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201)

都是一个公社的,万家与田翠翠的矛盾大家都知道,刘叔就赶紧笑着说:“我不是让你接她上车,就是看到了提一句。”

鲁盼儿坐在拖拉机的拖斗里,看着被拖拉机甩得越来越远的万红英也没有一点同情之意。昔日的同学早把过去的那点情谊都磨光了,自己和田翠翠一样,不想与她再有任何来往。

回家之后,鲁盼儿便打算去北京。

这一次与寒假小住一个月不一样,她准备留在那边,因此要打算的事情特别多。

家里的田要请人帮忙,吴九爷应该愿意的,他家人多,不愁干活儿;缝纫机、码边机、唱片机、收音机这些物件都是日常用的,要带过去;剩下的粮食也要办托运;房子钥匙放在宋春妮那里一把,请她定期过来放放风……

当然,还要先给杨瑾写一封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让他不要因为自己不能参加高考而难过。

鲁盼儿心里想着事儿,吃过晚饭到厨房里烧了热水,给两个孩子洗了澡,看着他们在炕上玩,“过几天我们就去找你们爸爸去了。”

梓嫣正在炕上爬来爬去,听了妈妈说话便抬起头向她一笑,梓恒放下手中的小人书问:“妈妈,我们要去北京了吗?”

“是啊,过些天妈妈就带你们去北京。”

“太好了!”梓恒笑着拍拍,突然站了起来,“爸爸,爸爸!”

鲁盼儿一扭头,就见杨瑾几大步走进屋,将扑过来的梓恒接在怀里,“是爸爸回来了。”又抱起爬过来的梓嫣,“又长大了不少。”

“你怎么回来了?”鲁盼儿简直不敢相信,接着她又看到了张县长、刘主任、王晓霞,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走了进来。

“这是我妻子和两个孩子。”杨瑾笑着向大家说,又给鲁盼儿介绍,“我们学校的纪教授,这是博物馆的吴老师……我们正在做一个古代城墙的课题,特别到襄平县来考察,顺便来附近寻找古代的堡城遗迹,今天大家就住在我们家了。”

鲁盼儿笑着与师兄、刘北招呼,又与纪教授、吴老师等人握手,“欢迎你们来!赶紧坐吧。”又转头问杨瑾,“大家吃晚饭了吗?”

“我们在襄平县吃过饭才过来的。”张县长笑着把梓恒、梓嫣接到怀里,一人亲了一下,“伯伯最想的就是你们!”

已经傍晚,鲁盼儿给两个孩子都换上了棉布睡衣睡裤,穿着又舒服又不怕夜里着凉——她一向爱打扮孩子,就是家常衣服也很用心,样式简单又合体,梓恒穿的是浅蓝色,梓嫣的是浅粉碎花,漂亮的衣服将两个孩子愈发显得粉妆玉琢。

大家都喜欢不已,围着两个孩子转,纪教授从张县长手中接过梓嫣,左看右看,“很像于教授呢。”杨瑾的母亲姓于,他们原本都熟识的。

张县长点点头,“那是自然的。”

纪教授比张县长年长,可在杨教授和于教授面前也是后辈,想想当年的情形,“他们要是看到这一对孩子,还不知怎么高兴呢。”

张县长不由得感慨,“不想十几年之后,杨瑾能重新考回燕京大学,跟着你做课题。”

“杨瑾家学渊源,又得到你的指导,学问早已经达到研究生水平了,现在正是我最得力的助手。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除了抓紧做研究,更重要的是培养年轻人,争取把失去的十年抢回来……”

杨瑾和鲁盼儿泡了茶送进来,就听纪教授正向张县长说:“春煊,多亏了你,保住了襄平县的古城墙,现在全国有完整城墙的没有几处了。”

“我虽然尽了力,但也有种种幸运的因素,”张县长笑了,“襄平古城很值得研究,老纪,谢谢你带队到我们家乡来做研究,我们一定全力配合!”

“若是没有你和杨瑾发表的文章,我哪里能知道这里还有一座古城呢,所以我也要谢谢你!”

“我们就别你谢我,我谢你的了。”张县长挥了挥手,“襄平是古代军事要地,在襄平城外还有十几处拱卫的堡城,前几年我四处走访,到是查到了几处遗迹,只可惜这附近却没有什么发现。按你带来的文献记载,如今我们所在的红旗九队附近,先前也曾经有一座堡城。”

“那年挖水渠时,我们曾发现了一座砖石建筑的地基,还找到了四罐铜钱,按铜钱上的年号的分析,与文献记载建堡城的时间基本一致。”杨瑾笑着接话,“这可以算是一条线索。”

“还有一条线索就是这一带先前名为平安堡镇,正与文献记载的平安堡同名。”王晓霞笑着补充。

鲁盼儿竟没听过平安堡镇的名称,更没想到自己的家乡居然还有古迹,一时听得入迷,忽见梓嫣在自己怀里睡了方才觉出很晚了,看看手表便悄悄推杨瑾,“是不是应该招呼大家休息了?”

杨瑾看看时间,哑然一笑,“我们一说起课题就是这样。”赶紧起身催纪教授等人,“您身体不好,不能总是熬夜。”

第161章 入乡随俗

家里来了这么多人, 好在地方宽敞, 倒不愁不够住。

东屋最大, 纪教授、张县长、刘主任等人都安置在这间,王晓霞和省博物馆的女老师住丰美的屋子,杨瑾和鲁盼儿带着两个孩子住在跃进和丰收那间。

大家都歇下了, 周围一片静谧,夫妻久别重逢, 却舍不得立即就睡, 小声说着悄悄话, “你猛然间回来了,我一时竟不敢相信呢。”

“原本就是要给你一个惊喜,便没有先写信回来。”

其实杨瑾离开北京前费了不少力气借到了一套北京著名高中的高考复习资料, 抄了几个晚上带回家, 不想半路上听到了最新的高考报名要求,满腔的喜悦化成了灰,又见鲁盼儿一直笑晏晏的, 只当她并不知道不能参加高考, 不忍让她伤心,只简单道:

“就是写信, 你恐怕也不能及时收到。”

“你今日到家却也巧了,我才从舅舅那边回来。”

鲁盼儿便讲了舅舅家里的情况, “我瞧着舅舅精神头儿十足, 要大干一番, 人也更年轻了。”

“舅舅的手艺好, 做衣服的客人自然多。”

“舅舅想着挣了钱重新回到省城,把王家裁缝铺子重新开起来!”

鲁盼儿又笑,“今年不能参加高考的消息就是在舅舅家听到的,当时我还有点难过,舅舅几句话就把我劝好了,还让我想到一条新出路。”

“原来你已经知道了。”

杨瑾心疼地将鲁盼儿抱在怀里,“不能上大学还是很遗憾的。”

“不遗憾!”

鲁盼儿轻松地笑着说:

“舅舅说的,‘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我决定最近就搬到北京,专心做一个手艺人啦!”

“所有的事儿我都想好了:

缝纫机、码边机都带到北京,我就在家里开一个裁缝铺子,兼织毛衣,怎么也能挣下日常花销;家里分的地请吴九爷帮着种,他答应给我们一家人口粮,丰收和丰美在学校交的粮食也由他们家包了;梓恒到了北京可以继续上幼儿园,梓嫣先跟着我;你和跃进每周末都能回家,丰收丰美放假就来北京……”

上一篇:打脸狂医 下一篇:微光