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276)

“这里的房东果然难缠,我们刚来的时候,每个月才二十元租金,现在都涨到二百多了。”

赵老板用手比了一下,“您瞧这铺子多小呀,若是在别处,也就十元八元的租金。”

铺子是不大,租金是很贵,但只看秀水街这么多人,就是值得的。

鲁盼儿做生意也有两三年了,眼光还是有的。

且她也看出段大姐与赵老板一样,心眼儿太小,只怕别人来抢生意。

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呀!

于是鲁盼儿抬起手看看表,“我本是来找人的,不料顺路看服装,倒是耽误了,也该走了。”

第213章 收获不小

宁雪雅堂弟的店名为江南丝绸, 鲁盼儿没多久就找到了。

这是一家非常兴旺的店, 店门口系在绳子上花样繁多的丝绸围巾在北风的吹拂下就像一面面美丽的旗帜, 吸引了许多人。

店里的年轻人忙得不可开交。

鲁盼儿等顾客少了才过去问:

“宁林在吗?”

心里却认定这位就是宁雪雅的堂弟,两人长得有些像呢,都是白白的皮肤, 秀气的眉眼。

“你找宁林有什么事?”

年轻人神情淡漠,眼皮也没抬一下, 只专心数手里的钱。

“是这样的, 我是陈大为的朋友, 想买些丝绸,听雪雅说她堂弟宁林从苏州进了不少,就过来看看。”

“噢, 我就是宁林。”

他这才承认, 正好此时也数清了钱,卷起来放进钱包中,才漫不经心地抬起头, 却顿了一下, “进店里看看吧。”

鲁盼儿进了店里面,就见做围巾的丝绸一卷卷地摆在台子上, 色彩动人,莹润光泽, 用手一摸, 滑得像婴儿的皮肤, “这丝绸怎么卖呢?”

“十元一米。”

“整卷买能便宜些吗?”

“一卷五十米, 四百七十五元钱。”

比商店里的丝绸要便宜许多,且颜色多,花纹也好看,鲁盼儿觉得挑几种回去做衣服一定会很好卖,便一样样看了下去。

店里又来了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女人,嘻嘻哈哈地挑丝绸围巾,宁林早扔下她过去说声“Ten”又张开双手比了一下.“We know.”外国人答应着便开始挑丝巾,没一会儿每人手里都拿了好几条,数一数,每条十元,交了外汇券,满意地走了。

宁林重新进了店里,心情显然很好,主动开口笑着说:

“外国人的钱最好挣,她们特别喜欢中国的丝绸,买三五条不算什么,我见过最多的一个买了二十条,而且给的还是外汇券。”

“秀水街的生意还真好呢。”

鲁盼儿一笑。

“是不错。”

刚刚几个外国女人又重新回来了,在店里重新转了一圈,似乎在找什么没找到,其中一个人便拿出刚买的朱红色印了金色大花的丝巾向宁林比划着说了一大串英语。

宁林接过丝巾,仔细检查了一遍,“上等的丝绸,没有一点瑕疵。”

重新还了回去。

鲁盼儿便明白了,原来宁林只会说英文数字,却听不懂英文,便笑着过去告诉他,“她们并不是说这围巾不好,而是想买四十米这样花纹的丝绸,用来装饰房间。”

宁林皱了皱眉,“可店里现在没货,要两三天之后才能送过来。”

鲁盼儿向外国人说明了,又转向宁林,“她还要在北京停留一周,可以过几天来取。”

“大后天我在店里等她。”

鲁盼儿居中翻译,帮他们约好价格和取货时间。

外国人满意地走了,宁林瞪大眼睛,“你不是做服装生意的吗?

怎么会外语?”

“过去学过一些。”

鲁盼儿一笑告辞,“过些天我来买丝绸。”

“这条送你,店里卖得最好的一款。”

宁林拿过一条刚才外国人选的红底金花的丝巾笑着递给鲁盼儿,“你可是帮我做成了一笔几百元钱的生意呀!”

宁林是标准的南方人,个子不高,秀秀气气,初见时只觉得有些冷漠,可现在一笑却挺可爱的。

鲁盼儿本并不想收,可却拗不过宁林,便拿了一条浅紫色碎花的丝巾,“外国人的审美与我们不一样,我更喜欢这个。”

收到包里,“谢谢,我走了。”

“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名字呢?”

宁林赶紧问。

“我叫鲁盼儿。”

“盼儿,挺好听的名字。”

叫自己的名字没什么,可叫小名就有些不自在了,尤其是宁林,明明还是个年轻小伙儿,鲁盼儿就说:

“以后,你就叫我鲁姐吧。”

“哈哈,鲁姐?”

宁林笑了,“你应该叫我宁哥的。”

明明宁林比自己小的,鲁盼儿便笑,“你是哪年出生的?”

“我是五七年的。”

“还真巧了,我也是五七年的。”

“我一定比你大了,我生日是正月二十二。”

“我也是正月生日,而且是正月十六的,比你早了六天。”

“你在骗我吧?”

宁林不信。

“生日怎么能做假?

户口本上写着呢。”

“好吧,鲁姐,”宁林不情不愿地称呼了,转眼又笑了,“我看你英语那么好,以为你刚刚大学毕业呢。”

“我没上过大学,高中也只上了半年,后来做了裁缝,然后开店,所以才过来买丝绸。”

也对,大学毕业的哪能开店呢?

“我也没上过大学,还曾在丝绸厂当了几年临时工。”

宁林就告诉鲁盼儿,“你买丝绸的时候,我还能再便宜一些。”

两人又聊了半晌,毕竟都是做生意的,很能说到一起,且宁林不似赵老板那样喜欢藏着瞒着,热情地将秀水街的情况都讲给她听,鲁盼儿受益非浅。

再来了几个外国顾客,有鲁盼儿在,买卖两方都省了不少事儿。

眼见着到了中午,宁林就说:

“我请你吃饭吧。”

“不了,我得赶紧回去,这时候店里也特别忙呢。”

回霓裳羽衣打理生意,中间又去接梓嫣,七点多鲁盼儿才与女儿到家,杨瑾已经把饭做好了,“先洗手吃饭吧。”

又问:

“今天去秀水街还顺利?”

“很顺利。”

鲁盼儿不忙吃饭,先笑着说:

“从来没想到,做服装生意能用上外语。”

赶紧说了今天遇到的事儿。

“我教你外语时,也没想到能有今天。”

杨瑾也感慨地笑了,当初他只是单纯地希望自己最喜欢的学生能走出封闭而落后的农村,看看美丽的大千世界。

“但是你说的都对了,”鲁盼儿满眼憧憬,“现在有这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也许我们将来也能去国外看看。”

“一定能的,”杨瑾点头,“现在学校与国外交流的机会很多,我毕业参加工作后会努力争取,如果有机会我们就一起去。”

韩老师和丁老师因为有研究成果,已经出国两次了。

杨瑾的成绩特别优秀,他是系里唯一一位直接保送的研究生,在协助纪教授做课题的同时,自己也有不少研究成果。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