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260)

有的鲁盼儿认识,也有的不认识,但都是老家一带的,总有共同的熟人,大家说笑着到了西山胡同。

看了房子,建国便数出要买的东西,“一起去市场吧。”

鲁盼儿把钱交给钱,指了放在院子里的三轮车说:

“我就不过去了,正好留在家里给你们做饭。”

建国迟疑了一下接了钱,又说:

“不用做好的,能吃饱就行。”

“你就别管了,快去买东西吧!”

鲁盼儿买了肉买了菜,焖了一锅大米饭。

正做着,杨瑾回来了,“请的人呢?”

“去买材料了,你猜猜我请了谁?”

“一定是陈建国。”

杨瑾就笑了,能放心让新请的人买材料,只能是熟人,“早听建国来北京打工,没想到你们能遇到。”

“是啊,还真巧呢。”

杨瑾洗了手也来帮忙,两人做了饭菜,等建国他们回来就张罗着开饭。

“我们不进屋了,”建国在门口停下,瞧着屋子里又干净又漂亮,摆摆手说:

“每人拿个碗盛了饭菜在后院吃就行。”

鲁盼儿又是一巴掌,“好好进屋坐下吃饭!”

杨瑾就笑了,“你们还是听鲁老板的吧,否则她要生气了。”

“鲁老板?”

建国奇怪地看过来。

“鲁老板与你们一样,也是自己做生意呢——不过她可不觉得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正式工作丢人,而是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在我们一家日子过得好,都是靠她。”

大家哄地都笑了,刚刚的拘紧也没了。

鲁盼儿见杨瑾开导建国,也笑着说:

“建国,以后我们也叫你陈老板吧——你跟我一样,都带着大家一起出来干活儿挣钱呢。”

“我?

我可不行。”

建国赶紧摇头。

“鲁老板说的没错!”

杨瑾说:

“我看你们抱成一团出门干活,再分工合作,将来很容易做大呢。”

“可我们就是农民工!”

“农民工怎么了?”

鲁盼儿拿着公筷先给大家夹了一圈菜,“我们又没偷又没抢,凭本事挣钱,有什么可自卑的!”

“对,对,”大家也都哄笑着,“建国,你把我们从襄平县带出来的,我们也都听你的,以后就叫你陈老板了!”

陈建国的后背慢慢直了起来,“杨老师、老班长,你们说的对,我是要琢磨接到更多的活儿,把生意做大了。”

“建国从小就聪明,学木工活也又快又好,”杨瑾点头,“你多用些心,前途不可限量呢!”

鲁盼儿看看时间,“下午生意最好,我得去店里,晚上早些回来给你们做饭。”

杨瑾也说:

“我再买一瓶酒,大家都喝点儿。”

晚上喝了酒,气氛就更好了,鲁盼儿找了个机会问建国,“宋老师有孩子了吗?”

“没有。”

建国摇摇头,“我妈还不知道,春妮有病不能生——我们在襄平县和省城都看过了,大夫说只有北京能治。”

“今年放寒假的时候,我就带她到北京来治病。”

春妮小时候经常生病,不过长大了也就好了,没想到竟不能生孩子,陈婶儿要是知道了一定着急上火,她就等着抱孙子呢,“放寒假时赶紧治病吧,钱不够我先借你。”

“不用,我已经攒够钱了。”

陈建国干活儿特别拼命就是这了这个原因。

“建国,你真是好人。”

陈建国不好意思地搔搔头发,“她对我好,我也不能辜负她。”

第202章 语带双关

陈建国带着几个伙伴在家里干了二十多天, 前后两排房子和厢房焕然一新:

朱红门窗, 青砖黛瓦, 琉璃镇脊神兽擦去了灰,神气活现地立在宅院的最高处,翘起的屋檐下挂着铜铃, 风一起来便叮叮响。

屋子里,雪白的墙壁, 深紫的檀木架, 杨瑾将一对大花瓶摆了上去, “过去家里就是这样的。”

“很美。”

鲁盼儿抱着双臂退后一步,越看越爱,“店里要是摆放上一样古玩, 也会很好看吧。”

杨瑾忖度一下, “店里人多杂乱,瓷瓶怕是容易打,不如拿前些时候买的那对铜狮子, 古人认为金能生水, 可以旺财。”

“居然还有这样的说法?”

鲁盼儿便笑了,“那我就要铜狮子!”

“铜狮子上还有点锈, 等下我擦亮了,中午与午饭一并送过去。”

还没到中午, 杨瑾就到了霓裳羽衣, 将鲁盼儿拉到一旁, “你知道吗?

你的古钱里有一枚靖康通宝!”

鲁盼儿眨了眨眼睛, 半晌才明白过来。

还在自己上初中时,见杨老师很爱惜铜钱,便也将家里的一把铜钱也收了起来,这么多年一直压在箱子底下没动过。

这一次家里重新修缮,杨瑾特别请建国打了摆放钱币的多层木柜,将他的藏品一一摆了进去,自己才想起那一包东西,拿出来交给他。

没想到那里面竟然能有罕见的靖康通宝?

“那怎么可能?”

“我最初也不敢相信,后来再一想,徽、钦二宗被掠北上,随行的皇室人员数千,百姓数万,很有可能将靖康通宝带到北边,而红旗九队距徽、钦二宗被囚的五国城并不很远……”

杨瑾拿出那枚古币,铜板早失去了光泽,带着暗绿色的锈迹,不过上面的四个字还很清楚,“你看,这上面的字体细瘦而长,正是靖康通宝的主要特征。”

“这也太巧了呀,”鲁盼儿十分后怕,过去农村小孩子们都用旧铜钱加上鸡毛做毽子踢,家里的那些铜钱也是一样,“要是当时没跟着你学习古币的知识,这枚钱早没有了。”

“正是,这些古物没了,就永远消失了。

而你只是随手留下,就证明了一段历史。”

鲁盼儿仿佛看到一队身着古装的汉人在金兵的押解下从汴梁出发,经历千辛万苦到了北地,而这枚当时还是崭新的铜钱就在他们的行囊里藏着,随着被掳去的钦宗和徽宗皇帝辗转数千里,又隔了千年,而今出现在自己的手中,“真是神奇呀!”

“这枚古钱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堪为珍品!”

杨瑾兴奋不已。

鲁盼儿替他擦擦汗,“瞧你热的。”

杨瑾急着将好消息分享给妻子,半晌才冷静下来,突然想起,“我看到这枚钱太高兴了,饭也没做,那对铜狮子也忘记带来了。”

别看杨瑾收集了许多文物,但能被他如此称赞不已的并不多,鲁盼儿便笑,“你若是想得起来,我才奇怪呢。”

“已经十一点多了,”杨瑾将古钱小心地收了起来,瞧着鲁盼儿笑,“我可以请你出去吃午饭庆祝一下吗?”

正是顾客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忙着呢,不过鲁盼儿拉着他的手,“我们悄悄溜出去一会儿。”

磁器口附近有好几家饭店,鲁盼儿挑了一间小店,“我们吃面条吧,很快的。”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