杨瑾也是一样的,“我这里也有好消息,上次说的论文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我正在准备第二篇,争取在回国前至少发表三篇国际水平的论文。”

“你真棒呀!”

鲁盼儿又叮嘱他,“别只顾着看书写论文,要注意身体。”

“我早晨时常跑步上学,又省钱又锻炼身体。”

杨瑾又想起一件事,“前天我跑步时遇到一位老熟人,你猜是谁?”

当然应该是黄乐怡了,但是鲁盼儿转念一想,若是黄乐怡的话,他就不会让自己猜了,“嗯,是钱力。”

“对,那天我们正好在路上迎面碰上了,真是太巧了。”

“他也读书吗?”

“不是,他跟着爷爷在唐人街开中餐馆,”杨瑾笑着说:

“别看那时候大家在国内关系很平常,但是在国外见面,只要是中国人就觉得特别亲切,尤其我们还都是北京人,更是有许多共同的话题。

我们聊了半天,他还邀请我一起去唐人街过中国年。”

鲁盼儿想想也就理解了,在国外最难过的是寂寞,“遇到钱力还很幸运呢,免得春节的时候你一个人孤零零的。”

“不会的,华人在哪里都会聚在一起过中国年。”

鲁盼儿就又想起一事,“你既然到美国了,总要去拜访黄乐怡的,当时她回国可是专门来看过你。”

若是没有听到黄乐怡与鲁盼儿的对话,杨瑾恐怕早就拜访少年时的好朋友了,但因着那件事,他心里有些不自在,也不愿意鲁盼儿不快,因此便一直拖了下来。

此时不由一笑,“你很大度呀。”

“若是你有了别的心思,隔着十万八千里,我又能怎么样?

还不如大度些。”

“既然这样,我就先不去了,以后我们一起过去见她。”

鲁盼儿究竟还是相信杨瑾的,“还是去吧,我们总要讲礼节。”

杨瑾果然去拜访了黄乐怡,回来后马上向妻子电话汇报,“她很热情地请我吃了饭,还给我介绍了她的未婚夫。”

“她有未婚夫了?”

“是的,很快就会结婚了。”

杨瑾笑着补充,“黄乐怡的未婚夫是我们中国的留学生,恰好也是老三届,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真是好消息。”

鲁盼儿很开心,又笑着把这边的事情讲给他听,“我们正准备过年呢,原本钱进要请老同学初三到他家里聚会,可是他又被派到广西出差了,恐怕大年初一都回不来。”

“王晓霞还要张罗,我们都反对,她月份不小了,哪里能劳累?

蔡颖就说今年请大家去她家,我才给新月打了电话……”

“蔡姐主动请大家,不能参加还真遗憾呢。”

杨瑾感慨。

虽然请客不过是小事,但对蔡颖又不一样,她真正摆脱了自卑,从过去走了出来,鲁盼儿便笑,“是呀,所以我特别替她开心。”

“你带着梓恒和梓嫣好好玩儿,再替我向大家问候。”

到了日子,鲁盼儿去了蔡颖家,大杂院还是那个大杂院,但蔡颖已经住进了最好的两间正房。

“没想到你们家还不错呢。”

章丽雯一向喜欢挑别人的不好,今天难得赞扬了一句。

大杂院的房子虽然一般,可屋子里地面铺了瓷砖,墙面刷得雪白,处处收拾得干净整洁,又换了成套的新式家具,一台彩色电视台摆在屋角,最主要的是与过去西北角阴暗的小屋天差地别。

许菲应和着,“是挺不错的!”

“真的太好了呀!”

赵新月难得有与章丽雯观点相同的时候,又向蔡颖笑着说:

“我替你高兴。”

过去蔡颖家里房子太小,没法儿请同学们来,但现在又不一样了,笑着招呼大家参观,“夏天时请建国装修的,不只是这两间屋子,还有厨房……”

原来她看鲁盼儿买下一套套的房子,也跟风在院子里一家住户搬走时又买下一间西厢房,虽然与先前的房子不是连在一起的,但也很近,她用来做菜做饭,不再与大家一起挤公用厨房,如今也装修得干净整洁;还有先前的小屋,就当成了储藏间,放粮食、杂物都挺方便的。

宁雪雅跟着四处看看,“房子装修得好,蔡姐也布置得也好。”

又笑着说:

“最好看是蔡姐和小豆儿穿着一样的毛衣,我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穿的,很有趣儿。”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